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数个月的反复谈判后,迄今为止对俄罗斯最大、也是对全球原油市场影响最大的制裁措施终于生效。
(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欧盟、七国集团(G7)与澳大利亚联合宣布,将对俄罗斯的海运原油进行限价,价格上限确定为60美元/桶。任何想要欧盟或G7成员国提供油轮保险服务的购买商,都必须将俄罗斯原油价格限制在60美元/桶以下,否则会被禁止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
和此前传出的65美元-70美元/桶相比,最终确定的价格上限有所下降。不过,这一价格上限仍高于目前俄罗斯对欧盟出口原油的实际价格,低于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出口的ESPO原油实际价格。
因此,限价对俄罗斯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对亚洲地区的原油出口方面,但幅度会非常有限。目前,俄罗斯对亚洲客户的海运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左右,与价格上限有10美元/桶左右的差距。
限价虽然落地了,但执行如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G7集团的保险服务被暂停之后,还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可以提供保险服务;另一方面,如何对限价进行审查,也将会是执行中的巨大难点。
很显然,限价是在各方博弈后妥协的产物,出台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后续俄罗斯的破局方法,包括对限价国的反制措施等,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限价实际力度有限
在西方阵营内部,对于限价的分歧较大。
一方是G7,包括了欧盟的主要国家——德、法、意,以及美、日、英、加。这些国家希望削弱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收入,但由于自身深受油价暴涨带来的通胀之苦,并不希望全球原油产量排名前三的俄罗斯彻底消失在石油市场上,从而带来供应缩减,推高国际油价。
一方是欧盟小国,他们有的仰赖俄罗斯原油生活,所以反对对俄罗斯进行任何限制;有的又是反俄先锋,主张更加严厉的价格限制。虽然这些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量不大,但在欧盟内部均有一定话语权,可以影响最终的限价政策。
两方的不同看法,导致限价出台极为波折。(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早在今年6月,美国财政部就提出了限价建议;今年8月,欧盟设定了12月5日对俄原油制裁的时间线。但直到一个星期前,各方还都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
直到12月2日,在最后时刻,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方案才得以通过。这也难怪外界评论,美欧完全是为了限价而限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批评道:西方不敢真正地摆脱俄罗斯能源,这是“软弱的表演”。
限价虽然出台,但执行起来的难度会让效果存疑。
欧盟对于俄油限价的关键,在于其在全球海运保险服务领域的绝对性优势。当船舶在海运途中发生石油泄漏等灾难时,会通过一个位于伦敦的名为国际保险俱乐部(International Group of P&I Clubs)的组织获得保险。欧盟通过限制该组织提供船舶保险服务,间接限制俄罗斯原油的海运业务。
不过,对于一些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大国来说,也并非没有替代方案:比如,俄罗斯的Ingosstrakh Insurance Co.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保险公司,它可以为那些运输俄罗斯原油的船舶提供另一个保险服务选择。
俄方会如何应对?
限价措施出台后,俄罗斯迅速做出回应,但程度并没有此前对外宣称的那样激烈。
当地时间4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西方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价格上限的做法,俄方的态度没有改变,哪怕俄罗斯不得不减产,也不会向对俄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和石油产品。他还指责西方的这一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俄罗斯将继续与合作伙伴“直接”就原油销售定价进行谈判。他指出,包括价格在内,“总是存在利益平衡的因素”。因此,与合作伙伴谈到了比价格上限更低的价格,俄方完全可以借口这是双方达成的协议,而非是价格上限的影响,给自己之前的“豪言”找到退路。
对比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多次对外表态,诺瓦克的言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拉夫罗夫的言论则展现出俄方务实的态度。
也是因此,布伦特油价从12月2日的85.57美元/桶,涨至目前的85.87美元/桶,基本没什么波动,这说明市场本身并不相信俄罗斯会采取多么激烈的应对,限价并没有搅起什么风浪。
此外,限价措施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刺激目前俄罗斯原油的主要买家——中国和印度,以此为理由向俄方寻求更大的折扣。
以中国为例,今年前十月从俄罗斯进口了7197万吨原油,同比增长9.5%;但在10月份,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价格约为83.7美元/桶,比沙特原油便宜12.5%,比阿联酋原油便宜17.6%。
由于俄罗斯原油的品质较重,一直以来相对中东原油就有5%-10%的折扣,中国获得的俄油折扣并不十分明显。在价格上限公布后,就有了进一步压价的空间。
因此,如何应对这些来自稳定大客户的降价需求,将会是对俄方未来巨大的考验。是宁可减产也不降价?还是为了收入而低头?俄罗斯需要做出理性、务实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