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方式多样、利用途径多元、生产成本较低的氢能制备产业体系已经在宁东基地形成,宁东基地正在从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工程向绿氢规模化生产基地转变。
据宁东基地管委会介绍, 2022年绿氢产能已达到2.21万吨。到2025年,将形成绿氢产能8万吨以上,压减煤炭消费9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以上。到2030年,力争绿氢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压减煤炭消费360万吨标准煤,减排利用二氧化碳900万吨。
据宁东基地管委会介绍, 2022年绿氢产能已达到2.21万吨。到2025年,将形成绿氢产能8万吨以上,压减煤炭消费9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以上。到2030年,力争绿氢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压减煤炭消费360万吨标准煤,减排利用二氧化碳900万吨。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宁东基地要多举措积极打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建成国家能源集团、宝丰能源集团、鲲鹏清洁能源、中石化新星新源等一批绿氢制备和耦合应用项目,不断提升绿氢产能,合理利用清洁低碳的化工副产氢,确保煤化工项目年绿氢耦合量达到8万吨以上,推动绿氢耦合煤化工由示范推广向规模化发展迈进; 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掺氢中试研究并启动产业化应用推广,力争工业天然气掺氢比例达到10%以上,建立我国天然气掺氢应用国家标准; 推动涉氢装备制造与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宁东产业特色和需求,构建大容量电解槽、氢能汽车零部件制造及整车组装、气液氢储运设备等涉氢装备制造产业链; 开展液氢储运示范,将宁东清洁氢低成本输送至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合作共建城市群,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宁东新能源装机配套的储能示范中探索发展适度比例的氢储能,打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氢气储存—再发电的通道,研究提升氢储能整体效率的方式方法。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电和绿氢的大规模应用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行业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应地,化工行业大规模应用绿电和绿氢,也为风电和光伏产业链,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设备及氢储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此外宝丰能源(600989.SH)在1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内蒙项目的工艺具备生产高碳α烯烃产品技术。 内蒙古宝丰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已进入施工期 1月10日下午,旗委书记王健深入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施工现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旗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马亚栋参加调研。

目前,内蒙项目建设团队已经开始工作,设计院已全部确定并开展设计工作;完成了工艺包和长周期设备订货,其中关键设备已陆续发货。项目从全面开工建设开始,计划18个月建成投产。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电和绿氢的大规模应用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行业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应地,化工行业大规模应用绿电和绿氢,也为风电和光伏产业链,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设备及氢储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2022年2月,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乙烯行业要加强应用绿电的裂解炉装备及配套技术开发;氯碱行业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煤化工行业推动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合成氨行业优化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 2022年4月,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宗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推动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大力推进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2022年2月,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启动,其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巴斯夫与博枫签署为期25年的固定价格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协议,博枫将为巴斯夫建造专属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使巴斯夫总投资100亿欧元的湛江一体化基地在2025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以绿电制绿氢代替化石能源制氢已是大势所趋。2022年11月,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绿氢示范项目在中原油田中交;中国石化还计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绿电制氢项目,并通过400公里的管道将10万吨/年氢气输送至燕山石化。2022年,内蒙古宝丰推进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40万吨/年绿氢制烯烃项目,结合配套的风光制氢一体化装置,实现绿电、绿氧、绿氢与煤制烯烃耦合碳减排。 该项目主要建 设3×220万吨/年甲醇装置(含7×110000Nm3 /h氧气的空分, 3×56.2万Nm3 /h有效气(CO+H2)的气化、变换及热回收和低温甲醇洗,3×6.5万吨/ 年硫磺回收)、3×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含烯烃分离)、3×50万吨/年聚丙烯 装置、3×5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20万吨/年C4制1-丁烯装置、20万吨/年蒸汽裂解 装置。 除生产聚丙烯和聚乙烯外,还同时副产硫磺、重碳四、C5 + 、乙烯焦油、 MTBE等产品。本文信息来源于煤化缘等公开信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