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有了新进展。
7月15日,根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将在今年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带着小米的工程样车亮相,随后便开启一系列测试。
天眼查App显示,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快卜”)工商登记信息近日发生变更,新增小米关联公司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星投资”)为股东,董事新增李肖爽(小米汽车副总裁)、孟祥峰,注册资本增至6594.9206万人民币。
此次入股,瀚星投资出资791.35万元,而瀚星投资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其实际控制人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从上海快卜最新股权信息得知,百城新能源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38.67%;宁德时代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37.15%。瀚星投资持股比例约为12%,位列第三大股东。
资料显示,在本次小米注资之前,去年9月,永福股份(SZ:300712)曾发布公告称,拟以2000万元增资入股方式投资上海快卜。其中,认缴注册资本金额为357.14万元,持股比例为6.15%,剩余1642.86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项目。
据了解,上海快卜是电动汽车服务商,由百城新能源、宁德时代等共同持股,提供储能、充电、检测于一体的综合电站技术,并开发了“光储充检”整体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小米此次入股联手宁德时代正式进入“光储充检”赛道。
除此之外,6月23日消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了名为“车对车充电电路、充电线束、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的专利。据称,此项技术可以通过一辆电动汽车向另一辆电动汽车进行车对车充电,无需充电桩。如果在路上碰到因为没电而抛锚的纯电动车,就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进行救援。
小米亏损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米集团-W(01810)股价腰斩、业绩下滑、主力手机业务表现不佳、造车新业务又盈利未明,小米集团今年以来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先看财报数据。5月19日,小米集团披露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总收入人民币733.5亿元,同比下降4.6%;净亏损5.3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7.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8.6亿元,同比下降52.9%。
小米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核心零部件供应持续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所致。
二级市场也是如此。自上市以来,小米股价就经历了多次“过山车”行情,上市首日其股价便跌破17港元/股的发行价,此后股价一路下跌,2019年9月一度跌至8.28港元/股。伴随着高端化进军路线,小米股价一路上涨并在2021年1月冲上35.9港元/股,市值涨至近9000亿港元。此后,其股价继续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股价距高位跌幅已超过60%,市值为3000亿港元左右,缩水约6000亿港元。
从手机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下滑10.5%,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下滑了18.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表现低迷,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压力不减。在Counterpoint公司(专门从事技术、媒体和电信行业产品的研究公司)的报告中,今年一季度小米、OPPO和vivo三家国产手机厂商出货量同比分别下降20%、19%、19%。
而在全球通货膨胀和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苹果却交出了一份其历史上最好的财报。4月28日美股收盘后,苹果公司公布了2022财年二季度财报。该公司二季度收入达到972.28亿美元,同比增长9%,远超分析师预期的938.9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52美元,超过了预期的每股1.42美元,创下了苹果历年第二财季的纪录。
与此同时,4月7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正式发布2022财年一季度初步财报。根据三星提供的数据,公司2022财年一季度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16亿美元,高出去年一季度9.38万亿韩元(约合77亿美元),实现了50%的同比增长,达到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总营业利润也高于分析师普遍给出的13.3万亿韩元(约合109亿美元)的预期数值。
“成色”几分
小米正在努力想办法。
小米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研发支出达35亿元,同比增长16%,主要是研发人员薪酬增加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一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花费的费用为4.25亿元。截至目前,小米集团汽车业务团队规模人数已超1200人,将在2024年交出第一张答卷。”小米总裁王翔表示。
其实,小米早已开始新能源车的布局。去年3月30日,小米放出“急速炸弹”,官宣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人们起初以为是愚人节玩笑,9月1日却发现小米集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11月18日,其旗下第二家汽车相关业务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将新能源车的布局落地。
“从生产手机到生产汽车,表面上来看,需要跨越的鸿沟确实很宽,但在步入新能源时代之后,汽车产品的IT技术含量,早已非当年可比。”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一直以来,不仅仅是苹果、小米这类手机厂商热衷于造车,华为、百度、阿里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早早入局。
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CEO的余承东进入汽车圈仅一年多的时间,中汽协统计的“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的已经占了三分之一,包括长安、奇瑞、北汽、广汽、江汽。同时,华为还以普通零部件供应商身份与比亚迪、一汽红旗、北京奔驰、上汽飞凡、哪吒等品牌展开合作。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车,成立汽车公司制造新能源汽车。事实上,百度与汽车厂商的合作由来已久,最新数据显示,百度的智能驾驶产品Apollo已与超过70家车企在600款车型上展开合作,并实现超过100万台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产搭载。
2020年11月,上汽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投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项目名称暂定为“智己汽车”。近日,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公开表示,智己的公开融资已经在规划之中。首期融资达百亿元量级,其中上汽集团持股占比54%,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持股分别占比18%。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拜访了多位潜在合作伙伴,包括一汽、上汽、长安、东风等传统车企,以及博世、宁德时代等上游供应商。小米正在围绕“三电系统”(电机、电池、电控)展开投资,截至目前已先后投资了近40家汽车产业链以及电池产业链企业,包括知名的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赣锋锂电等企业。此外,小米还收购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动科技”,造车体系初步成型。
意在“生态”
小米试图布局“光储充检”赛道也有迹可循。
此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军表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较低,导致充电速度慢、排队时间长,难以跟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节奏,因此业界需加大对新一代大功率快充技术及储充一体站的投入。
近期新增的充电储能板块,又一次拓展了小米的汽车投资版图。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介绍,百城新能源是一家新能源终端运营商。于2014年成立,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上,扎根于福建,并在上海、河南开展城市超级快速充电网络运营业务。上海快卜的充电系统由宁德时代研发,集储能服务、充电服务和电动汽车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解决传统充电站配电难、选址难、对电网存在冲击风险的问题,可以快速形成大功率超级快充网络。
在上海快卜CEO陈盛旺看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正经历以充电桩为核心的1.0补能网络,向以光储充为核心的2.0版本进行迭代与跨越,2024年将迎来‘光储充检’爆发的元年。”
根据公开的计划,小米首款车型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从“造车新势力”们的经验来看,量产之后并不意味着立刻就能“见亮”,如何实现规模化并保证盈利才是后来者必须要直面的挑战。比如,特斯拉在成立17年后的2020年才迎来首次盈利,国内的“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以及零跑、哪吒、威马等车企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造车队伍的后来者,小米目前仍然是‘拿来主义’,买来部分技术专利,处于搭梯子摸索阶段。”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当然,小米也有优势,如果能够整合已有产品链开发、管理经验和技术资源,那么吸取“造车新势力”的经验,随着投资矩阵的充实、自研技术的进步,就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从手机企业的经验来看,苹果宣布进军汽车业后,虽尚未实现量产,但今年3月推出车载交互系统CarPlay,据称这是其近十年来最大一次更新。三星则实施差异化策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供应商定位发力零部件供应。华为屡次明确“不造车”,却同样深度与产业链融合,并与赛力斯联合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AITO问界M5等车型。
也有分析指出,小米造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育新的增长极这么简单,其深意或许在于,希望通过将智能电动汽车纳入其产业闭环,最终做大做强自己的智能生态系统。这折射出小米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的积极拥抱心态,但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造车的未来之路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