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联创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0月7日以来,LNG(液化天然气)下探时间长达46天之久,跌幅高达32.1%,且当前市场拐点尚未明确,国内液厂及接收站虽有多次促销排库后试探推涨,但下游承接力度始终薄弱,市场持续处于探底趋势中。
11月22日,国产LNG出厂均价跌至5105元/吨,均价下跌22.8%,较10月高位点下跌2410元/吨,累计跌幅高达32%。截至目前,LNG经济性相比管道气价格已有明显优势,局部地区部分工业、城燃用户有切换LNG的现象。
气库资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黄庆指出,目前LNG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尚未出现实质性改善,未来只有供应和需求发生较大变化,才会迎来价格推涨的转折点。“我们亟需能够真正反应市场供需的价格指数去引导市场和企业,实现风险规避和盈利。”
点供出现零星回归
隆众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国产LNG价格连续下跌,已逼近年度最低点,在此情况下,上下游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据记者了解,低价叠加疫情,加之上游倒挂严重,部分液厂目前选择了降低开工负荷或停产。同时,受疫情影响,下游企业开工率不及预期,例如河北钢厂开工负荷不足40%,因此低价促销并未刺激终端大量采买。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取暖季以来,部分地区管道气价格上涨,致使LNG对比管道气经济性有所凸显。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杨燕表示,在LNG价格连续三周具备优势之后,吸引部分点供用户回归,华东及山东少量用户由管道气切换为LNG,需求出现微幅增长。
“虽然LNG价格吸引部分点供用户回归,但整体影响较微弱。北方已迎来全面供暖,或一定程度缓解上游压力,LNG价格有一定反弹空间。目前看,寒流途经范围有限,今冬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仍然是影响LNG价格上涨幅度的重要因素。”黄庆分析。
隆众资讯认为,近期气温下降带来的价格利多将由需求端传到至供应端,即北方消费地率先出现价格回涨,贸易商利润增加,而后带动工厂销量好转。低库位工厂率先涨价,高库存工厂暂缓涨价或涨势稍缓。
“只有需求端有明显回升,LNG价格才会迎来真正拐点。”黄庆表示。
需求端决定价格拐点
从供应端看,今年天然气供应总体有保障,不仅国产天然气产能有效提升,上游进口资源也准备充足。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累计生产天然气16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 此外,10月,内蒙古、陕西、山西的LNG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1.59%、19.9%、30.55%。11月全国LNG接收站接船量达90余艘,较10月到船量增加20%,同时接收站库存已储备至高位水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改委1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虽然北方已全面进入供暖期,但由于之前天气较暖原因,导致消费增量迟迟难达预期。上游管存及接收站库存均承压,华北个别接收站面临卸船压力。另外,车用LNG需求持续疲软,疫情目前多点扩散,行业运行整体低迷,整体来看,LNG需求较难提振。”黄庆表示。
据了解,目前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车辆周转率下降,且部分加气站甚至停止运营,大大抑制了市场需求,使得LNG的销售雪上加霜。综合来看,目前LNG市场基本面尚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在供过于求格局下,LNG价格或难出现较明确的止跌信号。
黄庆表示,上游供应宽松、管道气充足、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且城燃几无外采需求释放,因此点供零星回归对市场整体不会有太大影响。即将到来的全国性寒潮能否给LNG市场注入强心剂,有待检验。
反映供需亟需价格工具
LNG价格起伏和供需错配的背后,反映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战略必要性,以及建立推出真正反映市场供需的价格指数的迫切性。
“供暖季国际LNG价格高企,国内LNG价格就一定高吗?不一定。”黄庆解释,“近年来天然气市场复杂,而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参与度较弱,尤其是供暖季价格不能去‘赌’,而是要根据真实的数据去评判评估,以规避风险。”
“现在LNG价格虽已完全市场化,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LNG基准价格,甚至没有统一的区域性基准价格,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LNG期货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期货人士指出,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中国价格,对于亚太市场的反映也会比较准确。另外,目前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长很快,但气源价格波动很大,对供气企业而言,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设立中国天然气期货市场,有利于激发相关企业积极性,提升市场效率,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
对于如何应对价格大起大落引致的风险,黄庆表示,除期待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供需平衡体系、提升储气调节能力外,还需尽快上线天然气期货品种,提供套期保值工具。“与此同时,企业可考虑加强信息系统和团队筹建,重视行情预测和分析,打破传统模式,抓住波段机遇并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