推广 热搜: 代理  内衣  女装  箱包  运动鞋  童装  卫生巾    减肥  韩妆 

雷军赌上一切的战争

   2022-12-22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68
核心提示:“回首过去3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12月1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小米最新发布会上总结。小米高端化

“回首过去3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并深度改变了小米。”12月1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小米最新发布会上总结。

小米高端化战略始于2020年。2020年2月,小米10系列代表小米首次冲击高端市场。高端化战略3年,小米内部的切身感受是,小米高端已经从战略尝试走向战略进攻,从性能领先走向体验优先,有成功也有挫折。

如果说高端化是小米的当下,造车则是小米的未来,也是雷军赌上全部要去赢得的一场战争。

2021年底,一份份产品定义、技术选型、供应链计划和团队扩张方案摆在雷军的办公桌上。这些都是小米汽车各团队提交的,此时距离雷军宣布小米造车仅半年多时间。

雷军一方面为他们的雄心勃勃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也隐隐觉得,小米汽车的步子迈得有点大了。这种感觉,他似曾相识。

2016年,小米遇到第一个坎,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销量下滑。“小米成长太快,导致了我们出现了心态膨胀,包括我在内,对形势的变化产生了错误的判断。”雷军总结。

创业30年,雷军深知商业史上大公司做新业务拓展的成功概率,相比创业团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他不允许小米汽车犯同样的错误。

他把团队组织在一起,只讨论一个问题:小米到底用什么心态来造车?是用世界500强做新业务的心态,还是小团队从零开始创业的心态?

那段时间,雷军和团队着重分析了大公司做新业务的三个大坑:认知错位,错估行业复杂度与高估自己的能力;惯性思维,照搬原有的成功经验;偶像包袱,面对合作伙伴不够谦逊、总想第一款产品惊天动地。

如今,宣布造车已过600天,小米汽车怎样了?

在8月11日那场近3个小时的发布会上,雷军简洁地用5分钟公布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小米自动驾驶要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已组建500人规模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首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强调,之所以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是因为“小米内部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判断,那就是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除了突破了核心技术,过去600多天,小米造车团队也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超过1700人。

事实上,自宣布造车起,各种质疑声便围绕着小米和雷军,雷军自己也坦言,摆在小米面前的挑战确实不少:比如起步晚,相比特斯拉,小米晚了十多年;相比造车新势力,小米也晚了五六年。

眼看各类企业前赴后继造车,但雷军并不着急。他强调,汽车行业复杂度高、投入大、周期长、容错率低,小米需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踏实和敬畏之心来面对。

一路走来,雷军学到了两句价值连城的话:恨什么就改变什么;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创业者的机会。

从1996年盘古组件受挫,以及后来卓越网倒在了互联网浪潮复苏前夜,这些给他最大的感悟就是,当下的每一步都有意义,不要害怕尝试,说不定将来哪一天就用上了。

造车新进展

造车,被雷军喻为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他在宣布造车时曾说,小米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旅程。

经过600多天的探索,雷军对造车有了越来越明确的想法。

关于对第一辆车的预期,雷军表示:“作为一个刚刚上路的新人,我们要先确保做一款好车,一款能够与当下同级所有产品比拼的好车,在确保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再考虑颠覆的部分。”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在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之后开始进入测试。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策略,能力覆盖高速、城区、停车场等场景,并有创新性的泊车服务一体化方案。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了140辆测试车,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复杂交通道路上分别进行测试。

关于全场景覆盖,雷军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假设每天上班,他需要把车停到小米科技园的停车场,他问自动驾驶团队的同学,有没有可能提升泊车场景的最后一公里的体验,把自动驾驶跟停车场的服务结合起来?

后来,小米自动驾驶团队把“预定车位”“自主代客泊车”“机械臂自动充电”服务融合起来,在行业内创新推出一体化的泊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而且未来可以打通更多的停车场服务。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期就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仅仅自动驾驶自研的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已经敲定了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小米首款车将在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

关于为谁而造车,雷军也有了初步的答案。

“也许可以先从我们最熟悉也最具市场容量的群体做起,兼顾集团整体业务的步调。”雷军知道再次踏入全新领域必然面临诸多挑战,“汽车行业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目前业内的主流选手比我们早出发至少6年,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必须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全力追赶,才能胜出。”

在雷军的设想中,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是小米造车的初心。当下,小米已经拥有一定的AIoT智能生态,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则意味着小米把智能生活的覆盖场景再度扩大。

目前,小米造车团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小米从汽车技术制造领域迅速吸引了很多杰出的专业人才,组成了一支全球化背景的精干设计团队;小米也从内部抽调精兵强将,还收购了深动科技这样的专业自动驾驶团队。

仅以自动驾驶团队为例,目前500人规模的团队中,由50位顶级专家组成骨干团队,博硕占比超过70%,涵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规控算法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所需人才。雷军透露,到今年年底,该团队整体规模预计将突破600人,也将与目前行业第一阵营追齐。

手机冲高端

当下整个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低迷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13万台,同比下降11.9%。行业大环境持续低迷,这不是一个有利的信号。

2022年春节后,小米管理层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关于集团战略的讨论会。会上,雷军明确: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小米会坚定不移地执行高端化战略。与此同时,雷军提出目标:小米手机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3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在雷军看来,高端化是小米无法回避的生死之战。消费电子行业过去的实践证明,尽管高端市场相对于市场大盘而言不算大,但高端产品的成功会为整个品牌提供极强的虹吸效应,吸引其他品牌有需求的用户。因此,在高端市场取得的优势和进步,能够帮助企业在总体上取得巨大的整体优势。

与此同时,雷军也保持着极强的危机感:“科技行业最终的优势需要体现在技术和由技术支撑的体验上,而高端产品是公司系统化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不能以高端市场表现持续倒逼能力提升,那么长期看,这家公司必然会走向平庸甚至衰亡。”

实施高端化战略3年后,小米的产品策略从性能领先走向体验优先。与之相伴的是组织团队的调整,小米内部成立了专项小组,集中各个团队最优秀的工程师资源聚焦基础体验,甚至不惜对软硬件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在高端战略的牵引下,小米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自研的引领突破。

芯片领域,小米过去一年发布了多款自研芯片,小米在影像、充电等领域的体验得以持续提升。

影像领域,小米通过成像系统的升级,推出“小米影像大脑”,实现了拍照“软硬一体”的重大跨越。

底层能力支撑上,2021年底,小米发布了四足仿生机器人CyberDog,而工程师在CyberDog上开发的视觉追踪技术应用在了小米手机上,成为了小米12系列的“万物追焦”功能。

技术创新上游延伸上,小米将触角延伸至智能制造。2020年,小米在北京亦庄投产了第一条自研的智能制造“实验产线”。2021年7月,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在北京昌平开工建设,今年9月已经实现主体完工,预计2023年底投入使用。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时,雷军正式对外发布了面向未来10年的核心战略:“手机×AIoT”。即从智能手机出发,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紧密连接人和万物,构建小米科技生态。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AIoT平台已链接的IoT设备数达5.27亿台。

在造车和冲击高端的过程中,雷军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产生了更深的认知。在他看来,小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有三个条件:

第一,经历2~3个经济周期以上的考验,始终是全球业界领先的企业;

第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产品,赢得2~3代以上消费者的持续认可;

第三,持续带动产业链发展,并持续改变众多行业的面貌。

为取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可,雷军强调:“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格,让每个人都买得起”,这也是小米进入手机行业的初心和起点。2018年,雷军就曾做过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都将回馈给用户。

为实现技术的先进性,雷军在小米内部明确了“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和做最酷的产品。在他看来,“技术为本”是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根本和基石。自2017年以来,小米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复合增长率达39.7%,今年预计研发投入人民币17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人民币1000亿元。

关于未来,摆在小米面前的就是智能造车和手机品牌高端化两大命题和挑战,而这两大挑战横跨绿色能源替代、手机市场存量竞争两大周期。而对于雷军来说,如何带领小米穿越当下的周期,将成为他的核心命题。

(摘自:中国企业家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工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工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