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代理  内衣  女装  箱包  运动鞋  童装  卫生巾    减肥  韩妆 

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2023-03-08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46
核心提示:多措并举加大油气供应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聂晓炜

多措并举加大油气供应 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  聂晓炜
     

油气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保障油气供应责任重大。近年由于主力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及资源劣质化,我国油气稳产增产难度日益增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建议,深化优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同时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油气行业增加供给。

近年来,油气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1”重要批示精神,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2022年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长期内仍将是主体能源。但是,目前仍需要解决油气供应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油气矿权管理方式有待完善,“价高者得”的竞争性探矿权出让方式,导致一些资金、技术、人才实力不佳的企业在获得区块后或因投入不足,或因技术、人才难以支撑而又逐渐退出,影响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又如,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油气赋存的地下地质和地表条件日益复杂,找油难度和风险不断增大;东部老油田整体已达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后续开发面临诸多技术瓶颈;非常规油气仍在局部领域探索,大规模商业开采特别是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商业开采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

聂晓炜建议,一是深化优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进一步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建议进一步完善油气矿权区块竞争性出让方式,参考国际通行方式,增加“技术标”权重,更加注重企业资质、综合技术能力水平;加大对承担油气保供主体责任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以承担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公司为主、其他资本为辅的出让体系。

二是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油气行业增加供给。加大对低品位和难动用资源的财税优惠力度,减征和免征资源税、增值税先征后退等。减免老油田“尾矿”资源税、减免增值税等,出台尾矿开发补贴政策等。中长期继续延续页岩气资源税减免优惠和财政补贴,同时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资金投入和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支持力度。出台页岩油支持政策。

三是灵活运用国家储备,推进储备的及时建设和高效运营。建议以储备应急保障为前提,更加灵活地运用储备,让运营主体实现一定的盈利,回补储备建设和运维成本,形成“以油养油”的良性发展机制。

加快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地热能是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新能源,大力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是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抓手。总体上看,我国地热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双碳”目标需求相比,发展仍较缓慢。“建议加快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煤,中深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煤,干热岩地热能资源潜力巨大。“十四五”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地热行业大有可为。

聂晓炜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增强,《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支持地热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陆续发布,有效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纷纷使用地热能供暖(制冷),地热能利用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2023年10月,我国将首次承办全球地热界的盛会——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这次盛会既展示我国地热产业成绩、扩大在国际地热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是对我国地热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检验。

聂晓炜认为,总体上看,我国地热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双碳”目标需求相比,发展仍较缓慢。因此,他建议:

进一步理顺地热能管理机制。一是突出地热能的可再生能源属性,仿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能源主管部门权责范围,实施统一管理,由上至下理顺各级政府地热能管理关系。二是尽快出台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督促各省市优化完善现行制度。三是“一站式”管理地热能开发相关手续,简化地热矿业权办理流程。

发挥矿产资源税导向作用、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地热开发利用,对“取热又耗水”型地热能开发利用,从量计征地热资源税;对“取热不耗水”清洁供暖项目,从价从轻计征,鼓励地热能清洁供暖产业规模化发展。

加大地热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力度,进一步查明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开展重点区域地区浅层地热能中大比例尺调查,推进重点地区干热岩资源调查等。地方主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建立地热水开发监测平台,加快完善地热尾水回灌标准体系,依据标准开展取水量、回灌量、水位、水温、矿化度监测,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地热应用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深化砂岩热储回灌技术、井下换热技术应用研究;设置干热岩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力量研发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地热能发电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等。

加快建立地热人才培养机制。以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为契机,加强国际地热技术交流合作,加快发现和引进成熟地热专业人才;以中国-冰岛地热培训项目为抓手,开展系统化、国际化地热专业培训,联合国内高等院校、企业、机构等加快培育国内高端地热人才,助力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加快推进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碳资产市场交易机制。加快制定可再生能源碳交易实施细则;培育一批符合国际水平的中介机构和审核机构,规范碳资产交易;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实现地热减排价值化,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地热行业发展。

大力扶持页岩油 端牢“能源饭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4站采油工 赵琢萍
    

页岩油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接替阵地,其效益化、规模化开发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发展迅速,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等一些原因,尚未形成效益化、规模化开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4站采油工赵琢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强页岩油资源勘探整体规划,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财税激励、补贴政策,为页岩油勘探开发营造快车道,推动页岩油效益化、规模化开发,进一步提高国内油气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赵琢萍说,从国际看,全世界页岩油储量丰富,远远超过石油储量,俄罗斯、美国、中国位列前三。2010年后,美国实现了页岩油的大量开采,成功击败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并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从国内看,初步估计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量约1500亿吨、可采资源量30亿-60亿吨,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勘探方面,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等盆地均取得新突破、新发现。开发方面,我国已经成立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页岩油的巨大潜力正在加速释放。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时隔6年重回2亿吨,这其中页岩油产量在增量中表现亮眼。

总体看,我国页岩油商业开采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地质理论、压裂和定向钻井等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海相页岩油简单的地质条件相比,我国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且开发成本较高。亟需国家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国页岩油尽快实现商业效益开发。

对此,赵琢萍建议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整体规划。建议国家层面制定页岩油总体勘探开发规划,并将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页岩油资源的规模、效益动用。

二是加强页岩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我国陆相页岩油的复杂性,建议将页岩油富集理论,钻采工艺提升等“卡脖子”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内容。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科技引领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完善页岩油勘探开发财税激励、补贴政策。为尽快实现规模增储上产,可类比页岩气,出台鼓励支持页岩油勘探开发的补贴、税收减免政策;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勘探开发作业的设备、仪器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页岩油勘探开发投入产出效益单独测算,考核时予以剔除。

四是加快特色学科建设和页岩油专业人才培养。建议争取教育部支持研究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特色学科建设,围绕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页岩油地质、地球物理、压裂改造、高效开发、储量评价、配套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教学研究,尽快为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培养输送一批专业人才。

推进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原油田分公司代表  张庆生
    

氢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受经济性、技术水平及应用场景的制约,国内氢能产业链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建议,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氢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统筹跨行业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为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及战略定位,氢能产业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这也对国内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层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有关企业积极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国内氢能产业链建设日趋完善。

张庆生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氢能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张庆生建议,进一步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氢能交通领域支持政策,同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应用方面有关鼓励及支持政策的出台,如:对于绿氢生产或消纳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并在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支持政策等。

建议加快统筹建设氢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氢能在船舶、机车等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脱碳,储能、发电等能源电力领域标准规范覆盖,加快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监管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链“制储运用”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氢能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建议加快氢能交通产业链发展,一是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明确支持加油站依法依规开展加氢站、充电站、换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将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规划、报建、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三是进一步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建议加快绿氢产业链发展,加强绿氢产业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规划一批绿电制氢、储氢、用氢重大工程,有序推动绿氢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化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供氢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用氢示范群。加速绿氢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和示范,完善碳标签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氢能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加快推进储气库群建设 保障能源安全 增进民生福祉

天然气是支撑我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清洁能源。地下储气库是保障能源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设施。目前我国现有储气库调峰能力在4%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4%的平均水平。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就储气库群建设提交了议案,他建议,加大储气库群建设力度,开展储气库关键技术攻关,健全和完善储气库行业运行机制,推进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张庆生说,储气库是确保天然气管网高效安全运行,应对季节调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础设施。从国外趋势看,全球共建有地下储气库约662座,调峰气量约31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其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年度消费量比例在14%以上。从国内现状看,我国储气库建库地域分布不均,气库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消费城市位于东南部地区。截至2021年底,国内已建成各类储气库31座,形成工作气量约150亿立方米。2021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年消费量4%左右,与其他发达国家占比14%以上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从行业发展看,根据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

对此,张庆生建议,一是优化储气能力布局,提升保障能力。储气库建设存在地域性、资源型差异,把储气能力建设作为重大专项,统筹优化储气库群分布,加大“大库大站”的论证实施力度。加强终端的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与储气库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储气设施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环评安评等相关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落实储气能力建设政策,提升经济效益。细化天然气储备的实施步骤,加强供气企业、国家管网、城镇燃气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同履约机制监督,落实各方储气责任。研究制定储气库建设过程中相关措施的补贴政策和退税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投资支持政策,对储气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或专项奖励。

三是建全储气库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率。抓住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发展机遇,加强储气工艺技术研究,开展储气库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技术自主化,推动储气库储能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储气库开展独立运营,通过提供储气服务,回收投资和成本,实现储气价值显性化,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探索储气库储氢、压缩空气储能、储二氧化碳等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提升储气库综合效益。

加快氢燃料电池产业规范发展 推动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 阮阳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阮阳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快速提升氢能交通产业规模,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阮阳越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低碳零碳技术路线,有效地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难、续航短等弊端,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氢能交通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较慢,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

2022年全国加氢站建设保持了较快的速度,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和车用高纯氢气资源建设相对滞后,这也导致大部分已建成加氢站尚未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一是按照总体保有量来看,目前的车站比仅为40:1,并存在车辆达到满足补贴的里程需求后暂停运营、氢气加注价格太高导致车辆投放数量和运营强度低于可研等情况,实际大部分加氢站的服务车辆和应用场景并不稳定;二是氢能尚处于市场导入期,技术经济性有待提升,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进一步扩大氢能示范城市范围,保障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的补贴到位;三是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的流程有待进一步理顺。各省加氢站规划、立项、审批、运营监管等制度还有待健全,建议加氢站参照加油站管理;四是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目前在氢能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上已开展布局,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优势,但部分关键材料、技术与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存在国产化程度不高、对外依存度较大、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鉴于此,阮阳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目前《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建议明确支持加油站依法依规开展加氢站、充电站、换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将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

二是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建议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规划、报建、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

三是进一步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对于北京、上海、广东等氢能示范城市群城市,建议相关部委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的引导,落实考核和奖励措施,通过“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驱动,和车辆购置、加注的政策扶持,引导石油石化、物流、钢铁、邮政、电商配送等行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四是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国内头部的科研院所、央企等单位,围绕氢能交通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加氢站用设备、氢气储运技术、绿氢制取技术的突破和提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及测评体系,引领国际氢能利用和发展。

五是推动区域氢气管网的建设。目前氢能源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过高,降低氢气运输成本,可以降低终端用户用氢价格,有利于氢能推广应用。建议在氢能产、用较集中区域建设氢气管网,在降低氢气运输的成本的同时,实现氢气安全运输。

保障香港能源安全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  林至颖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就稳定内地出口油品供港,保障香港能源安全,建议在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时期,坚持提升国有企业在香港能源市场的保障能力,形成供港配额单列和资源保障常态化机制,稳定内地出口油品供港,保障香港能源安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助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林至颖介绍,享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化服务和祖国经济腾飞的优势和机遇,发展成为享誉盛名的世界航空枢纽和国际海运中心,航运业和航空业也成为其繁荣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基石。2020年前香港燃油进口量为2020万吨/年,因香港本地没有炼油厂,所有油气产品全部依赖进口。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港发展持续提速,在经济领域服务香港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有在港企业依托国内炼厂的优质稳定资源,通过实体资产、销售网络收购等手段,业务规模快速拓展。但从2021年开始,欧美各国陆续放宽疫情防控措施,成品油需求增加,加上俄乌冲突等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亚洲炼厂资源流向价格更高的欧洲市场,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明显呈现供应紧张状态,随着香港恢复与内地通关以及经济形势好转,成品油消费进一步恢复,香港能源供应的保障问题也逐渐凸显。

在能源保供方面,中资国有企业一直承担着为香港油气市场兜底的“压仓石”作用,特别是2022年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随着疫情不断恶化,部分外油公司油气站停止夜间服务,甚至部分油气站全日关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在千方百计做好疫情防护的基础上,保证了公司全线油气站不间断营业,还主动承担了中央援建香港10个隔离设施以及抗疫、民生物资水路货运的供油保障,确保24小时供应不间断,切实有力支持了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保障了香港地区民生和经济稳定运行。

林至颖建议,一是将出口香港的船用低硫燃料油列入国家一般贸易退税范围,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全球船用燃油加注中心的地位。二是将供港成品油出口配额保障建立成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香港地区的能源安全隐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工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工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