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代理  内衣  女装  箱包  运动鞋  童装  卫生巾    减肥  韩妆 

国补退出、价格战开打 新能源汽车市场拉开“淘汰赛”

   2023-01-18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67
核心提示:1月16日,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年似乎就迎来决战。国家补贴政策退出,车企一片涨价声中,特斯拉反其道降价“大甩卖”,Model3系列和Model

1月16日,电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年似乎就迎来决战。国家补贴政策退出,车企一片涨价声中,特斯拉反其道降价“大甩卖”,Model 3系列和Model Y系列降价幅度2万元至4.8万元,五款车均降至历史最低价。

几日后,新势力品牌AITO问界跟进降价,问界M5 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问界M7最高降幅3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新能源车企处在“赔本赚吆喝”阶段,在特斯拉咄咄逼人的价格策略下,需要应对补贴退出和价格战的双重冲击,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进入加速阶段。

特斯拉缘何逆势降价?

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意味着今年起购买纯电动车将失去万元补贴。

不少新能源车企宣布2023年涨价以弥补成本的抬升。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几何纷纷上调官方指导价3000元至8000元不等。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点,特斯拉却将价格降至历史最低,逆势“搅局”,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特斯拉缘何降价?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131.4万辆,同比增长40.3%,但与其设立的150万辆年销量目标显然有较大差距。且现有车型Model 3和Model Y车型均已上市多年,产品老化单一,面对国内百花齐放的新车型显得竞争力不足。

特斯拉资深观察人士指出,特斯拉全球订单积压自2022年8月以来一直在减少,11月降至20万辆以下。特斯拉股价从2022年初402.67美元的高点一路下滑,一度跌至今年1月6日的101美元低点。

“以价换量和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特斯拉的选择。”申港证券研究报告称,特斯拉汽车毛利率约27%,降价后仍存有较大盈利空间,因此有底气逆势降价,抢占市场份额。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记者表示,国内车企数千元的涨价幅度,并没有将原本1.2万元补贴金额完全覆盖,而是由车企和消费者各承担一部分。特斯拉因利润空间相对较厚,有相当大让利空间,以此达到供求再平衡。据估算,降价后特斯拉在中国依然有约20个点的毛利率。

国补退出和价格战双重冲击国内车企如何应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补贴退出,对低端的A0级车型和高端车型没有太大影响,受影响的主要是中端价位车型,但相关车企对此都有准备。”

“补贴退坡对年初车市会有负面影响,但今年虽然电动车没有了1.2万元的补贴,燃油车同样也没有了七八千元的购置税减免优惠。因此,从电动车、燃油车价格的比较来说,差别并不大。”巩旻说。

特斯拉降价的确让国内车企措手不及。若跟进降价,大多数原本就“赔本赚吆喝”的车企日子更加难过;不降价,与特斯拉相同价格区间的车型很可能失去市场。

首创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Model 3降价后价格区间为23万元-33万元之间,预计将与原本处于该价位的比亚迪海豹、零跑C01和小鹏P7等车型直接竞争。Model Y降价后价格区位为26万元-36万元,预计将加剧与蔚来ET5、极氪001、比亚迪唐EV、问界M5等车型的竞争。

问界已经跟进大幅降价,其他车企尚未有进一步动作。小鹏汽车近日对外表示,小鹏有自己的销售节奏,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产品售价及促销活动,而非跟随其他车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春节前车市处于低迷状态,其他车企跟进降价没有意义,但可能会在二三月份通过推出新品、提升产品力进行市场调节。

“今年,估计大部分车企可能会出现亏钱降价,这是基于市场的选择。”张永伟说,有些企业可能担心活不下去降价,有的是为了抢占市场降价,都是市场行为,但降价早不一定就能领先。

张永伟表示,当新能源汽车进行到耐力赛时,就要回归先进制造本质,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先进制造水平,以此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敢不敢降价要看有没有在生产制造方面的能力,这点很多国内企业需要补课。”

巩旻则表示,价格竞争是威胁,同时也是契机,自主品牌应更多考虑如何在产品创新的同时降成本,简单以价格跟进应对并不容易。

难以摆脱亏损,新能源车企加速洗牌与出清

车企赔本赚吆喝,增收不增利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数据显示,与特斯拉此前可以实现27%的毛利率不同,仅有少数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盈利。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实现盈利,几大新势力车企持续大额亏损。第三季度,蔚来汽车净亏损41.1亿元,同比增长392.1%;小鹏汽车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增加49%;理想汽车净亏损16.46亿元,比二季度亏损扩大156.7%。

有业内人士估算,不少新能源汽车越卖越亏,某些新势力品牌每卖一辆车亏损甚至近10万元,每辆车亏损三四万元的不在少数。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688万辆,但企业仍未盈利,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高涨,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一度涨到60万元/吨,芯片价格上涨10%至40%,还有其他因素造成的供应短缺问题。”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席忠民说。

今年的有利因素是电池原材料供应将会增加,因市场风险加大,囤积居奇会变少,电池原材料价格将逐步挤掉泡沫回归理性,整车厂成本压力减轻。

竞争不利因素是,今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辅助驾驶能力都将有更多提升,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全方位智能化成为“标配”,堆料难以避免,屏幕、算力、传感器越大越高越多,成本急剧增加。且汽车行业投资金额巨大,建厂和上产能均不是短期能实现的,不少品牌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中信建投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似骐认为,随着需求配置陆续同质化,规模效应成为胜负手,国补退出将放大规模效应,加速尾部玩家倒闭。

“一定有大量品牌被淘汰,市场出清这两年将更为明显。”张永伟说,部分品牌过去存活并不是靠经营,有的靠地方政府投资活着,有的靠融资能力强活着。目前,高端品牌努力下沉,豪华车企盯着经济型产品,竞争更加激烈,结果就是不合理的产品被挤压,完成品牌淘汰市场出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工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工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