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业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蔚小理全员信:家书、军令状与罪己诏

2023-02-07 02:52290

蔚小理全员信核心信息

蔚来

指出了蔚来当前的八大管理问题;

2023年将在效率优化上做文章;

上半年将交付5款全新NT2车型,NT3的研发将全面展开。

小鹏

2023年要交付20万辆车;

今年计划有两款新车上市,并对现有的3款车型进行换代;

全场景辅助驾驶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交付。

理想

强调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023年底开始落地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

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2023年伊始,不到一个月时间,蔚来、小鹏、理想(以下简称“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掌门人先后发布全员信,虽然文风、内容各有不同,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危机感和对未来的焦虑。

“疫情后经济恢复增长、消费者恢复信心的过程会比较长,高端车型尤其会受影响,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同质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难获得。”李斌在内部信中对未来的竞争态势如此判断。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蔚小理来说仍是如履薄冰的一年,三家定下的年度KPI分别是15万辆、25万辆和17万辆,实际销量则分别为12.25万辆、12.07万辆和13.3万辆,没有一家完成任务。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如何提振销量,成为摆在蔚小理面前的首要难题。

    

在内部信中,三位掌门人对公司过去一年的情况做了总结。

李斌的态度颇为诚恳:“2022年,我们有苦劳,有功劳,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少同行的同期表现比我们更加出色。”

他在内部信中指出,2022年团队持续扩张,但职责不清晰、目标不一致、流程不完善、重复建设的情況比比皆是,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李斌认为,蔚来已经笃定了方向,只要能专注执行,让工作方式更加高效、敏捷,就能实现目标。但如果是有悖市场规律的决策,那么执行力度越强,就意味着偏离正常轨道的概率越大。

李斌自省,何小鹏与李想则将更多笔墨放在渲染危机感、表决心、激励员工。何小鹏认为“公司到了没有退路,破釜沉舟的时刻”,还立下了“2023年交付20万辆车”的军令状;李想对未来的憧憬、对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强调,不乏几分家书式的打气。“所有伙伴一定会信任你,出了问题一定不会有人埋怨你,遇到困难一定有伙伴会帮助你,倒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有伙伴撑住你。”

与初出茅庐、刚踏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的意气风发相比,如今的何小鹏、李斌与李想要背负更多责任和压力。完成了从0到1的起步和从1到10的初步积累后,在从10到100这条长征路上,三家从基本业务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重点。

何小鹏虽是互联网公司出身,但公司运营长期倚重有传统车企背景的班底,在公司整体框架设计上以技术为导向。几位因新势力崛起而转投小鹏的前BAT大厂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小鹏内部仍以传统车企的工程师文化为主,互联网势力要为制造、硬件技术等环节服务。

在三封全员信中,何小鹏也最直接地将全文主旨锁定在销量上。全员信发出不久,1月30日,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和销售体系。这与一些成熟车企的运行逻辑相仿:在搭建好公司基本架构后,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直接下药方来解决问题,内部无法解决便寻找“空降兵”。

李斌给蔚来开出的药方更多地聚焦于组织效率。他列举了8项团队做得不足的地方,包括交付增速相对落后、供应波动应对不足、新车上市前后的软硬件质量问题、测试车事故和数据安全问题等。他还对全公司重要部门逐一提出要求,如研发团队要随时评估检视研发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

相比之下,李想的内部信风格相对温和,将使命、愿景、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申和解读作为重点。在他看来,公司能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第一,“源于七年多的时间里,对于企业文化长期的坚持”。李想还跳出汽车圈,提出更宏大的愿景:“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从实际销量看,蔚小理在新能源车企中处于第二梯队的中腰部,不仅与第一梯队差距明显,也没有建立相对第三梯队的绝对优势,甚至在销量上已无法代表造车新势力。2022年,哪吒以近15万辆的交付成绩完成了对蔚小理的超越。

    

与此同时,头部玩家的抢食也对蔚小理造成巨大冲击。

李斌曾将后补贴时代的竞争定义为淘汰赛。2023年刚开始,马斯克就为这场残酷的淘汰赛吹响了刺耳的哨声。

1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促销,看似平静的中国车市,瞬间被这枚重磅炸弹炸开了锅。马斯克在公开场合多次释放信号:特斯拉未来仍有降价空间。(详见雪豹汽车观察《特斯拉挥出七伤拳,“屠刀”砍向蔚小理》)

核心战场之外,小米汽车等“新势力”陆续进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因为我认为不需要那么多公司。”李想曾如是描述未来的市场环境。

为赢得这场淘汰赛,包括蔚小理在内的所有车企使出浑身解数,指向同一个目标:把车卖好。

从销售数据看,小鹏的KPI完成度最低,也是三家里最明确地把“卖车”定为未来一年主旋律的公司。在内部信中,何小鹏称2023年的目标是累计交付45万辆,即2023年交付近20万辆新车。在发布内部信的10天前,他在公司年度总结会上也把增长任务放在了首位:“公司的中长期经营方针,第一点便是以规模增长为第一要务。”

王凤英的到来或许只是小鹏变革销售体系的第一步,后续还会有更多动作。王凤英曾为长城汽车成功开辟了SUV产品线,她的加入或许会为饱受诟病的G9车型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蔚来与理想在内部信中并未如小鹏一样强调规模增长,但都在尝试扩展价格带和丰富产品矩阵以提升销量。蔚来基于NT2的三款全新车型在去年推向市场。此前主打单品爆款的理想,去年陆续推出了L9、L8和L7,同时将理想ONE停产。理想还一方面加强在纯电领域的探索,一方面拟将直营体系扩大到更多城市:三线城市全覆盖,四线城市至少要进入头部城市。

对蔚小理而言,2023年注定要延续2022年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防掉队”的中心思想指引之下,销量既是最低线和保命线,也是最高要求。即使是在淘汰赛中保住位置的赢家,也可能是惨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七问汽车“价格战”
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近段时间以来,轰轰烈烈的汽车行业“价格

0评论2023-03-25120

送牌照、送新车,汽车价格战渐入高潮,消费者开始观望
“不是车不好,只是价格不合适。”3月初,汽车行业开始了一轮降价潮,据了解目前已有40多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加,囊括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些企业不

0评论2023-03-25112

恒大汽车停产风险下不忘“画饼”:给我290亿,我能造出更多车!
停牌许久的恒大汽车,以一纸公告再度出圈。日前恒大汽车公告称,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停产风险,但恒大汽

0评论2023-03-25107

吉利的现在,写在大众汽车的过去里?
吉利为自己铸造庞大的商业版图,但汽车不再是唯一的亮点,从某种意义上看,吉利的路线越来越向大众靠拢。长期以来,大众对于吉利的理解总是模糊的,新品牌

0评论2023-03-25117

江苏一宝马追尾奥迪,奥迪车主及同伴遇难,好友:他是家中顶梁柱
3月22日晚,江苏宿迁泗洪县一辆宝马车追尾撞上一辆奥迪车。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事发时奥迪车内共有四人,一起坐在后座的车主与其好友均抢救

0评论2023-03-25121

存火灾隐患,现代、起亚在美国召回超57万辆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现代和起亚正在美国召回存在火灾隐患的超过570000辆汽车。具体来看,现代汽车在美国召回近568000辆汽车,起亚汽车召回3500

0评论2023-03-25139

何小鹏不要做那个最惨的人
在交出了一份全年亏损额度最高的财报后,小鹏汽车股价意外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过去一年,曾经问鼎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交付量跌出前三,和蔚来差0.18万

0评论2023-03-2575

永达汽车公布2022年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4.25亿元 同比下降42.52%
永达汽车(03669)公布2022年业绩,包括代理服务收入在内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735.2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下降7.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

0评论2023-03-25100

赛麟汽车之死:主业是骗补,副业才是造车
无论成败与否,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大多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好闯荡一番的想法。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为了骗取投

0评论2023-03-25105

绿氢电解槽需求大增 氢能产业化或将提速
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

0评论2023-0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