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达到1100多家,平均年龄超过150岁。老字号产品关联的上市企业达到60多家。
随着各地刺激消费、直播带货等新消费环境的普遍,记者观察到,不少老字号借势走上转型之路,影响力也从区域向全国扩展,消费人群也不断年轻化。
一位商务部门负责老字号业务的工作人员则坦言,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传统行业中的部分老字号企业,面临退出市场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老字号产品,多年来市场始终局限在本地,甚至本地消费者也越来越少。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记者发现有多重因素。
一是创新“包袱”太重。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有自家的主打产品,且产品与品牌深度捆绑,相互成就。然而,诞生于农业手工业时代、物质匮乏年代的产品如何适应新的消费环境,是老字号企业的必答题。以食物类的老字号产品为例,经典产品往往高油高糖,越来越难以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正不正宗”的思想包袱,担心丢了老顾客,也赢不得年轻人,两头不落好。
二是市场开拓“无雄心”。记者发现,一些老字号企业习惯了“慕名而来”,但不注意“开枝散叶”。记者采访的一家老字号闻名海内外,欧美政要到店品尝都赞不绝口。在店内,挂满了各国名人的到店合影。一些海外华人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还会从海外下订单。然而,多年来,企业很少主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三是经营机制“欠灵活”。记者走访发现,老字号企业一般分为上市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家老字号负责人直言,一些国有企业在开拓创新中偏保守,而民营企业经营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也导致了老字号品牌难以开拓进取。
长期关注企业成长周期的智慧未来(北京)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程然认为,面对新技术、新市场、新消费群体,一些老字号已经达到企业生命周期的“极限点”,亟需开拓“第二曲线”,延续企业生命周期,其核心便是创新甚至是颠覆式创新。只要有产品、市场、经营体制方面大胆创新的企业,才有可能把老字号的品牌擦亮,并开创新的荣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