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26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15%,并预计到今年底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56%以上。所以,在以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式改革中,一场令人兴奋的造富运动正在拉开帷幕。
其实,在理想刚刚成立之时,作为投资人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就认为“智能电动车加自动驾驶,在未来十年将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现在看来,这个预测正在成真,7月21日,百度发布无人车Apollo RT6,成本25w元,尽管我们离真正的无人驾驶普及可能还有段距离,但是,已经迈出很大一步。
在这场变革中,理想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后起之秀,凭借爆款理想ONE,成功吸引力一大批消费者挤上头部车企的牌桌。除此外,作为“蔚小理”中亏钱最少的一家,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也是受到投资者认可的。然而,一边是爆品猎手李想高调喊出“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用的家用SUV,能够全面对标劳斯莱斯的库里南”的豪言壮语。另一边,却是不止一次质量塌方的打脸,甚至作为主要卖点的空气悬架,也沦落为一个笑话。
理想汽车能否真的在未来的真金火炼中经受住考验呢?
事故频发,口碑下跌
7月26日,#理想L9国内首撞#成为焦点。有网友爆料理想新车L9的车祸图片,显示车辆左侧前保险杠碎裂,预定车主表示:“主动刹车一点效果都没,然后断轴趴窝,事故发生后,负责对接的销售已被开除,自己也没人联系了。”目前,关于“首撞”的原微博已经无法查看,理想汽车的官方微博表示事故无人员受伤。
7月17日,一辆理想汽车左前轮陷入车身当中,无法正常行驶,疑似车辆空气悬挂故障。90公里的失速冲过了20cm的深坑,轮胎没爆,空悬先爆了。理想汽车对此解释称,此次故障为非量产车型的零部件个案问题,已查明原因,并会在最终量产车身上解决此问题。
5月8日,湖南长沙一台理想ONE出现自燃,但随后官方人员避重就轻,以“前机舱冒烟”为说辞忽略事实,这份声明也将理想推上风口浪尖。
5月7日,有车主反应此前在高速自己购买的理想ONE出现“刹车失灵”,最后自己仅通过车辆本身的动能回收将车子慢慢遛进服务区。而针对此事件理想官方也解释称:问题出现原因属于“电子元件偶发通信故障”,也是属于罕见个案。
李想曾直言:理想L9 9月的交付量可以过万。但现在L9在试驾阶段就已连出2次事故,距离交付仅剩一个月。在甚至在交付之后,理想能不能保证L9不出质量问题,更是个疑问。另外,去年4月李想曾发微博表示:理想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明年完全可以和华为、特斯拉正面较量。看似信心十足的豪言连续不断,但是,从空气悬挂到刹车失灵,从自燃到断轴,理想汽车在短时间内的发生的事故不一而足。已经让消费者心里蒙上了阴影,也给理想的未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内而言,自身隐忧频频暴露,对外而言,整个行业已经进入百年未有的真正较量阶段。
电车江湖,血雨腥风
刀光剑影的电车江湖,并不缺掘金的猎手。
前有实力强劲、口碑一路上升的特斯拉,并且随着国内工厂诞生一路降价。后有造车新势力三国杀,蔚来、小鹏和理想都各自引领了一股价值流向。
蔚来的用户运营和社群理念被车企争相效法,小鹏,也在特斯拉之后验证了智能科技全栈自研的可能性,看起来要复制特斯拉的道路。第二梯队的哪吒、零跑、威马紧随其后,且销量都不差。传统汽车厂商本田、宝马、通用、现代、捷豹、奔驰、日产、丰田、大众、沃尔沃也都在增加电动汽车阵容。
当然,不管是售价还是定位,理想还有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华为问界M7。6月底理想L9发布,7月初,就被问界M7用来做对比。车型上都是中大型SUV,受众上理想和M7都准确瞄准了家庭群体,M7也被设定为“2+2+2”座椅分布,无论是操作性、灵感座椅舒适性还是华为鸿蒙座舱智能系统,M7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问界M7最低售价31.98万元,低于理想ONE34.98万元。
在新能源比拼下半场,理想的对手举不胜举。
从客群来讲,在15w以下的10亿汽车消费市场,格局基本很稳定,本土汽车几乎不可能与吉利和长城竞争。而15w以上的4亿消费人群,大部分都被BBA所霸占,而这块蛋糕才是造车新势力血战的共同奋战目标。市场蛋糕只有这么大,内卷程度不言而喻。
而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的爆款与供应链优势,在盈利方面暂时领先。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分别实现营收361.36亿元、209.88亿元和270.10亿元,分别增长122.3%、259.1%和185.6%,分别亏损40.17亿元、48.63亿元和3.21亿元。
亏钱最少的理想,一方面可以体现理想汽车的经营效率、成本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一个需要投入重资产运营的赛道来讲,刚上市就采取成本控制的手段省钱,而不是去构建技术壁垒和护城河、从而具备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从战略规划上来说可能是失败的,“省钱”并不能省出个未来,你必须有足够的筹码来面对未来的残酷竞争。
根据2021你研发数据对比,也可窥见一斑。2021全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41.1亿元,研发投入占全年营收比为19.5%;蔚来汽车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为45.9亿元,研发投入占全年营收比为12.7%。按照规划,蔚来2022年研发支出预计会增加到100亿元,研发团队将近扩充一倍。而理想汽车2021全年研发投入32.9亿元,研发投入占全年营收比为12.1%,为三家最低。
另外,从模式来讲,众所周知纯电模式是未来的确定趋势,而由于首款车型SEV战略失策,理想汽车只能选择采用增程式,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如果从纯电开始做起,已经远远落后于蔚来、小鹏。换言之,理想汽车采用了短期而言性价比更高的模式,但长期而言,面临淘汰的风险。
7月的新车局上,各家车厂纷纷推出新产品刺激市场,新能源厂商的战火正在越烧越旺。
理想“四不像”
爆品猎手李想,一直都是乔布斯的信徒,和雷军一样。甚至,理想汽车和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都那么相似。
《乔布斯传》里有一个案例:乔布斯有一次召集产品团队召开产品需求研讨会,团队一番头脑风暴后写下了10条核心客户需求,但乔布斯却让同事们把需求从10条缩减到5条,再从5条缩减到3条,到最后,只留下1条,最后让团队推出100分的产品满足这最后的需求。
乔布斯如此,李想也如此。就像李想所说:到现在为止,谁的手机体验能好过苹果?我觉得这种产品体验才是根本,当然,理想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理想会在接孩子放学中得到启发,在理想ONE的改款中取消七座,只保留6座布局。原因是学校门口非常挤,上下车速度很重要,7座车要掰开第二排,孩子上车后再放好,会增加停留时间。比如理想ONE在距离交付一个月时取消双扶手,因为试驾期间邀请朋友乘坐,普遍反馈是双扶手会对下车造成干涉,容易擦到肋部,不安全。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李想不会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
在业内人士与消费者的讨论中,李想团队最厉害的一点是:对于用户洞察的深刻。这是来自李想天生的敏感性,也是李想作为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出身的产品经理,对于互联网“用户为王”逻辑的深信不疑,李想自己也表示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懂汽车消费者。爆款理想ONE的诞生便由于此,从发布会上的信息来看,L9也跟理想one如出一辙,同样深刻洞察了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李想作为一个互联网出身优秀的产品经理,在产品定义和洞察层面做出的努力改革。但是,在汽车这个以实力论英雄的赛场,理想的耀眼并不是通过硬标准制胜,也没有技术创新带来的改变那么深度。换而言之,无论是技术与配置,还是价格与特点,其实你很难真正给出一个理想汽车的独特的硬性买点。
就像前两年爆火的新消费品牌一样,通过深度洞察还未被满足的市场,差异化切入巨头林立的市场,看似波涛汹涌,实则缺少内核,网红们最终也会在内卷之中回到基础,回到产品本质的竞争,届时,生死难料。
在这个资本密集、竞争残酷的创业赛道上,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