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代理  内衣  女装  箱包  运动鞋  童装  卫生巾    减肥  韩妆 

2023年能源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三大信号

   2022-12-29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38
核心提示:二十大以后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疫情三年以及防疫措施大转折以来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能源和“双碳”领域的最新表述,意味深长。(公众号

二十大以后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疫情三年以及防疫措施大转折以来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能源和“双碳”领域的最新表述,意味深长。

(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稿涉及能源工作总计只有三处,惜墨如金的文字中出现三处醒目的新提法,预示着明年能源工作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那么,2021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备受瞩目的“双碳”为何不见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到底意味着什么?“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又将搅动什么?

消失的“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9月,我国首度提出“双碳”目标。此后一年中,落实“双碳”目标,各行各业都快速行动起来。因而,2021年也被外界称为“碳中和元年”。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双碳”表述第一次出现在会议文件里。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当然,在会议后的通稿里,“双碳”表述打了一个谨慎的“补丁”,强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碳达峰碳中和”却没有如外界预期的那样,再度出现在会议文件里。取而代之的新提法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仔细来看,“绿色转型”、“降碳、减污”,在精神本质上这些表述与“双碳”仍是一以贯之的,中国不可能放弃这一宏伟目标;不过,新提法似乎还蕴含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也表明“双碳”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现实情况作出一定的调整。

而这一微调,在此前的二十大报告中已现端倪。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其背景。2021年,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当年夏秋季节,多省份甚至出现“拉闸限电”,“一刀切”式对工业停产限产。

于是,今年以来中央高层多次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搞运动式“降碳”、不踩“急刹车”。但尽管如此,今年在四川、云南等多地依然发生了“拉闸限电”的现象,甚至一度蔓延至了民生领域。

到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又出现了两个标志性变化,一个是疫情三年以来,我们对防疫措施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另一个是今年以来经济下滑压力持续增大,GDP极有可能录得改革开放44年来最低增速。

在这一大背景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加强调“积极稳妥”、“分步骤实施”,确保在经济社会恢复常态的过程中的能源安全,尽量避免给市场主体带来不必要的扰动。

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新提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最早出现在二十大报告中,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再度予以强调。不同于以往“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新提出的新型能源体系目前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而在接下来的2023年里,围绕“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可能会出台更细化的顶层设计,用以统筹能源建设、保障能源安全。

那么,“新型能源体系”,新在哪里呢?其中的重要含义,是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传统能源体系,将逐渐被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取代,我国的发展将减小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然,建设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不但要大刀阔斧上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还要打通诸多“堵点”。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到2030年实现风光新能源装机12亿千瓦。2021年底,我国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分别为3.3亿千瓦、3.1亿千瓦。截至11月底,我国风光装机分别达到3.5亿千瓦、3.7亿千瓦。12月风光“能并早并”,预计今年风光装机净增或突破1亿千瓦。

然而,受制于疫情和电力送出工程进度的滞后,今年以来,我国风光大基地建设进展已趋缓慢。

以三峡集团旗下三峡能源(SH:600905)为例,公司日前公告称,已累计获得9个风光大基地项目,目前均已动工建设,但整体建设进度受疫情封控、用地制约、消纳不足、光伏组件价格高、送出工程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预计今年年底前大规模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输送通道建设、新能源消纳滞后等因素影响,风光大基地的建设进度迟滞。以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中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项目为例,目前外送通道迟迟没有确定,博弈点涉及线路走向、落地点,受端和送端的电价、电量,以及应对新能源并网波动性的灵活性调节资源配置等等,涉及复杂的电力系统规划。

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无疑需要通过政策端的顶层设计,打通上述痛点、堵点。

加强勘探开发、增储上产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所谓战略性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国有24种矿产被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6种能源矿产;铁、铜、铝、镍、锂、钴、稀土等14种金属矿产;石墨等4种非金属矿产。

而在这些重要的资源矿产领域,中国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

日前,在“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运敏表示,中国约三分之二的战略性矿产生产供应在全球处于劣势地位,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地缘政治正成为影响中国资源供给的重要因素。

王运敏介绍,中国对外依存度大于50%的矿种超过10种,其中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82%、铬矿为98%、锰矿为96%、钴矿为95%、镍矿为90%、铜矿和石油均为78%。

中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家底薄弱”,中国油气、铁、铜、铝、镍等15种战略性矿产的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均低于20%。其中,石油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5%,煤炭储量也仅占全球总量的13.2%。据统计,中国的铁矿、铜金属、镍、钴金属和铝土矿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7%、16%、18%、6%和18%。

在巨大的资源需求和有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不小缺口。整体而言,中国重要矿产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发展,但目前,海外权益矿还无法有效满足国内缺口,中国进口矿的来源也较为单一。

同时,地缘政治和全球化“倒车”抬升了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的资源开发政策正逐步转向,甚至单方面修改游戏规则,如推翻原有合同、提高税收分成、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出于战略或经济等原因强制性要求外国公司放弃控股或参股等,给重要矿产的供应安全增加了风险。

面对着这一系列新的经济能源变局与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集结号”。重提加强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更加明确要多立足国内、增强独立自主,对于保障中国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工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工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