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硅片价格雪崩,硅料暴跌,踩踏式降价正在路上

2023-01-07 03:21700

只用了一个星期,硅片价格跌了20%。

2022年12月23日,隆基最新的单晶硅片价格公示显示,其150μm厚的 P型的M10单晶硅片,环比降价27%。同一天,另一家龙头中环随即也宣布降价,降幅超过23%。两家龙头“联手”几乎以同样幅度降价的情况让行业意外。

一直坚挺的硅料、硅片终于在12月遭遇了这场事先张扬的降价潮。根据PV Infolink最新数据,最上游的多晶硅致密料的价格已经降到190元/kg,两周跌去20%,而2022年最高时,多晶硅料价格达到330元/kg。

时间回到半年前。7月时,隆基和中环还在争相涨价。下游中小型组件厂商苦于高企不下的成本,只能延缓生产。

而现在局势逆转。硅料大厂们先后释放产能,硅片厂家们“囚徒困境”式开工。当供不应求被打破,2023年下游的组件和电站修建方们终于可以回春。

为什么硅片降价了?

这一次硅片价格如此暴跌,有多重原因叠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36碳,Q1本来就是传统的装机淡季,需求降低,加上很多“跨界”做硅片的厂家产能释放,硅片供给关系出现变化。

但真正逆转价格走势的原因,还是上游硅料不再紧缺。从9月开始,企业们的检修结束,国内的硅料供给开始增加。仅协鑫乐山的10万吨颗粒硅基地,到10月时日产量已经达到251吨。

其余的多晶硅巨头们的产能也集中在下半年释放。通威表示,到2022年底,产能会达到33万吨。而新特能源在内蒙古的10万吨多晶硅项目也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

这场价格暴跌其实在行业预料之中。

多晶硅的产线建设到爬坡通常在18个月-24个月,比如协鑫在乐山的10万吨项目早在2020年10月就动工。

2021年时,全国的多晶硅料产能不到60万吨。但随着硅料涨价,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分一杯羹。根据PV-Tech不完全统计,2021年一年中,国内有17家公司宣布多晶硅投产及扩产计划,总规模达310万吨。除了通威、协鑫、大全能源这样的老牌巨头,连原本做硅片设备的上机数控也要建个10万吨的硅料项目。

按投产时间推算,2022年必然是个转折点。“根据我们统计分析,截止2022年年底硅料产能基本突破120万吨,到2023年突破200万吨,硅料产能理论上已具备可支撑500GW以上的新增装机目标,短期看全球硅料产能已完全处于供大于状态。”隆基绿能集中式业务中心总监方刚告诉36碳。

但一些突发事件打乱了投产节奏。2022年夏天,全国高温干旱,硅料生产大省四川出现罕见的限电,硅料企业不得不停产。四川电力还没完全缓解,另一个硅料产地新疆又开始疫情封控。

预期中的降价没有如分析师们想象中那样早到来。“从年初就听说要降价,都等‘麻了’”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告诉36碳。

直到12月,限产的影响才算消化完毕,降价的靴子落地。

硅料价格松动会很快传导至硅片企业。当硅料价格过高时,很多硅片厂商不会满产,下游组件、电站也很谨慎。整个供需保持紧张状态。

而一旦上游螺丝松动,下游环节的心态也出现变化。对于硅片厂商,当材料成本下降后,要做的是在价格下降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卖货,减少损失。隆基和中环短暂言和,无非也是不愿意将降价的先机拱手给后入局的新人。

对那些孤注一掷的“跨界”厂商来说,只能加足马力生产,在硅片利润还不错时收回产线成本。

“大家都陷入了囚徒困境。你开工了,我不开工,我就会损失。”上述投资人分析。当硅片厂商们争先恐后生产时,市场整体供应会急速增长,价格进一步下跌。

隆基、中环降价无非只是下跌曲线最直观的体现。趋势的力量无可阻挡,可以预想,随着硅料产能释放,隆基、中环扣下降价扳机,越来越多的硅片厂商会增加产量,价格可能会踩踏式下降,直到回归到成本线附近。

行业会发生什么?

硅料公司早已在涨价潮中赚得手软。以做硅料大全能源为例,其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5倍。

硅片厂商在涨价时也受到影响,TCL和隆基2022年光伏产品的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

而对硅片厂商,痛苦刚刚开始。可以预想的是,接下来硅片厂商都会陆续开工,产量必然暴增,价格会继续下滑。

即便如此,龙头也吃到了足够丰厚的红利。而且,如隆基、中环、通威这样的头部公司早已打通了上下游,当硅料涨价时,上游的硅片业务会应声涨价,当材料价格下跌,组件业务可以因为成本下降获利,对冲硅片降价的损失。

这轮降价中,真正伤筋动骨的将是这两年匆忙入局、没有下游组件业务的硅片厂。如原本做耐磨材料的华民股份2022年收购了做硅棒、硅片的鸿新科技,又花1.6亿买了单晶炉和设备,但这家公司在行业内并没有什么根基,一旦价格出现踩踏式下跌,此前投入能否收回都是未知数。

但下游压抑已久的组件厂商,终于可以没有顾虑地开工。在硅料、硅片涨价时,组件厂商最为受压制。2021年初到2022年中,当硅料以3倍价格暴涨时,硅片涨了一倍,但组件涨价不过30%。下游日子太难过时,2021年,下游做电池的爱旭股份举报通威和永祥股份恶意定价,导致硅料价格暴涨。这一年爱旭股份亏掉了1.26亿元。

为了避免越做越亏,很多二三线小厂选择停工。财联社2022年7月走访时,发现不少组件厂的开工率只有50%,“在给上游打工。”

2022年末,当上游价格松动后,组件厂商也终于有了喘息空间。

同样得以松绑的还有终端电站。2022年,电站开发公司无可避免因为上游材料价格变得谨慎。“如果投资收益低于最低门槛,企业大概率会放缓节奏,择机开工。”一位新能源投资企业的投资总监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一位电站开发人士告诉36碳,根据不同地区电价和光照时间,这一门槛有所不同。到2022年第三季度,组件价格已经突破2元/w,这一价格在贵州这样电价低的区域很难“算过来账”,只有广东这样富裕的省份能够承受。

总体来说,硅料从供应紧张转向平衡让产业链也回归正常。硅料厂商们已经赚够了涨价的钱,组件和电站开发者的新年也会很愉快。而对于想要在涨价潮中捞一把的硅料和硅片厂商,苦日子已经来了。

当然,危机也已经显现。当上游价格降低,下游满线开工,新一轮价格战已经箭在弦上,踩踏式的降价已经不再遥远。因为通货膨胀,海外需求在2023年必然出现下滑,仅凭国内市场很难消纳产能。对整个光伏行业,2023年注定又是一场行业洗牌的开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七问汽车“价格战”
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近段时间以来,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价格

0评论2023-03-25120

送牌照、送新车,汽车价格战渐入高潮,消费者开始观望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

0评论2023-03-25112

恒大汽车停产风险下不忘“画饼”:给我290亿,我能造出更多车!
停牌许久的恒大汽车,以一纸公告再度出圈。日前恒大汽车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停产风险,但恒大汽

0评论2023-03-25107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

0评论2023-03-25117

江苏一宝马追尾奥迪,奥迪车主及同伴遇难,好友:他是家中顶梁柱
3月22日晚,江苏宿迁泗洪县一辆宝马车追尾撞上一辆奥迪车。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时奥迪车内共有四人,一起坐在后座的车主与其好友均抢救

0评论2023-03-25121

存火灾隐患,现代、起亚在美国召回超57万辆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现代和起亚正在美国召回存在火灾隐患的超过570000辆汽车。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在美国召回近568000辆汽车,起亚汽车召回3500

0评论2023-03-25139

何小鹏不要做那个最惨的人
在交出了一份全年亏损额度最高的财报后,小鹏汽车股价意外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过去一年,曾经问鼎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交付量跌出前三,和蔚来差0.18万

0评论2023-03-2575

永达汽车公布2022年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4.25亿元 同比下降42.52%
永达汽车(03669)公布2022年业绩,包括代理服务收入在内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735.2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下降7.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

0评论2023-03-25100

赛麟汽车之死:主业是骗补,副业才是造车
无论成败与否,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大多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好闯荡一番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为了骗取投

0评论2023-03-25105

绿氢电解槽需求大增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
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

0评论2023-0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