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代理  内衣  女装  箱包  运动鞋  童装  卫生巾    减肥  韩妆 

全年汽车出口有望破300万辆,利好与隐忧并存

   2022-12-28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40
核心提示:全年汽车出口先抑后扬2022年,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变局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供应等不利因素的扰动下,我国整车出口延续了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再创新纪录

全年汽车出口先抑后扬

2022年,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变局冲击全球大宗商品供应等不利因素的扰动下,我国整车出口延续了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再创新纪录。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整车(不含低值电动载人汽车,下同)出口247.22万辆,同比增长53.7%;出口金额465.16亿美元,同比增长67.9%。其中,乘用车出口194.04万辆,同比增长59.6%,出口金额325.04亿美元,同比增长79.8%;商用车出口53.18万辆,同比增长35.2%,出口金额14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6%。从各月整车出口情况来看,呈现先抑后扬走势。4月跌至全年谷底,而后逐步上行回暖,9月同比增幅超过100%,10月出口额再创单月新纪录,11月、12月继续维持高位走势,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51.9%。

汽车出口量质齐升

1.乘用车占比提升,商用车温和复苏

1~10月,乘用车出口量一枝独秀,占整车出口总量的78.5%,较去年同期增加近3个百分点;9座及以下小客车为第一大出口车型,共出口68.81万辆,同比增长53.9%,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35.5%。商用车占出口总量的21.5%,客车、货车和其他类商用车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21.39%、36.26%、37.19%。

2.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8.43万辆,同比增长102.0%;出口额18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57.7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84.4%;出口额149.19亿美元,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的81.2%。值得一提的是,纯电动载货车辆出口保持较好势头,未来增长可期。

3.出口市场三足鼎立,欧洲成为新亮点

从出口数量看,亚洲、欧洲、拉丁美洲为我国整车出口主要海外市场,出口量占比分别为32.6%、25.9%、25.9%。从出口金额看,欧洲以168.97亿美元位居第一,同比增速为82.7%,是增速最快的,占比36.3%。以欧洲为目的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推动我国整车出口加速上升的重要驱动力。

1~10月,智利为我国整车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11.18万辆,同比增长23.0%;墨西哥位居第二,出口9.45万辆,同比增长191.6%;沙特位居第三,出口9.22万辆,同比增长43.9%;比利时居第四位,出口7.72万辆,同比增长255.8%;俄罗斯居第五位。在出口额排序中,比利时以20.67亿美元居首,同比增长257.2%,主要出口车型为纯电动乘用车,占比高达69.8%,另有24.1%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4.头部车企出口集中度高,传统基地优势明显

我国整车出口仍以自主品牌为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1~10月,排名前十位的出口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68.39万辆)、奇瑞(36.36万辆)、特斯拉上海(21.94万辆)、长安(21.81万辆)、东风(19.86万辆)、吉利(16.01万辆)、长城(13.28万辆)、北汽(9.36万辆)、江淮(8.99万辆)、重汽(6.98万辆)。这10家企业占出口总量的90.2%。

上海市、安徽省、重庆市为整车出口量前三地区,出口量分别为64.7万辆、28.6万辆和2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32%、43.64%和43.37%。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中,河南省增幅最大,同比增幅达320.9%。前十地区合计出口211.71万辆,占整车出口总量的81.0%。

5.自主品牌海外投资步伐更坚实

随着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海外投资的脚步愈发坚实。今年7月,奇瑞汽车宣布计划投资近10亿美元在印尼生产和制造电动汽车,预计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9月8日,比亚迪与泰国WHA伟华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这标志着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落地。9月16日,蔚来在匈牙利佩斯州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正式投入运营,首座换电站下线并运往德国。

     

汽车出口隐忧不容忽视

1.经济预期下调,外需收缩明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2%放缓至2023年的2.7%;深陷俄乌冲突旋涡的欧洲各国前景更为黯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大幅放缓、通胀居高不下;发达和新兴欧洲经济体GDP增长率将分别从2022年的3.2%和1.2%下降到2023年的0.6%和0.5%,2022年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保持在8.8%的历史高位。当前全球实体经济持续疲弱,通胀高企,给中国出口带来较大压力,需警惕出口下行风险对我国产业的相关影响。

2.全球车市艰难修复,经济衰退阴云笼罩

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10月,美国汽车库存水平环比增长7.8%;1~10月,美国轻型车累计销量1131.49万辆,同比下降11.1%,预计2022年全年销量为1380万辆,低于2021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1~10月,新车累计注册量约为918万辆,同比下降7.8%;其中意大利、法国跌幅均超过10%,西班牙、英国和德国降幅也都在5%以上。虽然欧洲汽车市场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但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且能源危机正在推高成本,阻碍了欧洲汽车业的复苏。分析机构认为,即使2023年欧洲新车销量有所改善,仍将低于疫情前正常的销量表现。

3.供应链安全与效率成为第一要务

随着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链上下游的零部件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期。不过从上游应用端看,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依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主机厂等价值链中下游主体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产业链安全与韧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受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影响,汽车产业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汽车补链强链的任务依然迫切。

4.出口增长推高运输成本

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海运集装箱运价已飙升了3~4倍,企业饱受订舱难、运费高之苦。今年以来尽管集装箱运费明显回调,但汽车出口企业反映,受时局影响,国际物流市场需求骤增,出口仍然面临物流瓶颈。为应对不断上升的风险,车企呼吁增设国际运输航线,拓宽出口运输渠道来保障物流供应畅通。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数据,今年10月,6500辆汽车运输船一年期合同的租费达到每天10万美元的高点,为2020年中期水平的10倍。租船费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汽车长距离出口运输(汽车车海里贸易量)迅速增加,以及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海运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2022年初至今约为25%)。运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导致运输需求的骤增,也放大了专业船舶运力因疫情供应不足问题。预计汽车滚装船短缺将持续至2024年左右。

      

2023年汽车出口形势展望

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称,由于世界经济受到多重冲击,全球贸易在2023年增速将大幅下降。2023年全球商品进出口总额可能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4%。WTO认为,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进口需求将减少。俄乌冲突导致的高能源价格将挤压欧洲家庭支出并推升企业生产成本;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将冲击住房、汽车和固定投资等对利率敏感的支出领域。同时,持续上涨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粮食安全风险和债务问题。

1.美联储加息周期持续,推高全球经济衰退预期

对于全球其他经济体而言,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十分明显。一方面,美国维持较高利率水平将会持续回笼美元流动性。这不仅会降低全球经济活力,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为依赖海外资本投资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美国回笼美元流动性将对其经济造成较大冲击。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曾表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受到美元走强、借贷成本高企和资本外流“三重打击”。

另一方面,美国高利率水平也会压缩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考虑到2023年美国大概率仍将维持较高利率,各国为了平衡外汇市场波动、减缓资金外流速度,必然会被迫将本国利率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压缩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从发达国家来看,这一轮美元加息周期下,货币贬值严重的多是发达国家,日元、英镑、欧元和韩元等货币的贬值幅度都位居前列,而这些发达经济体的实体经济也都面临衰退风险。

2.全球化逆流汹涌,非关税壁垒与原产地规则频出

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明确,美国政府拟提供高额补贴,支持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多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但其中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面向美国本土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此举引起欧洲、日韩、中国等的谴责。据悉,欧盟内部正在讨论应对措施,并准备提出对等条款,但考虑到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布局短期内难以扭转,此项政策恐难以取得实质性推进。作为欧盟的两大主要经济体,法国和德国先后对美国这一法案表现出不满,德国总理朔尔茨还表示这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如果欧美真的为此产生贸易冲突,中国不可避免会受到波及。

3.绿色转型成“双刃剑”,车企恐被隐性成本捆绑

2022年欧洲议会先后通过一系列法案,通过引入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电池标签与护照、上游矿产供应链尽职调查等政策性工具,在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下,建立价值链制高点,以维持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以上法规无疑将推高社会成本,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绿色壁垒,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的竞争力。

此外,发展中国家普遍将碳排放立法提上日程,将加大对交通运输业排放超标的处罚力度,但部分法规制定初期缺乏完善的运行和考核机制,已引起多重贸易纠纷,未来可能打乱并影响我国出口车型的投放规划。

4.价格对出口增长贡献度偏高,利润率改善乏力

中国出口面临的外需收缩压力或将较快凸显。一方面,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价格因素对全球以及中国出口的贡献度偏高。2022年4月荷兰统计局发布的全球进口量指数同比仅增3.8%,而进口单位价值指数同比增幅达12.9%,二者差值创2012年以来新高。2022年以来,价格因素贡献了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绝大部分,且出口对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作为外需主要来源的欧美进口需求已处于下行通道。俄乌冲突之后,欧洲通胀加剧、美联储加快紧缩政策步伐,欧美制造业PMI开始加速下滑。由于能源供给缺口难解、美国或陷入“工资-物价”螺旋的风险,欧美央行抑制通胀的过程较大概率会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

因此,中国经济不仅面临美联储快速加息的外溢影响,还面临欧美经济走向衰退带来的外需冲击。6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这对于中下游制造业的盈利改善颇为有利,但隐忧在于后续出口动能的衰减,若外需严重减弱,则可能冲抵成本压力缓和的积极影响,导致盈利不振。

5.预计2023年整车出口增长20%

当前,自主品牌牢牢占据着出口主体地位,占出口量的七成以上。在品牌战略方面,中国车企纷纷推出中高端品牌,上行进攻中高端市场;在产品规划方面,中国品牌以质促量,持续提升产品力,加速迭代效率,展现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增长潜力有望持续释放。综合研判,2023年我国整车出口将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海外新兴市场中,拉美、南非、中东值得期待,预计全年整车出口增速可达20%。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工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工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