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化工品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石化巨头到我国进行投资。
当地时间7月19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全面推进位于湛江的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总额将高达100亿欧元(约合690亿人民币)。
该项目计划于2030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除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外商独资石化项目外,壳牌、SABIC、沙特阿美也与国内石化企业在炼化一体化项目领域展开合作。
随着新一轮产能建设,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石化产业正迈入大变局时代。
世界石化巨头落子中国广东
作为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在石油、化工领域和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和投资。
最近几年,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巴斯夫更是持续加码在中国的投资。
2018年7月,巴斯夫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宣布在湛江市新建在华第二个一体化基地。
2019年1月,巴斯夫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该公司在中国广东湛江建立智慧一体化(Verbund)基地的规划细节。同年11月,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不同于巴斯夫在南京合资项目,该项目将由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这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新建基地将包括一个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和数个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生产装置。
目前,该基地生产工程塑料的首套装置正在试车,即将投入运营;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另一套装置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
下一阶段,巴斯夫将集中建设一体化基地的核心:一套蒸汽裂解装置及多个生产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等在内的下游装置。
而此一体化基地的亮点在于,可以让一套生产装置的废热可被另一套生产装置用作能源,甚至副产品也都可用作其它装置的原料,因此能有利于原料、能源综合利用,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巴斯夫的一大优势。
广东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实际上,选择投资广东的不只巴斯夫一家。
近年来,一大批国际标准的重大石化项目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广东省布局,尤其是以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巨头和国内央企为代表的高端投资方大手笔投资广东,市场选择的势头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在发展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做强做精石化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这里带来了政策红利和市场带动。
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沿海石化大省,产业基础雄厚。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石化产业从一开始就带着国际化的基因;
同时,广东毗邻广袤的北部湾腹地和东南亚,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广东省的营商环境长期居于全国前列,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当然,广东石化产业也有一定的短板。
过去,广东石化产业存在“油头”大“化尾”小、头重脚轻的现象,石化中下游产品特别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相对薄弱,石化产业链仍有很大的增长和完善空间。
为此,广东省抓住本轮投资机会,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努力补齐短板,推进产业链完善升级。
2020年,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计划的重点任务中包含两个专栏,一是推进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二是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
可以看出,五大基地各具特色,形成差异化布局。同时,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将形成炼油9000万吨/年、乙烯900万吨/年、芳烃5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力争超2万亿元。
届时,广东省石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明显提升,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石化产业迈入大变局时代
实际上,广东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石化产业正迈入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竞争多元化、设备智慧化的大变局时代。
自2014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建设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以来,各个石化基地都加快进度布局。
近来,国内多个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在建或建成投产,例如:浙石化炼化项目、盛虹炼化项目、山东裕龙岛炼化项目、中委广东石化炼化项目、中科炼化、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石化产业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
随着新一轮炼油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约10亿吨,届时炼油过剩能力将上升到2亿吨以上。炼油行业将进入去产能、补短板调整期,加快低效、无效产能的退出,提高行业竞争的水平,减少无序和不公平竞争。
而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化工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产品竞争也将更加多元化。
同时,双碳目标下,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能源化工企业,将继续深入布局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炼化行业也加速结构转型。
未来,氢能的发展或许也会给石化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此外,信息技术与炼化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为炼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未来,中国炼化行业将充分利用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生产运营水平。
变局前所未有,炼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积极识变,创新应变,转型求变。
业界专家指出,我国炼油能力是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剩,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能并未过剩。
这就要求炼化企业充分研判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方向。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宜化则化,加速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延伸炼化产品产业链。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各种专用化工产品、化工材料,建立抵御行业性风险的“缓冲地带”,增加产品可选空间,努力占领高端市场,将有限的原料转化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另一方面,生产通用产品要进一步采取节能手段。降低生产过程“三废”排放,实现绿色发展,并且通过技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中赢得忠实的客户群体,用绿色环保和卓越品质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