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场被国际能源署(IEA)称之为“人类史上第一场真正的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发生了。
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头疼的更多是大幅波动的股市,抑或是“口罩”带来的艰辛,大概率很难会与“能源危机”产生真正的共情,但它的的确确发生在全球各个角落:发达经济体对此焦头烂额,大举加息不惜以经济衰退来对抗;而曾经欣欣向荣的新兴经济体则对它毫无办法,甚至举国走入崩溃的境地。
于是,如果要以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过去一年的原油市场,“动荡”是个再合适不过的词汇了。疫情、战争、制裁和经济衰退等等你可以想象到的黑天鹅事件,在这一年对油气市场进行了轮番冲击,价格骤升骤降仿佛是坐上了“过山车”。
而到了2023年,过去的喧嚣好像骤然平静下来,在不少机构的预期之中,今年的原油市场大概率不会重复过去一年的走势,“相对平稳”或许会成为今年的关键词,就像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那样。
但价格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平衡,能源危机仍旧存在。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会谈一谈对今年原油市场走势的看法及核心逻辑,以及受到油价直接影响的中海油(HK:00883),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2023年油市的基本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诸多要素之间是对立又统一的。以这样的视角看待2023年的原油市场,会发现几个值得关注的对立事件。
首先,是俄乌冲突以及之后的制裁。在所有机构和企业对过去2022年全球油市的分析中,俄乌冲突都排在了首要位置,它塑造了过去一年的原油市场,也对全球能源局势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告对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这场战争在短时间内将油价从85美元/桶左右直接拉升到近130美元/桶,其影响在3月中下旬之后开始逐步消退。由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源源不断,俄方也在持续加码,停战协议在中短期内难以达成。
这场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俄的原油制裁。去年12月5日,西方国家推出了60美元/桶的俄油价格上限,今年2月5日,又将对俄罗斯成品油进行限价制裁。从目前的效果看,限价制裁措施基本达到了西方国家的目的:在限制俄通过原油销售获取收益的同时,保护油市不受制裁冲击。
这些西方国家的最终目的,是享受到更便宜和更充裕的原油,在这一点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原油消费国之间并无冲突。也是因此,制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这些原油消费国的默认和配合密切相关。
展望2023年,停战协议难以短期内达成,意味着制裁仍将持续;即便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转折,俄乌之间突然停战,停战协议也必须是在美国、欧盟和乌克兰都能接受的情况下,制裁措施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俄罗斯的能源产品才能回归全球市场。而这种停战,意味着俄罗斯的战败。
其次,就是悲观的全球经济预期,与乐观中国经济恢复形势。
悲观的全球经济预期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经历了过去一年的通货膨胀和各主要央行的加息,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甚至滑落至衰退,已经成为了2023年市场的主要预期。但在去年末今年初的通胀形势好转之后,对主要经济体加息的预期逐步趋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市场对经济形势的焦虑心态。
在这里,我们主要想聊一下中国的经济恢复。经历了春节前的全民发烧,经历了春节期间的休整,真正迎来了明媚的春天。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我们的所见所闻,看到了许多地方人山人海的景象,感受到了乐观的情绪逐步蔓延,这一切其实指向了中国经济将会有一个肉眼可见的迅速恢复。
旅游、交通和航空等与成品油消费相关的活动不断增加,大众消费品等与石油化工产品相关的行业不断复苏,将真正带动中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反弹。而作为全球油市在需求端最重要的指向标,中国需求的复苏,很有可能会将全球原油需求在2023年超越2019年,创下新的纪录。
这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配额的下发,在时间上大大早于往年,在数量上远远高于往年,成品油出口配额增长近50%,年度非国营原油贸易配额则下发了一半以上。这一政策导向将直接扭转2022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市场的收缩状态,为全球油市带来更大的活力。
在以上两种主要矛盾的支配之下,国际原油市场将在2023年走出与2019年相似的走势,全年均价或在70至80美元/桶的区间内,不太可能如同2022年那样走出过山车式的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70至80美元/桶的均价区间并不低,在这个范围之内,如中海油这样的企业,是很有可能继续收获一个不错的业绩。
稳健放在首位
无论是与内部人士的交流,还是站在第三方视角来看待中海油,最近几年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这个稳的底气来自于更早之前在海外的大手笔布局,也来自于持续数年的大幅降本增效。
可以说,从2020年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开始,中海油业绩的优秀表现,就受益于此前播下的种子。特别是在2020年当年,外部环境如此崩坏的前提下,居然全年还能收获250亿元的净利润,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到了2022年,中海油的业绩创下了历史纪录,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396亿元到14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99%到104%。站在这一年的基础之上展望2023年,公司管理层给出了如下几个核心指引:
首先是继续上调了产量目标。中海油2023年全年的净产量目标为6.5亿至6.6亿桶油当量;2024年和2025年,公司净产量预计将分别达6.9亿至7亿桶油当量和7.3亿至7.4亿桶油当量,年均增长约为4000万桶油当量,增幅约5%至6%。
其次,资本开支在1000亿至1100亿元,全年将有9个新项目投产。2023年全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1000亿至110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和其他资本支出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约18%、59%、21%和2%。
最后,则是一直比较高的股东回报。2022至2024年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如果按照相对中位的1400亿元净利润测算,那么全年股息有望在1.18元/股以上,约合人民币5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相对稳健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与中国的能源禀赋有着不小的关联。虽然2022年已经实现了全年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的目标,但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依然保持在70%左右的高位,生产端不存在快速释放产量的基础。
纵观从2019年开始中海油的规划与实际达成的数字比对,除了2020年之外,每年的实际产量都会比净产量目标略高一些,每年的规划净产量和实际净产量,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幅,因此,2023年中海油还会实现略高于规划目标的油气净产量。
而在资本开支方面,从规划来看,以区间最高值计算的资本开支增幅是高于往年的,但从实际情况看,特别是2020和2021年,实际资本开支与规划差别较大。同时,由于2023年规划的年内新增项目为9个,是过去三年中最少的一年,因此,可以大致预计,2023年不太可能像2019年那样,出现实际资本开支远超规划的情况,最终的实际资本开支将与规划数字相当接近。
稳健增长的净产量目标,加上稳健增长的资本开支,再加上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中海油想要保持130%以上的储量替代率,难度并不大。作为市场给油气企业估值的核心指标之一,只要储量替代率维持稳健,中海油的股价就有支撑。
我们综合测算下来,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油价之下,2023年全年中海油的净利润大概率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相比2022年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然可以创出公司历史第二好的成绩。即便港股市场还是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估值,40%的股息支付率依然会带来超过400亿元的分红回报,保守估计股息也在1元/股以上,在动荡的市场中,这样的素质是相当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