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能源署官网刊登了能源分析师列维和莫尔纳的评论文章,分析了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之间的依存关系。
全球粮食供应链趋紧
过去两年,全球粮食价格急剧上涨,数百万人因此面临生存风险。造成当前食物供应链紧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能源短缺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面临严重粮食短缺的人数是2017年的3倍多,且这一数据今年可能还将上涨17%,达到3.23亿人。
2020年中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粮食价格节节攀升。这些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粮食需求逐渐恢复、不利的气候条件给粮食供应带来负面影响、粮食产品贸易限制,以及粮食生产成本急剧增长等。
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电力和化肥价格上涨,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农业生产成本,给粮食供应链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一些粮食和化肥产地出口受影响,也会影响全球粮食供应。
粮食和粮食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燃料、饲料、资本和劳动力的供应链都是全球性的,全球化市场意味着某个地区或行业看似微小的供应紊乱都可能给另一个地区或行业造成严重的后果。
能源和化肥涨价推高粮价
农业和食品行业需使用能源开展各项活动。能源的直接使用场景包括自动灌溉用电、农机使用的燃油,以及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和分销等各个环节所需的能源。生产化肥和农药也需要消耗能源,这导致了大量的间接能源消耗。
虽然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化肥和农药产品的使用情况也相差甚远。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直接和间接能源开支可以占到粮食收割总可变成本的40%~50%。因此,能源和化肥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天然气是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供应短缺导致化肥价格节节飙升。
氮是几乎所有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化学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全球一半的氨都会转化为尿素——全球最常用的氮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氨主要由天然气制成,每年生产氨需消耗约1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4%。2020年中以来,化肥价格上涨了两倍多,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尿素价格创下历史最高。
化肥价格飙升的原因包括化肥需求的恢复,供应链终端、贸易限制,以及投入成本飙升等。生产化肥的成本与能源价格密切相关,这对氮肥而言尤其明显,天然气成本通常占氨和尿素生产成本的70%~80%。近几个月,全球范围内多家氮肥厂宣布暂时关闭,都是由于天然气成本飙升。
2021年初以来,所有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的天然气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欧洲和亚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均在今年一季度创历史新高。
依赖化肥进口的地区首当其冲
除投入成本大幅增长外,贸易限制也是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化肥进口依赖度高的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
中国、欧盟、美国、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五大氨产地,总产量约占全球氨产量的2/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氨生产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欧盟、美国和印度的氨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印度使用的尿素中,30%是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巴西则接近100%。许多非洲国家使用的尿素绝大部分也是从国外进口的,不过进口量绝对数值不大。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食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即农业生产、运输、加工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消耗能源。
随着化肥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那些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将最先受到影响,并且影响也最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种植户将减少化肥的购买量和使用量,这可能影响下一个收获季的粮食产量,导致难以通过扩大粮食生产来应对高粮价,从而加剧并延长当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全球危机应对小组指出,目前粮食和化肥市场的扭曲对小麦和油料作物的影响最为严重,今年夏天非洲国家将首当其冲。如果化肥供应紧张、价格高的问题持续到下一个种植季,全球水稻供应也将面临压力,这将影响亚洲和美洲数十亿人的生活。
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当前的能源和粮食危机既有短期影响,又有中长期影响。国际能源署分析师认为,各国政府应采取果断行动,在解决短期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努力应对中长期粮食安全问题。
解决短期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能源和粮食供应安全方面的国际对话与合作,充分考虑能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依存关系,逐步取消对化肥的贸易限制,以缓解粮食市场的供应紧张。
二是鼓励粮食种植户提高肥料利用率。世界上有些地区没有足够的氮肥,有些地区则使用得太多。养分管理应遵循“4个正确”原则,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用量施用正确的肥料,来优化肥料的使用效率。遵循这一原则可以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减少肥料用量,或者在化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减轻化肥市场的压力。
三是采取短期措施减少油气需求,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降低能源价格,从而减少对化肥和粮食市场的影响。
鉴于2022~2024年LNG出口产能增长较为有限,同时又缺乏促使人们向替代燃料过渡的有力政策,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紧张将持续。这将意味着化肥生产商的利润率和运营成本将面临持续压力,同时消费者也将面临价格持续上涨。
应对中长期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应包括两方面:
一是设计可持续的帮扶体系,使弱势群体免受高粮价影响。帮扶政策应谨慎设计,以避免简单地转移或放大其他地区粮食安全的风险敞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中东和非洲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正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或处于严重粮食短缺的边缘。发达经济体有责任考虑这些国家的处境,确保其政策不会使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短缺局势雪上加霜。
二是进一步推动以安全、可持续的能源替代食品供应链中使用的化石燃料。例如,氨生产脱碳将带来双重好处,一方面可减少化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可减少化肥生产对天然气的依赖。减少粮食供应链其他环节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将带来类似的好处,特别是在农机设备、粮食运输和包装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