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席卷大地,而同样火热的还有新赛道上的传统车企……就在最近,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或者品牌密集传来融资消息。
玩转新品牌,大举融资、新产品热度高企。车市老玩家们正在新能源市场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新节奏,加速上位。
资本何以眷顾?
8月2日,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 、华为合作打造的新品牌阿维塔完成了A轮融资。8月1日,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也是在8月1日,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的增资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披露。这次增资也是岚图汽车成立以来首次外部股权融资。稍早前的7月18日,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预挂牌,正式开启A轮引战增资项目。此轮融资完成后,埃安将上市登板。
融资除了解决资金需求外,丰富资源配置,优化战略合作生态,也是新品牌的重要考量。就拿阿维塔来说,这一次由国家级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领投,招商金台、国投聚力、韦尔股份旗下韦豪创芯(联合体)、中信新未来等知名产业资本、国有资本平台加入。上汽智己有工银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知友创投、上海国资国企综改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投资机构参与。
而岚图汽车目前股份结构为,89.66%股权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34%股权由员工持股平台武汉沃雅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获得东风系统以外的技术、产品等方面支持当是重要目的。
新赛道有着新的商业逻辑,技术研发、渠道建设、数字营销等等,都需要有可观的资金来源。无论是纯粹的新势力,还是传统新势力,都不可避免。战略合作,融资或上市,当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资本、资源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想在新赛道上持续地玩下去,企业的综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将资本、资源转化为响当当的技术、产品优势,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将新造车持续下去。
汽车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而新能源汽车赛道里,烧钱的速度更是有过之无不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尔后又提升到400亿。众多造车新势力因为资金链断裂折戟沉沙,惨淡离场。而传统车企为了新能源事业而成立的新品牌,这里姑且称为“传统新势力”,背靠大树,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
不过,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烧钱速度,单纯一家all in,那也压力山大。在扶上马送一程过后,融资引战(战略投资者)就成为必要之举。
销量攀升,新品火热
产品是品牌的支撑。目前,那些出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在市场上发出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响亮,
广汽埃安2022年7月销量达到25033辆,同比增长138%;1-7月累计销量125284辆,同比增长135%。在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上位居前列。
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的表现也值得关注。7月极氪001交付了5022台,环比增长16.7% ,创下月交付量历史新高,累计交付突破3万辆。其交付速度也持续提升。销量破万用时110天,从两万到三万,仅用64天。而且,目前极氪 001 平均订单金额超过了 33.5 万元。
在华为加持下,小康股份打造的两款新车热销。问界M5 的7月销量达到7228辆,定位大型SUV,售价31万元以上的问界M7,发售48小时内预订超过5万辆,能量惊人,
还有,岚图上市不久的中大型MPV梦想家订单已经破万;长安深蓝SL03上市33分钟订单破万;全球限量500台的阿维塔011一秒内售罄;腾势D9预售两个月,订单突破3万辆,市场热度直逼顶流等等。
从整体上而言,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们的销量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便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也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母公司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初始支持下,其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展现了较强的活力。腾势D9应用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刀片电池等技术,都来自于比亚迪的赋能。长安深蓝SL03所采用的新一代超集电驱、全球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国内首发的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等都来自于长安汽车多年的技术积累。
持续改变者胜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还远未到确定的时候,无论是传统新势力还是造车新势力都还有机会。新的竞争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当下还仅仅是在起步阶段。有人听觉灵敏,爆发力强,占了先机,冲到了前面。但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还处在不断地分化与演进之中。
现在,在品牌声量上,无疑是造车新势力们占了上风。但总体而言,新势力们的销量规模还相对较小。在过去不久的7月,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都在1万辆的水平。而转型较早的比亚迪,其销量已经超过了16万。两相对比,差距立见。
并且,从经营上,新势力们还也还处于亏损的状态。融资、供应链紧张、产品故障自燃等问题也在不时地困扰着新势力们。
再来看传统车企这边,除了转型较早的比亚迪,其它车企还在加速掉头的过程当中。但如前所述,其产品已经展示出了相当的竞争力,同时在营销上也不断创新。传统车企的技术积累正在逐步显现,各种眼花缭乱的新能源平台、架构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长安的EPA1平台耗费了5年,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研发历史。
再加上资金、供应链、产品品质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并非如网上某位大V所说,“ 在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车企完全没有什么机会。”
在新的时代,竞争并非全然你死我活的关系。造车新势力格局在经历变革,传统车企新品牌也在慢慢起势,双方在不断地相互学习、促进与提升。新赛道有严酷的优胜劣汰,也提供可观的成长空间。任何躬身入局,肯持续做出改变的都可能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