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壹 || 业内议论较多的是,赛力斯作为集团旗下的一个新能源品牌名称,直接升级为集团名称,是否过于激进?
贰 || 从合作华为到更名赛力斯,小康股份持续面对质疑声,张兴海对外界的议论也颇有不解。
叁 || 从时间上看,2016年就投身智能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赛力斯,可谓行业中的一个先行者。而其真正发力,是掌握新玩法,意识到跨界合作、构建万物互联生态的重要性之后。
“如果这个时候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7月31日,在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集团)媒体说明会上,小康控股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在打开话头后,情绪略显激动地说。
这是张兴海在回答现场媒体“如何评价与华为合作”的提问时,打的一个比方。说明会现场,他前后两次重复了这个意思,第二次没有说宝马,而是用BBA(奔驰、宝马、奥迪)代替。在他看来,与华为的跨界合作模式符合当下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需要,而汽车行业过去的合资造车模式已经是“老黄历”了。
自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两者走到一起后,两者的关系就一直引发各界的兴趣。张兴海对此主动抛出几个问题:外界关心的不就是小康和华为还能干多久、还能干多大吗?还有“灵魂说”、“抱华为大腿”“借华为力量把股票炒上去”……
“其实我们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坚持创新驱动,跨界合作的结果。”张兴海表示。紧接着他又举例,在小康的创业史当中,公司曾用过三个名字,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但三次都“被人看不起”。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不被人看好;2003年与东风合资造车的时候,还是被人看不起;这一次改名赛力斯,仍然如此。话语间,张兴海有些愤愤不平。
事实上,小康股份进入汽车行业的时间并不晚,至今已长达36年时间。但因长期身处微型客车领域,生产着几万块钱的车,与主流乘用车市场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一直以来名气并不大。但反过来看,从做座椅弹簧、微车、乘用车、智能新能源汽车,小康股份一步步都走了过来。这背后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其前行?
对此,赛力斯集团的一位人士认为,这与企业的低调有关系。“(与华为合作)如果‘强强联合’,两方都强势,就干不成事,小康有意保持一种弱势,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作为小康的掌舵人,张兴海将公司三十多年的发展总结为“三次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名字、改标识,是一直在做的事,在合适的时候根据情况而变。关于接下来公司将怎么做,他提出了“三个坚持”。
其中一个坚持是坚持创新驱动。从赛力斯品牌发展的角度,小康已经投入了超过100亿元巨资做研发做创新,这对家底并不丰厚的小康来说无异于“豪赌”,这种豪赌从六年前就开始了。
改名放手一搏
小康股份在8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正式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名称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将变为赛力斯。此次更名事项,自从7月11日首次对外公布起就受到诸多关注。
业内议论较多的是,赛力斯作为集团旗下的一个新能源品牌名称,直接升级为集团名称,是否过于激进?
张兴海对此强调,改名赛力斯是一种顺势而为,是对于当前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应对之策。在小康股份此前发布的公告中,对更名的解释是:为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至于赛力斯一名,实际上它早在2019年起就已经发布,当时是作为金康新能源(小康股份新能源子公司名称)旗下的品牌。而在小康股份改名赛力斯之前,金康新能源就已经提前改成了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更深一步细究,小康股份发展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决定从2016年就开始了。2016年,小康股份远赴美国硅谷成立研发中心,2017年在美国收购一家名为AM General的公司的工厂,成立了SF MOTORS。此后有一个小插曲,金康新能源在国内推出了金菓品牌。2019年,金康新能源又改推赛力斯品牌,首款车型名称沿用源自SF MOTORS的SF5。
由此可见,小康股份发力高端新能源,原本想要走中美两地同步发展的路子。但据张兴海透露,在美国的公司因美国制裁没有办法再坚持了,只好回到了国内。
据记者梳理,仅从公司名或品牌名而言,与小康股份高端新能源业务相关的名称,就至少有SF、金康、金菓、赛力斯等多个名称,这让外界难以区分其中的关系。现在其又与华为发布了AITO问界品牌。众多不一的名字,或是小康现在要固定一个名字的原因之一。
诸多名称中,只有赛力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2021年3月与华为宣布合作后,双方从技术合作到合作卖车,跨界融合关系一步步深入。赛力斯的知名度也一跃而起。
当前小康股份方面承认与华为合作给赛力斯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不过在官方表述中,这归根结底是得益于小康股份秉持的开放包容的理念。
三次被人看不起
从合作华为到更名赛力斯,小康股份持续面对质疑声,张兴海对外界的议论也颇有不解。
“去年3月份公布合作之后,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一个(小康)是只能造几万块钱的车,更直接一点就是3万块钱的,再多一点(售价)乘以3就上不去了,一个(华为)是没有造过车的,它们怎么能造30万元的车?”张兴海回顾起当时与华为合作的情形时表示。
也是从那时起,他第一次做出了“即使BBA来谈合资也不愿意干”的表态。小康股份涉足高端新能源五六年下来,发现靠自己单打独斗已经难以再前行,但又对合资模式不看好。
事实上,赛力斯SF5在发布的前两年时间里也是销量寥寥的状态,彼时产品研发投入、生产制造和销售全部由赛力斯自己负责。
再者,小康股份为发展新能源投入巨大,但前期收效甚微。资料显示,小康股份自2016年上市挂牌交易以来,累计增发4次,其中成功3次,失败1次,累计实际募资净额为135.73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了新能源车领域,其中包括近100亿元的研发费用。
而与华为的合作,让赛力斯的情况得到大幅改观。根据小康股份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13291辆,同比增长316.78%,本年累计58913辆,累计同比增长224.21%。其中,赛力斯汽车本月销售7807辆,同比增长8873.56%,本年累计29388辆,累计同比1190.08%。这一数据透露出,赛力斯已经成为当前造车新势力中炙手可热的一员。
当前的热销势头,是小康股份在近十多年里少有过的体验。类似的体验,要回到十多年前东风小康火爆之时。
小康股份是重庆的一家民营企业,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最早是做汽车弹簧、减震器等,给长安商用车做配套。后来演变成为渝安集团。张兴海形容那个时候是“刀耕火种,肩挑背扛”的时代。
因为给长安配套,小康股份后来想要进入整车,那是在2003年,其与国内大企业集团东风集团合资成立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后来的东风小康),进入微型客车行业。因为从配套厂变身整车厂,是巨大的角色转换,小康股份没少遭白眼。
张兴海表示:“倒回去近20年,我们跟东风合资造车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说我们)做不成,尤其是汽车行业,特别是微车行业(里的人)。行业前面好多家,我们怎么能做成?”
当时正是微型客车大发展的时代,国内同期还有长安、五菱、哈飞、昌河、汉江等微型客车品牌。张兴海称,当时他是从汉江客车挖人过来组建团队,一步步发展。因东风小康表现不错,顺势将公司名字改成了小康。到了2011年,东风小康微型车销量已经达到100万辆。
截至目前,东风小康仍牢牢站住微型客车行业前三。2018年,小康股份还从东风集团手里收回了东风小康50%股权,东风小康从合资变成了独资公司,但同时东风集团入股小康股份,两者保持着战略合作的关系。
许多年过去了,微型客车市场已经从当初年销300多万辆变成今天的不足100万辆,市场空间大为萎缩。这种境况下,小康股份想要谋求转型,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样转型乘用车是其中一个出路,东风小康打造了东风风光品牌,另一个出路则是发力高端新能源。
小康始终没能在燃油车时代实现其“头部企业”的梦想。“如果说电动车来得慢一点,我们至少还能(在微型客车领域)超越一位,现在是第三位。但我们觉得燃油车行当不应该太坚持了。现在在前三的位置上动不了了,也不想去动了。”张兴海表示。
张兴海将过去多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做产业配套期、微型客车发展期,智能电动车发展期。在这三个阶段,就是三次创业,公司用过渝安、小康、赛力斯三个名字。但在三次过程中,因要做行业头部的野心与企业的现状看起来反差很大,每一次都未能被外界充分理解和认可。
未来的“三个坚持”
从时间上看,2016年就投身智能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赛力斯,可谓行业中的一个先行者。而其真正发力,是掌握新玩法,意识到跨界合作、构建万物互联生态的重要性之后。
随着问界品牌的热卖,小康股份没有比今天更意气风发的时刻了。59岁的张兴海,从事汽车行业36年,不用再忍受不能进入行业头部的“委屈”和“不服”,现在问界给他带来了空前的自信。
他判断,汽车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过去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搞新能源汽车不是有钱就能干,但没有钱万万不可以。跨界合作就是化学反应。行业内合作是物理反应,顶多是加法。”这是张兴海几年来的经验总结。
张兴海将公司发展的三个要领提炼为“三个坚持”:第一,坚持创新驱动,第二,坚持长期主义,第三,坚持商业成功。目标是“做大朋友圈,构建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体系”。
在创新方面,据了解,小康股份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目前与华为合作很顺利,根据最新产品规划,在推出了问界M5、M7之后,将来还会有M9等新产品,技术上包括纯电和增程式混动两个路线。
“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的模式就是打造生态圈,而不是过去传统企业那样推出车以后,躺下来打个盹、睡个觉。”张兴海谈到新模式时说,“如果我们这样,就一天也睡不好觉。”
而长期主义,根据解释是指“为全球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而奋斗”;商业成功则是指既要自己成功,合作伙伴也要成功。
张兴海表示,将来会一批高端零部件供货企业到重庆来。他透露明年将有两位数的头部供应商围绕赛力斯在重庆投产,这是共建生态的机会。
在更名赛力斯集团之后,意味着小康股份将全盘转型。之前存留的微客、商用车业务将何去何从?张兴海并未做更多透露,但他表示,汽车行业正迎来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时点,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必将取代高端品牌传统汽车赛道,商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必将取代传统商用汽车赛道。
“我想,(赛力斯)做头部企业还是可以的,争取在头部企业中有所作为。现在的中高端新能源车,今年10万辆是一个门槛。明年过不了20、30万辆也是不行。再往后推,没有50万也不行。50万过后,要不要100万呢?”张兴海如此勾画着全新的赛力斯集团的宏大未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进入行业头部的憧憬,也是将来不再被“看不起”的翻身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