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中国各大城市GDP统计数据陆续出炉,重庆(13511.64亿元)以77.84亿元的优势再次反超广州(13433.80亿元),抢占仅次于北、上、深的第四把交椅。
重庆与广州的GDP排位拉锯战进入白热化。过去九年间,重庆先后赶超苏州、天津,从全国第七位跃升至第五位。2020年初国家最高层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重庆更是在当年前三季度GDP领先广州,直到第四季度才被后者逆转。如今,重庆卷土重来,再次把矛头指向广州。
重庆逆袭,折射出“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输出地的强势崛起。
重庆是三峡工程所在地之一,该市所在的整个西南地区在西电东送工程刚刚启动时即被定义为能源输出地。西电东送的中通道就是从三峡输往华东地区,后来又增加了将金沙江和川渝水电输往华东电网。
然而,由于经济一度相对落后,即便是家门口的“三峡电”,重庆最初也难以染指。自1991年“探花”之位被广州取代后,内陆“领头羊”重庆便跌入长达二十余年的失落期。
经济地位的此消彼长反射到电力领域。在2000年三峡电分配方案中,重庆原本位居其中。但2002年中央正式批准的“三峡电”分电省份名单中,重庆却被移除,名额由广东顶替。
直到2012年,重庆才首次被纳入三峡电计划用电城市。此时,在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大趋势下,电子和汽车两驾马车将重庆拉入复兴轨道。两年后,重庆GDP力压苏州,从最低谷的第七名正式开启回升期。
如今,“双碳”目标叠加畅通内循环,重庆等清洁能源富集区勇立新时代大发展的潮头。除重庆外,云南以廉价水电大规模引进电解铝、光伏制造产业,贵州则以大数据产业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耗能产业并非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代表着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中的后5个即位于清洁能源富集区。
正在发生的变化为我们打开了“零碳新工业体系”的新思路。
我们曾经多次提到过“零碳新工业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用绿电和绿氢替代现有工业体系中的碳排放部分,数字技术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零碳新工业体系中,绿电将成为能源行业的主力军;交通领域则呈现出“电动为主、氢能为辅”的新格局;工业领域氢能炼钢、氢能冶金、氢能化工等将彻底改写“碳冶炼”的历史。
但零碳新工业体系并非简单的物理替换,它将在经济、科技、社会乃至政治文化等领域全方位重塑世界:助推中国经济版图变迁,并将重新定义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展开来讲“助推中国经济版图变迁”。中国西部和“三北”地区拥有全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80%的水能资源。这些清洁能源富集区可以以绿色能源为抓手,吸引高耗能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从而打造成熟完备的工业体系,缩小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国家战略的推进逻辑,也将真正实现从政策导向转变为资源导向。
不过,能源输出地的强势崛起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能源输出地向输入地转化引发能源争夺战。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两年前的“白鹤滩之争”。崛起中的四川、重庆、云南申请将白鹤滩水电站电力用于本地消纳,但国家最终还是支持了定向输送江苏、浙江的原方案。
“白鹤滩之争”掀开了新一轮电力大博弈的盖子。但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以重庆为例,该市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西北地区,凭借成熟的特高压技术,“疆电入渝”已连续多年写入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也预示着中国工业版图将会经历更加天翻地覆的变迁。
今年的GDP竞赛刚刚过半,但重庆与广州的拉锯则将长期深刻地影响整个中国和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