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日前得到的一份法案草稿显示,德国执政联盟拟修改一项法律草案,取消其中涉及的“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目前草案修改已经在德国的下议院获得通过。这一消息在网上被解读为德国撤销了2035年碳中和目标。而德国的行动对于欧洲达成碳中和这一关键目标,是一次重大打击。这种说法多少曲解或放大解读了德国修改相关法律草案之举。其实,德国修改相关法律草案的背后是该国油气资源高度依赖俄进口的现实情况,俄乌冲突以后亦在需求突破。
没有2035年碳中和目标
首先,德国不存在2035年达成碳中和目标的计划。根据去年5月德国公布的新气候目标,计划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的减少幅度从此前的55%提升到65%;碳中和完成时间表则提前5年,从2050年提早至2045年。
德国的气候目标并没有2035年碳中和的计划。德国的碳中和目标是与欧盟相互关联、几乎同步的——如果不同步,欧盟各成员国的工业、能源供应将因碳中和产生不同成本,进而影响到本国的竞争力。
像德国温室气体排放2030年减少55%,就与欧盟的总体计划一致。在欧盟,该计划被命名为“Fit for 55 ”(减碳55%提案)。这一提案6月22日刚刚在欧洲议会获得通过。
至于碳中和目标,欧盟设定的最后达成期限是2050年。德国提前到2045年,已经是努力扮演欧洲限碳排头兵的角色了。如果主动提前到2035年,在替代能源还顶不上来的情况下,那等于是和自己的工业制造过不去,自找别扭。
去年12月,德国新政府承诺加快淘汰煤电。由现任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环保为主的绿党和亲商的自由民主党联合组建的新政府,将全面淘汰煤电的目标提前到2030年。可做对比的是,在上任总理默克尔执政时期这个目标的实现日期被设定在2038年。
但上月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重要管道——北溪1号因关键部件缺失,减少了约60%的输送量,引起了欧盟各国的紧张。德国更是宣布进入天然气二级警戒状态。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由此宣布,德国将大幅增加对煤电的使用,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重启煤炭是无奈之举,若没有能源,家庭、企业将受到巨大打击。此前,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曾警告,如果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其最大的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完全停摆。
为了工业不停摆,德国只能转向高污染的煤炭。
油气资源高度依赖俄进口
德国属于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几乎没有自己的油井,天然气的开采量从1974年206亿立方米减少到52亿立方米,大部分靠进口。其中,其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整个需求的35%,天然气竟高达55%至500多亿立方米。德国已探明的页岩气达5000亿立方米,出于担心水力压裂技术可能会污染地下水而被禁止开采。目前,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已经从35%下降到了12%。欧盟计划在6至8个月内对俄罗斯石油实现禁运。德国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则要困难得多。虽然目前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已由55%下降到了35%,但前景并非乐观。
德国天然气用量在各行业的比例分别是,商业及供电供热33%,工业用气36%,居民用气31%,几乎是各占三分之一。按照德国的法律,居民用气有优先权,所以没有断供问题。发电供热可以采用一部分煤电来替代,所以也能过得去。工业生产比较麻烦,首位的是化学和钢铁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一方面,化学工业需要天然气发电和生产蒸气。另一方面,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例如用于氮肥、氢气或燃料添加剂,所以无论是停气还是禁气都是双重打击。
积极寻求俄天然气替代方案
俄乌冲突以后,欧盟开始寻找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方案,希望到今年年底能够把俄罗斯的天然气减少三分之二,到2024年能够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目前,欧洲每年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达1550亿立方米,减少三分之二就是1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为500亿立方米,进口其他管道天然气为100亿立方米,生物制气35亿立方米,节能140亿立方米,太阳能加热25亿立方米,热泵15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200亿立方米。
德国政府替代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方案和欧盟提出的方案差不多,希望到今年年底能够把俄罗斯的天然气减少三分之二,到2024年能够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其中主要靠进口液化天然气和节能。德国的日照时数较低,光伏发电一年只有900多小时, 所以太阳能加热的潜力不大。同样,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没有欧盟预计的那么多。
原来德国最初的能源转型模式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用比较清洁的天然气发电代替煤电和核电。后来因为不符合政治正确而改为“可再生能源+氢能”的模式。虽然“可再生能源+氢能”的模式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从能量转换效率上来看是有问题的。电制氢再发电经过了两次能量转换损失了近一半的能量,一直是可再生能源模式的一个悖论。
“可再生能源+核能”的模式,就没有效率问题。理论上,核能既可以用来提供基础负荷,又可以作为平衡能量。相比“可再生能源+氢能”的模式,“可再生能源+核能”的模式还是要经济多了,所以以“可再生能源+氢能”为基础的德国模式会受到其他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核能”模式的挑战。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德国应认真考虑,是否在绿氢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情况下,继续进口一定数量便宜的俄罗斯燃气,保证德国模式的竞争力。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卖石油,而不是卖天然气。因为石油的利润远高于天然气。
其实,德国能源转型最早起因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两场能源危机,并不是因为环境保护,更不是因为碳中和。德国政府最早的能源转型依据,是建立在能源危机的基础上的。这一次再次印证了其能源自给的重要性。换句话来说,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办法。由于最近能源价格一直在上涨,再加上俄罗斯天然气供给带来的风险,发展可再生能源变得有利可图,特别是风电价格已经低于传统能源。估计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新能源相关股票近期可能大幅度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