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已成为年内涨幅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近日,尽管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小幅震荡,但价格依旧徘徊在3月初的最高水平,市场面消息认为欧洲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危机或再度加剧。
根据新华社报道,德国一家价格信息门户网站统计的数据显示,按照当前天然气价格,德国普通家庭年均天然气费用猛涨了184%,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记者也从常驻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受访人处了解到,截至当前,其天然气的实际账单涨幅对比2021年超过了4倍。
眼下,面对即将到来的传统用气高峰,欧洲多国也陆续决定重回开采之路,英国、丹麦、匈牙利等地已计划加大对天然气的开采。
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王亚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眼下着手开采短时间内还是无法解决用气短缺问题,开采完成到投入使用不是一蹴而就。重回开采路线最大的影响就是环境的破坏,可能会受到很多环保人士的阻拦,而且与欧洲实现零碳排的目标也是背离的。
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加剧
近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北溪1号”管道输气量降至满负荷输送量20%的举措,加剧了欧洲地区的天然气“焦虑”。据了解,“北溪-1”管道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的输气管道。
新华社报道,国际能源署认为,俄罗斯如果决定从今年10月起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即便欧洲国家天然气库存达到90%,明年早些时候仍有可能面临“断气”。
《华夏时报》记者从金联创处获悉,截至8月2日,欧洲的天然气储气计划库存为70.54%,距离11月1日前满填满80%的库存要求虽存在一定距离,但相对来说完成填充目标问题不大。不过,中宇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翟翠萍向《华夏时报》记者提醒道,如果今年是暖冬,以80%的填充水平过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遇寒潮天气,天然气供应就会出现紧张局面。
当前天然气供应的紧张,使得欧洲多地天然气的价格不断上涨,常驻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米格(化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比2021年,今年其所在地区的天然气价格的确上涨很多,大概估算涨了约4.5倍。
记者从受访人处了解到,按照该增长倍数,保守计算一个四口之家年底需额外缴纳的天然气费用在2000欧左右(约1.38万人民币,按6.8752汇率计算),甚至还可能更多。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眼下德国地区天然气价格的一再上调,也使得电力价格飙升,7月末,德国电力价格达到创纪录的374.75欧元/兆瓦时。
据王亚飞介绍,对比2021年,2022年以来的欧洲天然气基准现货价格TTF明显抬升,且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具体来看,2021年,TTF均价为8.35美元/百万英热,而截止到2022年7月,TFF的均价则为34.87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323%。
多国重回开采之路
实际上,为应对天然气短缺的局面,消息面显示,欧洲多地已经在着手“开源节流”。
7月26日,欧洲联盟理事会宣布,欧盟各成员国当天达成协议,同意在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自愿削减”15%天然气用量,以应对能源短缺问题。截至当前,德国、法国等国已经实施节能措施。
另一方面,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3日,保加利亚天然气公司也表示,保加利亚正在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恢复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谈判,目前存在俄罗斯恢复对保加利亚天然气供应的可能性。
王亚飞向记者分析道,保加利亚约9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约27亿方/年,占俄罗斯供应欧洲总量的1.74%,份额相对较小。如果俄罗斯恢复对保加利亚供应,虽然长期来看,欧洲基本面受影响依旧较小,但可能对市场担忧欧洲完全断供的心态有利好,价格短期会回落。
对此,翟翠萍也认为,如果此次谈判最终达成供应恢复,那么短期内欧洲天然气价格或有回落。但长期来看,因亚洲市场也开始准备冬储,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争夺或更加激烈,欧洲天然气基本面依旧紧张。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也获悉,在“用气荒”焦虑情绪的加剧之下,欧洲多地为顺利过冬陆续宣布将重新开启天然气的开采之路。
例如,2020年宣布计划逐步停止化石燃料生产的丹麦,当前正加强从北海气田开采天然气;匈牙利计划将国内天然气产量从15亿立方米提高至20亿立方米;英国政府则是在先前拒绝批准壳牌集团开采北海的寒鸦天然气田后,在6月予以放行。
只是,重回开采路显然违背了欧洲国家此前的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据多家媒体报道,欧洲多国相继宣布的开采措施也引发了业内的强力反对。
翟翠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欧洲国家眼下急于确保天然气供应,已经对多个天然气项目“开绿灯”。长期来看,此举或能解决能源局面紧张问题,但新的天然气项目需要耗费时日,无法一蹴而就,不能缓解当下的燃眉之急,并且重回开采也会加剧气候危机,不利于绿色能源转型。因此欧盟想要长期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还需要加快扩张可再生能源产能,加速新能源装机,但因欧盟对俄天然气依赖程度较大,完全实现替代在短期内也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