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自愿碳市场势头强劲

2023-01-17 02:41550

全球范围内,自愿碳市场的“自愿”意向愈发强烈,企业减排需求持续增加,直接推动自愿碳信用额年需求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据减排的强制性属性和自愿性属性,碳市场主要分为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一般来讲自愿碳市场的项目主要是“风光”电力等绿色项目以及颇受争议的碳抵消、碳汇和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项目。

尽管碳抵消、碳汇存在一定的“漂绿”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自愿碳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看好自愿碳市场的融资前景,并认为“自愿行动”应该成为减排的新常态。业内认为,自愿碳市场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碳金融工具,对于减排压力大、经济实力有限、环保意愿不足的经济体而言,是推进减排的有效方式。

可扩大减排溢出效应

全球自愿碳市场规模仍然很小且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但其可以扩大全球气候行动的溢出效应,吸引更多希望获得碳信用额的投资者。

日前,英国商业林地开发投资公司Foresight成为首家获得伦敦证交所自愿碳市场标签的公司,将在2023年利用自愿碳市场为其减排项目筹集更多资金。据悉,参与伦敦证交所自愿碳市场的绿色项目开发者,可以将筹集资本用于减排项目,而作为投资回报,企业和股东可以获得碳信用额度,代替现金股息。

《华尔街日报》指出,自愿碳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自愿”,可以在强制性碳市场之外发挥作用,使企业、机构或个人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上购买碳信用,而不是出于合规目的。

眼下,围绕碳交易展开的“自愿行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美国保险巨头威达信(Marsh)日前宣布,美国客户可以自由选择用碳信用额支付部分费用,将其转移到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再将碳信用额的现金价值支付给威达信。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于2022年10月推出的全新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可谓自愿碳市场的一个全新标杆。Core Climate致力于推动自愿减排市场发展,主要在亚洲及其他地区提供有效和透明的自愿碳信用额和碳工具交易。

Core Climate上线仅4周就促成超过20名参与者完成超40宗交易,涉及约40万吨碳信用额,提供的所有项目均获得全球最大碳信用认证机构Verra的验证。

截至目前,Core Climate运营良好,拥有超过20家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国际不同行业机构参与,包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

我国拥有庞大供给

业内普遍认为,自愿碳市场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高效率的制度设计,除了降低控排企业的成本,还可以间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研究与市场”指出,2019年以来,林业和土地利用项目数量急剧增加,其中亚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植树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在2019-2021年间出现大幅增长。

全球自愿碳市场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区是亚洲,2021年亚洲贡献了最多的自愿碳信用额度。拉美地区对自愿碳市场的建设和参与度也颇高,随着该地区多国鼓励CCUS等低碳技术,该地区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高质量自愿碳信用额的主要供给方。

我国的强制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几乎同步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而自愿减排市场则处于调整和起步阶段。对此,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梅德文指出,国际社会正在构建统一、透明、具备流动性的国际自愿碳市场,而且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鉴于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的供给。

如何将中国巨大的自愿碳信用供给与国际上最大的自愿碳信用需求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梅德文建议,建设更加金融化、更加国际化的自愿碳市场交易平台,从而把供给和需求连接起来,以获得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研究与市场预计,到2027年全球自愿碳市场价值将从2021年的约20.0485亿美元增至171.1亿美元,2022至2027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2.91%。到2027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额交易量有望从2021年的2.98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至6.78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至2027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4.69%。

根据国际自愿减排市场规模化工作组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愿碳市场价值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

亟需透明化标准化

自愿碳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对碳信用额供应的担忧也在增加。“最早2028年,自愿碳信用额供应就会出现短缺。”Foresight集团董事总经理、理查德·凯利表示。

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和碳自愿市场的“自由运营”存在很大关系。英国自愿碳市场评级机构BeZero Carbon指出,自愿碳市场是一个不透明的、分散的和复杂的市场,缺乏监管和既定标准,这导致大量碳信用额度面临交付不足的风险。该机构调查发现,在其跟踪的208个项目中,20%的项目存在实际发放信用额度不足预期总量一半的情况。

惠誉国际指出,随着价格、透明度和监管的上升,自愿碳市场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实质性影响,并给买家带来一些风险。截至目前,自愿碳信用额度的价格仍然远低于强制性排放交易价格,这是因为有大量质量有问题的项目在供应碳信用而且实施的标准往往不严格。

碳项目开发商VNV Advisory联合创始人桑迪普·罗伊·乔杜里表示,自愿碳市场应该有一些“软监管”,可以通过指导的形式出现,以确保产生的碳信用具有透明性和完整性,并真正反映单位碳排放的抵消情况,这能够确保自愿碳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开发商生产碳信用额所依据的标准需要明确,否则缺乏监管的自愿碳市场的‘漂绿’问题可能比强制碳市场更严重、更泛滥。”

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贝琳达·艾灵顿也认为,制定标准来确保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额度的质量及其参数十分有必要。虽然标准化会提高成本,但却能够保证优质的碳信用额,从而极大地避免“漂绿”行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投资亿元,腾讯推动CCUS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减少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0评论2023-03-25107

总投资150亿元,恒力(惠州)产业园首条PTA生产线投料开车成功,附恒力九大生产基地介绍
PTA产业是联系石油化工和化纤纺织的重要枢纽,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它的上游是以乙烯生产的乙二醇等石化上游

0评论2023-03-24111

寰球公司设计的山东京博石化6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树脂及配套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3月17日,由寰球北京公司设计的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树脂及配套项目正式建成投产,京博石化在山

0评论2023-03-24122

天津石化化工产业将这样发展!新增2~3家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方案》明确,鼓励企业以化固碳,因地制宜、就地利用,有序开发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冷能等绿色低碳项目,协同推进产业链碳

0评论2023-03-24127

更多中国企业正在加入节能增效行动倡议
· 节能增效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奠定能效基础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显著促进能效提升与能源转型 · 高效低碳发展

0评论2023-03-24102

ABB: 要实现联合国水目标,全球废水处理能力需额外增加85.6亿立方米
• ABB发布“能源转型方程式” 系列报告——水行业报告(中文版),介绍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废水处理企业每年减少

0评论2023-03-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