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以来,尽管煤价依然坚挺,且受罕见高温天气困扰,致使电力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但种种迹象表明,发电央企正在从2021年的巨亏中逐步走出来。
获悉,近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业绩预告。其中,华能国际(SH:600011)上半年预计亏损-27亿元至-32.4亿元,华电国际(SH:600027)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14.59亿元至17.91亿元。
2021年,受高煤价影响,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6000亿元,煤电企业巨亏超1000亿元。光是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煤电上市公司,就亏了近300亿元。
尽管发电央企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还没有完全披露完,但透过对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业绩的结构性分析,发电企业减亏向盈的趋势已经出现。
业绩回暖
2021年,国内煤炭市场整体趋紧,2月底5500大卡动力煤港口价格约570元/吨,3月起价格持续上涨,10月中旬曾一度冲高至历史最高点2600元/吨,较年初上涨近3.6倍,后又在年末回落至793元/吨,但这一价位仍高于国内多数电厂的盈亏平衡线。
电煤涨价是发电央企巨亏的最重要原因。注意到,2021年,华能国际巨亏102.6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25%。因为大亏,华能国际2021年度没有进行利润分配。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华能国际上半年预亏损27亿元至32.4亿元,虽然还是没能实现盈利,但这一亏损额度已大幅收窄。
相比华能国际的大幅减亏,华电国际上半年实现盈利14.59亿元至17.91亿元,直接扭亏为盈了。2021年,华电国际净亏了49.7亿元,同比下降211.8%。一亏一盈,对比明显。
微妙之处还体现在季度盈亏数据的变化上。华能国际首季亏损了14亿元,这意味二季亏损大概在13亿元至18亿元之间,亏损额可能有所减少。华电国际首季盈利4.5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盈利在10.09亿元至13.41亿元,增长非常明显。
7月21日晚间,华能集团实控的煤电上市公司内蒙华电(SH:600863)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约109.71亿元,同比增加33.94%;归母净利润约11.66亿元,同比增加142.01%,业绩也较为喜人。
透过上述几家发电央企业绩回暖的表现可见,煤电已经走在了止亏回盈的路上。
盈亏之间
众所周知,2021年发电企业巨亏是因为煤价上涨,那么,这一波煤电企业业绩回暖又是什么因素造就的呢?
今年以来,电煤市场价格整体仍然偏高。6月23-6月30日当周,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5500大卡电煤成交价为1255元/吨,仍处在高位,然而,这一价格环比下降了2.6%,且比照去年2600元/吨的最高点亦明显回落。这是监管部门一整套“组合拳”下的效果。
为了驯服煤价,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规定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明确对煤价施行区间调控,通知于5月1日起开始执行。
除了行政办法压煤价,在电煤中长期合同的执行方面,监管层还祭出了一系列严厉措施。7月初,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电煤中长期合同换签补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6月份以来发生的长协不履约案例,严格执行欠一补三的条款,但是7月份新发生的不履约的案例,要对所在省份实行欠一罚十的严厉处罚。
压煤价同时,监管层还在严格落实煤电传导机制。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了“基准价+上下浮动不超过20%”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相比之前15%的浮动范围进一步加大。这一政策在今年上半年实际落地,对发电企业改善盈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注意到,6月,沿海一些省份还出台了政策,主要是南方电网覆盖的省市,将峰谷电价差拉大。7月以来,多省市开始执行尖峰电价机制,目前已有27省有尖峰电价政策。尖峰电价比高峰电价更高,一般用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的部分时段,一般针对工商业用电。
从根子上讲,煤电顶牛的本质在于电价形成机制没有真正理顺,即煤价随行就市、电价却牢牢地被锁死,造成价格的传导机制堵塞不畅。上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解决煤电矛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正是煤电央企盈利明显改善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发电企业减亏向盈目前还只是露出了一点点苗头,还不能说已经是板上钉钉、安全无虞,煤电还难言走出至暗时刻。
进入2022年,电煤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前涨后稳,持续在高位震荡。1-5月,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900亿元左右,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煤炭供需关系。煤电企业能否稳住减亏向盈的势头,全年实现大逆转,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愈是如此,就越是需要加快电力体制市场化的改革。光靠行政化手段压煤价这样的短期急就章,是没办法真正彻底解决问题的。发电企业的日子是好过了,被强行摁住价格的煤炭企业怨言在积聚,“合理利润”的限定并不能完全浇灭想要涨价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