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以价换量成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日前,有消息称,比亚迪开始启动价格调整,部分王朝网的老款车型优惠幅度在1万元以上,热门现款产品也有上千元的优惠。同时,比亚迪的交付周期也较去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短。对此,比亚迪方面表示,公司经营情况稳定,部分地区降价为经销商促销活动,公司目前并没有降价考虑。
经销商处优惠万元
近年来,比亚迪的销量一直处于飙升态势。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更是超过了186万辆,登顶国产品牌销量冠军。不过,由于国补的退出,比亚迪在2023年1月1日起,对王朝网、海洋网以及腾势等旗下新能源品牌车型的指导价进行了上调,幅度在2000—6000元不等。并且,在国内多个新能源品牌都宣布降价销售时,比亚迪依旧没有对价格放宽。那么,此次价格调整是否属实?《华夏时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多地比亚迪的经销商。
“2021款汉EV和秦EV都有一万多的优惠,其余车型也有5000元左右的优惠幅度。”北京一家王朝网销售人员表示,此次降价幅度较大的都是老款车型,新车虽然也有优惠,但幅度不大,主要是为了降低库存量。
记者了解到,除北京外,上海、深圳等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甚至三线城市也有一定的优惠。山东潍坊的比亚迪销售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1月份的时候,整体售价有所上调。但目前我们店内是有优惠的,根据车型的不同,优惠也不同,幅度大概在4000—10000元。”
由此来看,虽然比亚迪官方并没有宣布价格调整,但部分地区的经销商已经开始行动。“即便没有进行官降,但特斯拉的降价行为,也确实会给比亚迪造成一定压力。”汽车分析师林述成表示。
正如林述成所言,特斯拉的不断降价确实给国内的新能源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压力。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新能源车型销量为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其中,比亚迪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5.13万辆,同比增长62.44%,环比却下降35.67%,未能保持此前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超过20万辆的势头。
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新能源汽车国补于去年年底到期,当时很多车企通过促销政策大幅提高销量,消费需求得到了提前释放,导致今年1月份销量比较惨淡。”
而与比亚迪等车企不同的是,今年1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超6.6万辆,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18%,刷新了特斯拉销量增速历史最高成绩。
在张翔看来,特斯拉的降价给比亚迪汉EV等主销车型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果比亚迪不降价,那很可能会失去部分消费者。
林述成也有同样看法,他指出,比亚迪的产品开始优惠也是一种信号。2023年,比亚迪或许会将稳定市场放在首位。
价格战或加速企业淘汰
除了比亚迪,还有多家车企用降价的方式来应对市场压力。包括小鹏、埃安、零跑、哪吒、问界等。有的企业选择直接降低产品售价,有的选择给予消费者金融补贴、保险补贴等暗降措施。
那么,这股降价风会持续下去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以来这波降价潮,主要还是受到特斯拉降价的影响,特斯拉降价后,不少车企为保持产品竞争力、提升销量,不得不随之降价。”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价潮主要是由特斯拉带起的,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够随意调整售价与其成本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据了解,自2017年起,特斯拉就开始不断降价,然而其营业利润却在持续走高,在2022年达到了16.8%。与此同时,特斯拉还将单车平均售价目标调整到了4.7万美元,约为32.3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特斯拉的单车平均售价为35.6万元。这意味着,特斯拉还有降价的空间。
再来看比亚迪,虽然比亚迪并没有承认外界流传的2023年全年40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根据整体产能来看,2023年,随着比亚迪郑州基地、合肥长丰二期、深汕项目、襄阳项目等陆续投产,比亚迪将拥有10个生产基地,整体规划产能超过400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很可能会以降价博取销量,实现产能最大化。
张翔表示,价格涨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不管是头部品牌,还是北汽、东风岚图这种二三线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都不高,降价可能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由此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今年的策略大概率会是持续降价。而其他的新能源车企为了获取市场,很有可能会选择跟进。但这样也会付出很大代价,毕竟国内除了比亚迪其他车企全部处于亏损状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有5.7%,且很多车企都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状态。
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补的退出,导致新能源车企的制造成本上涨。在此情况下,一些产品质量较弱的企业如果加入到‘价格战’中,将会加速淘汰。而如果不以价换量,同样也会陷入低销量的泥沼。毫无疑问,会有不少企业在这轮‘价格战’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