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大量的消耗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国逐渐减少对石油、煤炭的依赖,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再生能源,承诺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这方面欧美比我们发展得更早,掌握着核心技术,但最近几年,中国后来居上,超越欧美。
2021年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光伏发电1836.6亿千瓦时,占比达2.26%,美国1146.78亿千瓦时,占比2.86%,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全球前十的多晶硅生产商中国企业就有7家,全球前十的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全部来自中国,华为是海外市场最大逆变器供应商占全球17%市场份额,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光伏产业在欧美的收割和绞杀中逆势崛起,反而让中国光伏产业做到全球第一,国内的光伏产业差点被欧美联手扼杀在摇篮中。
1997年世界100个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消减碳排放,联合签署了《京都协议》,德国率先在光伏产业上发力,光伏发电有一个弊端就是成本太高,如果没有国家资金扶持,没有企业会去做,2000年德国出台了具体每度电上网补贴政策,光伏发电在德国迅速发展,靠着国家补贴养肥了一批德国公司,其中包括无锡尚德,美国人有的是石油,又不缺钱,投资光伏产业目的是在新能源产业上布局,取得技术优势。垄断市场。光伏发电的原材料是多晶硅提纯,当时一公斤多晶硅可以卖到500元美元,成本只有40美元,国外资本大量入局,投资多晶硅提纯,把不赚钱的多晶硅电池组件让中国企业代工组装,然后再返回欧美,中国企业赚的是辛苦钱,只有4%的利润,完全靠发货量来积累收益,2004年欧美光伏发电需求大增,也是在这个时期,国内光伏企业开启了爆发式增长,其中以无锡尚德靠做电池组装,赚得16.8亿美元,迅速在2005年成为一个上市公司,但此时中国光伏企业其实是非常被动和脆弱的,上游的原材料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下游销售市场是在欧美国家,国内的企业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中间组装环节,“两头在外”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受制于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大幅削减对光伏发电电价的补贴,光伏发电装机量迅速下降,首先遭受打击是欧美企业,没有订单无法生存,这些企业陷入严重的亏损状态,有的破产关闭,但他们将矛头指向中国,2011年欧美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提高249%关税来阻断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之路,用来保护本国光伏企业,哪有什么公平!这段时期国内光伏企业积累了大量产品卖不出去,而国内光伏装机量较小,无法消耗大量的库存,无锡尚德年亏损10亿美元,到2013年申请破产,可见其它的企业日子更加惨淡,欧美紧随其后加大对本国多晶硅生产企业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补贴将售价压低到10美元,而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要30美元,美国对中国倾销大量的多晶硅,从2009年6000吨到2013年猛增加到3万2千吨,一年内国内半数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关门倒闭,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痛下杀手,其阴险毒辣可见一斑,他们自认为将独霸中国市场而得意忘形时。
2012年中国也不手软,同样对欧美光伏产品进口展开双反调查,加征惩罚性关税,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国企业,你不仁别怪我无义,是你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先,第二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国内光伏企业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让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好在我们企业没有躺在补贴上过日子,其中中国华陆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维平带领他的团队向多晶硅核心提纯技术发起冲锋,多晶硅是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其品质和纯度有关,国外多晶硅提纯工艺主要有三个步骤。⒈用四氯化硅制备三氯氢硅,⒉用三氯氢硅还原多晶硅,⒊尾气收回利用,在国外技术封锁下,陈维平和他的团体在实验室反复摸索着还原炉温度和压力,冷氢化,精馏,尾气回收等实验,不断改进设备,生产工艺,不到一年时间攻克了多晶硅的制作和提纯核心技术,使得多晶硅生产工艺甚至部分超越欧美技术,其多晶硅纯度比欧美还高6%,生产能耗仅为0.2KWh/t,为国外冷氢化技术的二分之一。
欧美收割中国光伏产业反倒自伤其身,其国内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海姆洛克投资1.2亿美元新建一条生产线,还没有投产就宣告关闭,反观中国加大扶持西部新疆光伏产业力度,西电东送特高压建成,光伏发电入网早已实现,有国内庞大的光伏市场,企业之间相互公平竞争,又进一步提高技术,降低了成本,从2011年光伏发电入网电价1.15元下降到2017年0.3元。到2018年三部委联合发布531文件取消光伏发电入网补贴,因为这时光伏发电入网成本低至0.4元,已经是火电的电价了,时至今日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快车道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此时欧美光伏产业一片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