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化工茅”之称的万华化学(证券代码:SH:600309)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业绩方面,万华化学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1.19亿元,同比增长31.72%;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3亿元,同比下滑23.26%。其中,20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3.34亿元,同比增长30.24%;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50.09亿元,同比下滑27.5%。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及二季度单季,万华化学收入增速均达到30%以上,但同期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超20%,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2022H1万华化学的毛利率创上市以来新低,仅为18.45%,同比下滑12.62个百分点;同期净利率仅为12.11%,同比下滑8.26pct。
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东欧局势、新冠疫情及全球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维持高位,公司主要化工原料、欧洲BC公司能源成本同比大幅增加。同时,在全球经济活动放缓的影响下,下游化工产品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所以,公司产品与成本之间的价差逐渐收窄,利润空间出现大滑坡。
聚氨酯业务: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
2022H1,聚氨酯业务实现营收332.46亿元,同比增长16.99%,收入之所以录得较好的增速,是因为去年万华化学MDI、聚醚等新增产能效益逐步释放,以及海外产品价格上涨拉动出口销量增长。
此前,聚氨酯业务营收占比常年超50%,但随着化工行业逐渐向利润更高的下游渗透,石化业务营收占比逐渐超过聚氨酯业务,今年上半年聚氨酯业务营收占比仅有37.31%。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H1聚氨酯板块的毛利率仅录得28.2%,同比下滑18.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化工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其中,纯苯均价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CP丙烷、CP丁烷均价上涨50%左右。
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全球聚氨酯开工率有所回升,库存维持高位,聚氨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聚氨酯价格出现小幅下降。2022H1,万华化学主要产品纯MDI和聚合MDI挂牌均价同比分别下滑1.5%、3.4%。在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毛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产能方面,作为全球第一大MDI生产商,万华化学现有MDI产能265万吨。今年下半年,福建基地40万吨/年MDI项目有望建成投产,宁波基地60万吨/年MDI技改项目和福建基地25万吨/年TDI项目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产。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落地,万华聚氨酯业务全球“一哥”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石化业务:原料价格上涨侵蚀毛利空间
2022H1,石化业务实现营收392.12亿元,同比增长44.92%,依然维持了高增长,但较之前的程度大幅放缓。由于聚酯业务稳健增长,但增速远不及石化业务,所以石化业务在今年上半年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截至2022H1,万华的石化业务收入已经占营业收入的44%。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H1石化板块的毛利率仅录得5.28%,同比下滑12.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全球油气价格大幅上行且波动性加剧,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显现,叠加国内二季度疫情因素短期压制或推迟化工下游消费,石化行业整体盈利受到挤压。
新材料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
2022H1,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04.41亿元,同比增长58.41%,增长强劲。随着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和消费国。而万华化学新材料项目加速扩张,今年上半年,公司1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1万吨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等纷纷竣工。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H1新材料板块的毛利率录得28.59%,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同时,新材料业务的毛利占比为18.16%,提升约10个百分点。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业务成为三大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板块,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利润贡献不断提升的趋势值得关注。
展望:短期业绩仍将承压
二季度以来万华化学主要产品MDI价格处于下滑趋势,而且据公司披露,自2022年8月份开始,万华化学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85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下调1300元/吨);纯MDI挂牌价22300元/吨(比7月份价格下调1500元/吨)。
聚氨酯挂牌价的下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需求仍然不振,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依然高企,聚氨酯业务和石化业务的毛利空间将继续承压,由此影响到万华化学短期业绩的增长。
长期来看,随着新产能逐渐落地,万华化学的长期业绩有望改善,但仍需要注意供需格局。新材料业务方面,近年来成长迅速,目前的利润占比接近1/5,新材料凭借高附加值、供需格局好等优势,有望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业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