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研究的是一种“链轮低于辊面”的特殊应用。
为什么要用到它?辊筒怎么选型?又该注意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
应用分析
“链轮低于辊面”,顾名思义就是要确保链轮辊筒盘上链条后,链条最大外径要小于筒体直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通常来说,货物是在机架或链罩板的内侧输送的,辊面宽度W可以参考以下公式选取:
W=B+△B
式中:B — 货物宽度,
△B — 宽度余量,
一般取50~150(mm)
这种情况下,驱动元件和货物是不接触的。
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中,货物需要伸出辊面甚至超出机架(例如超宽货物的输送,十字移载等)。这时,要确保链轮、链条不能与货物底面干涉。
研究结果
要做到“链轮低于辊面”,除了可以增大辊筒外径以外,相对经济的做法,是将链轮规格缩小。但这样的方式,必须确保满足以下条件:
1. 货物的底面为刚性或接近刚性的状态,失去支撑后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或下陷;
2. 链轮与筒体连接处的焊缝,也需要低于辊面。我们建议将“焊缝低于辊筒”备注在订货图纸上,以便于我们识别并采用特殊的焊接方式来确保要求被满足。
3. 链轮的规格并不是可以随意缩小的,如果选型不当,会导致链轮有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合适型号轴承的情况出现。
以下是应用君为大家整理的,能满足“盘上链条后低于辊面”要求的链轮选型表:
注释:标记“●”:推荐选择;
标记“○”:可选,但不推荐(需轴承内置,相比标准的链轮设计,辊筒性能会有所下降);
标记“X”:不可选
以上便是关于应用“链轮低于辊面”的研究结果,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德马工业
图片来源:德马工业
转载平台: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