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特斯拉开了降价的头,其他家怎么在反向涨价?

2023-01-18 03:05280

不久前从特斯拉降价闹出来沸沸扬扬的维权故事,差友们肯定都没少吃瓜吧。

门店拉横幅、写联名信都是常规操作了,脖子哥还看到有说要在车顶拉屎的,这可真让人耳目一新。

大庭广众之下,当真能拉出来?

    

说实话,对于特斯拉会降价,大部分人可能也不会太意外,毕竟自打上海工厂投产,国产特斯拉的价格少说都有降过七八次了。

只不过这次车主们之所以反应那么大,我认为有部分原因是大家压根没想到特斯拉降价会来得这么快。

因为就在降价前没几天,实施了 13 年的“ 国补 ”政策才正式退出。

国补没了,车企成本压力正是上升的时候,按理来说应该加价了,谁会想到特斯拉偏偏反向砍下他的价格屠刀。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据说是 “ 特斯拉进入中国以来最激烈的维权 ” 。

     

不过今天咱不是来讨论维权的,在特斯拉调价的同时,其他车企也在变更自家车型售价。

只是各家的反应却不尽相同,有人涨有人降,还有人按兵不动。

这就有意思了,按理来说,国补退出对所有车企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怎么最后在销售端体现出来的却不一样了?

那接下来,我就带大家看看究竟是哪些厂家在涨价,涨了多少,又是哪些厂家忍住不涨的。

分析各家价格前,我们先聊下大家涨价的这个契机——国补。

这项政策由来已久了,最早是从 2010 年开始,咱们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新能源车产业,对每辆新能源汽车都会给予真金白银的购车补贴。

一开始,因为产业不完善,电车成本非常昂贵,而且续航和现在也没法比。

当时补贴达到顶峰的时候,一辆工况续航超过 250 公里的纯电车型最高可获得 11 万元购车补贴。

后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动车的制造成本逐渐降低,国补的金额也在逐年递减, 2019 年的补贴就在之前的基础上退掉 50% 。

    

其实国补是要在 2020 年底就完全退出的,只不过突发的疫情扰乱了原定计划,所以又被强行续命。

    

继续实施的补贴政策仍然是走退坡路线,并且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比如售价超过 30 万的车型就没有补贴了。

    

但不管如何延续,大家也清楚,国补彻底退出是早晚的事。

咱看看去年的补贴方案,纯电车型的补贴金额最多是 1.26 万,插电混动车型的补贴是 0.48 万。相较于之前 10 来万的补贴,现在给的钱已经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过去 13 年的国补总共投入超 1521 亿,至少覆盖了 317 万辆汽车。

2010 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仅 7 千辆,到去年销量突破 600 万辆,渗透率从几乎为 0 上升到 25% 。

     

新能源车市场化成熟了,电车的价格也降低了,那这项政策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到了该说拜拜的时候。

根据《 关于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国补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终止,之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不过虽说 2022 年的补贴力度已经降很多了( 插电混动 4800 元 / 台,纯电 12600 元 / 台 ),但对于车企来说,这笔钱也是钱呀。

补贴一下没了,那这块总要想办法补上的,所以各家车企也纷纷下发政策。

去年卖爆了的比亚迪最先开炮,我们在之前的 文章 里也提到过,他们在 11 月就预告了,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将进行 2000-6000 元不等的涨价。

       

这波预告就是想告诉大家,赶紧下单,晚了就贵了。

然后各家车企就纷纷推出“ 限时保价 ”政策,意思就是你只要赶在 12 月 31 日前下单,即使是 2023 年提车,还是这个价格。

        

所以大伙儿也可以看到, 12 月新能源车卖得确实贼猛,根据乘联会的数据,零售端销量达到 64 万辆,同比、环比都是增长。

       

那到了今年,短暂的保价期结束后,车企开始官宣具体调整政策。

除了比亚迪早早宣布涨价外,长安、大众、奇瑞等一些品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长安深蓝 SL03 车型,纯电版和增程版分别上涨 6000 元和 3000 元;上汽大众对 ID 系列也进行涨价,其中 ID.3 入门版涨价 1.3 万元,其他车型均涨价 6600 元;奇瑞对小蚂蚁和无界 Pro 两款车型进行调价,涨价幅度在 3000-9000 元。

说实话,车厂要涨价咱也能理解,但就是这么横向一对比就发现,怎么你们出牌还不一样了呢。

你比如说比亚迪秦这款车,续航超过 400km ,因此它失去的补贴是 12600 元,但是这次涨价是 3 千元,相当于中间 9600 元的差价是车厂自己消化了。

     

比亚迪卖爆了大家都知道,秦这款车去年动不动月销破两万、三万,何况三电系统都是自己的,利润比别家也更高,所以消化能力就强了。

我们再看奇瑞小蚂蚁,续航是 408km 的这款,原来享受的补贴应该和比亚迪秦是一个档次的,但一涨就是 9 千元,可见这里的大头都转移给咱们消费者了。

     

奇瑞的这款新能源小车,本来卖得还行,但是几万块的车型和人十多万的车型,利润肯定还要差不少,平均涨价幅度也不低,就是有的车型一下涨完到了超过十万了,就怕很多持币观望的干脆买别家了。。。

还有一款车脖子哥也没看懂,就是大众 ID.3 ,入门款直接涨了 1.3 万元,咱也知道去年最高档的补贴才 1.26 万,关键是大家发现 ID.3 的电池容量还由 57.3kWh 降到 52.8kWh ,外观配置也不变的,怎么能涨那么多呢?

     

ID 去年的黑屏搞定了么,还这么涨不怕人说吗。。。

不过,这么一通看下来,涨价的多少反映了车企的消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至少有一个规律是,上面列的这些涨价车型,卖得都不差。

品,你细品。。。反正我涨不涨你们都得买,何况本来生产成本就增加了,那就借势涨一波啦。

而在这些企业高调涨价的同时,还有一些企业选择默默承受这一切。

小鹏汽车宣布,所有车型售价去年啥样,今年还啥样,一分不涨。

    

嘿嘿,是不是想说良心企业,别急着夸。他家不涨的逻辑也很简单,去年小鹏可不太顺,特别是在下半年,蔚来、理想两位当初并肩的伙伴销量节节攀升,小鹏却在逐渐掉队。

    

虽然后来小鹏进行了一系列深度的架构调整,终于在 12 月把销量重新拉到万辆级别,这个时候势头好不容易回来一点,要是再加价可就不合适了。

除了涨价和按兵不动的两派,还有一批车企选择反向降价。

不用多说,这一派的佼佼者非特斯拉莫属。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首先,现在国补是针对 30 万以下车型的,而国产 Model 3/Y 其实只有一些车型能享受到,特斯拉对国补的依赖本身就不高。

图为去年 10 月的价格表
    

其次,特斯拉毛利率非常高,单车利润有 1 万美金,远超汽车同行,这也代表着它有足够大的降价空间。

最后一点就是,特斯拉手里的订单量确实没有之前多了,去年四季度特斯拉交付了 40.2 万辆,低于市场预期的 42 万辆,而这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低于预期。

虽然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是“ 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 ”,但可能从特斯拉最近的表现来看,大家更会认为这是在“ 以价换量 ”。

     

当然,更狠的还是问界。特斯拉刚降价没多久,他们就宣布旗下的问界 M5 EV 和问界 M7 要降价,降幅大概是 3 万元。

不过他们良心的地方,就在于降完价后给之前提车的车主来了波狠狠的福利,算是当着面把特斯拉的脸打了。。。

     

但不管车企们怎么说,大伙儿必须面对的是,补贴消失后,我该怎么赚钱。

国产车里卖得最好的比亚迪,根据去年三季度的财报测算,每辆车的利润是 1 万元,这次国补的退出,对它的盈利能力肯定也会产生影响。

更别提那些新势力,现在每卖一辆车都还是亏钱的。

还有那些原本靠着补贴苟延残喘的企业,要么甘愿倒在 2023 ,要么换个思路再突破。

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显然会更加激烈,以前在补贴的 “ 掩饰 ” 下,大家还能体面地挣钱,可现在共同的奶牛彻底断奶了,这群嗷嗷待哺的玩家为了抢食,谁知道会出啥招呢。

这不,在特斯拉之后,问界 AITO 也宣布了降价,不排除后面还会有其他玩家加入。

   

总之,当国补的潮水退去,车企们还想要继续游下去的话,就真的只能看自己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七问汽车“价格战”
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近段时间以来,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价格

0评论2023-03-25120

送牌照、送新车,汽车价格战渐入高潮,消费者开始观望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

0评论2023-03-25112

恒大汽车停产风险下不忘“画饼”:给我290亿,我能造出更多车!
停牌许久的恒大汽车,以一纸公告再度出圈。日前恒大汽车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停产风险,但恒大汽

0评论2023-03-25107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

0评论2023-03-25117

江苏一宝马追尾奥迪,奥迪车主及同伴遇难,好友:他是家中顶梁柱
3月22日晚,江苏宿迁泗洪县一辆宝马车追尾撞上一辆奥迪车。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时奥迪车内共有四人,一起坐在后座的车主与其好友均抢救

0评论2023-03-25121

存火灾隐患,现代、起亚在美国召回超57万辆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现代和起亚正在美国召回存在火灾隐患的超过570000辆汽车。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在美国召回近568000辆汽车,起亚汽车召回3500

0评论2023-03-25139

何小鹏不要做那个最惨的人
在交出了一份全年亏损额度最高的财报后,小鹏汽车股价意外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过去一年,曾经问鼎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交付量跌出前三,和蔚来差0.18万

0评论2023-03-2575

永达汽车公布2022年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4.25亿元 同比下降42.52%
永达汽车(03669)公布2022年业绩,包括代理服务收入在内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735.2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下降7.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

0评论2023-03-25100

赛麟汽车之死:主业是骗补,副业才是造车
无论成败与否,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大多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好闯荡一番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为了骗取投

0评论2023-03-25105

绿氢电解槽需求大增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
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

0评论2023-0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