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盛虹落户张家港经开区的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签约后即开工建设首期24GWh项目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首期总投资140亿元,计划三年内建成投产,达产后年营收预计可达240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收超560亿元。
作为一家在苏州成长壮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发展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此次在张家港经开区投资建设的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将分期实施,达产后预计年营收超560亿元。其中签约后即实施的首期24GWh项目和独立主体的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总投资140亿元,计划三年内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年营收240亿元。
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表示,苏州是创新创业的沃土,盛虹一直坚持扎根苏州、深耕发展。盛虹在张家港投资设立新项目,是集团深入推进“1+N”新能源新材料战略的又一重大布局,将着力打造高性能锂电电芯生产、电池组装、系统集成“一站式”绿色储能解决方案,并依托研究院,全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突破。盛虹将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拼搏精神,高标准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努力为苏州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打造世界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贡献更大力量。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最大优势。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对于重大项目,张家翘首以盼;对于优质企业,张家港求贤若渴。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将发扬“敢字当头、干字为先”的优良作风,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最周到、最高效、最贴心的服务,全方位保障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据悉,紧扣苏州“产业在沿江转型”的部署,同步提“增量”、优“存量”。今年,张家港将全力推动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的222个三级重大项目提速建设,出台重大项目一揽子激励计划,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等系列活动,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诉求快速响应、重大事项会办、按月问效督办等工作机制,推动各个项目加速建设,加快实现产业层次更高、结构更轻、质态更优。
这距离盛虹集团首次对外官宣进军“新型储能”仅过了3个月的时间。
2022年10月底,盛虹集团储能总部项目签约落户苏州吴江,标志着化工龙头正式进军储能赛道。该项目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打造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项目规划产能规模50GWh,总投资额200亿元。
12月15日,盛虹集团再度官宣正式签约25GWh的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50亿元,年利税约25亿元。
按照规划,一期项目投资约30亿元,建设5GWh高性能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生产线,计划2023年7月底前实现投产,2023年12月底前实现量产。
同时,在储能材料领域,盛虹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东方盛虹(000301.SZ)已经完成了磷酸铁锂的全产业链布局。
2022年11月,东方盛虹公告投资约187亿元,在湖北投建了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盛虹集团介绍,在储能电芯核心原料上,公司已实现65%以上的成本自控。
在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游材料各环节相继展开了大规模扩产,其中正极材料最具代表性,它是占据电芯成本30%~50%的重要锂电材料,也因此成为众多化工企业欲凭借原料资源优势竞相入局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环节。
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链来看,产业链上游原料涉及锂、磷、铁等资源,因此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参与者包括了锂盐厂商、磷化工厂商、钛白粉厂商(副产硫酸亚铁)、传统正极材料厂商、锂电池制造厂商等。新洋丰、万华化学、川恒股份、安纳达、司尔特等大化工企业,都相继宣布利用主营产品的副产品跨界投建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项目。
近两年,因正极原材料更容易获得、较锂离子电池更具成本优势,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推广热度持续升温,尤其在锂电池正极材料持续暴涨的背景下,行业甚至有“苦锂原材料久已”的感叹,急需“锂”之外的储能技术突破。
在电池、正极、负极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电池电极材料,多个钠电池的生产环节,全球企业均已有所布局。
文章内容来源:苏州日报等公开信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