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俄罗斯本月底暂停北溪管道供气3日的消息影响,荷兰TTF天然气近月合约再度冲高。而受天然气暴涨拉升的还有欧洲电力市场合约价,再次引发市场对于欧洲能源局势演变的强烈担忧。
2、 应该说,从去年冬季的欧洲电荒到今年的俄乌冲突,北溪事件升级以及当下的俄罗斯“合理断气”威胁,天然气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驱动仍主要由供应端主导。
1)背后进一步暴露的仍然是欧洲能源结构的脆弱性。受制于本土油气资源匮乏以及能源安全的战略诉求,欧洲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以降低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只是风光发电具有明显随机波动性以及间歇性的特点,受天气环境等影响因素扰动较大,在当前储能技术以及储能建设仍不完备的背景下仍然依赖于传统能源以及天然气发电的填峰削谷。
2)数据上看,欧洲天然气发电占总发电量18.86%,仅次于核电。趋严的环保政策以及清洁能源的属性,使得天然气在整个欧洲能源系统中的压舱石地位不言而喻。
3)只是,欧洲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俄罗斯作为传统的供气大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一度占欧洲总进口量的40%。而近年来政治博弈愈演愈烈,俄对欧主要输气管道问题频发,尽管暂停供气3天的短期事件对整体供需局面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俄罗斯供气不稳定的消极信号仍极为挑战市场的神经,拉升了风险溢价。
3、 需求方面,入夏的持续高温干旱则是给能源困局再点了一把火,加剧了短时矛盾。
1)一则,高温持续引发的干旱和河流水位下降影响了水电和核电的供应。
2)二来,来势汹汹的热浪推升的额外夏季制冷消耗,也对当前各国天然气的补库节奏造成干扰,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张的局势。
4、 而对欧洲而言,比当下热浪更令人担忧的应是冬季集中供暖后新一轮“电荒”来袭的概率正在加大。
1)复盘去年欧洲电荒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双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干旱加剧和水位偏低以及超高压下的海上风速下降,导致水力和风力发电量低于往年同期;二是极寒天气的供暖需求大增;三是俄罗斯限制对欧洲天然气的供应;
2)尽管今冬会否有“三重"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气候波动性目前依然是概率性事件,但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切割从目前各方反馈来看确有持续升级的风险。因此,借鉴去年的路径,Q4的“缺气”和“电荒”仍然是悬在欧洲上方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5、不容乐观的是,能源成本高企加剧的不仅是通胀情形,还有切实的经济衰退风险。
1)欧洲整体的通胀形势相较美国以及新兴经济体更加严峻,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暂未得到有效纾解。当前食品价格以及居民电价持续上涨,在能直接感知的生活成本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工人基于工资增长明显落后于生活成本的变化对高薪有更多诉求。日前英国的费利克斯托港口工人罢工事件已经初现端倪:欧洲这一轮仍未刹车的能源电力通胀也许会反作用客观世界,重新造成“薪酬-通胀”这一链条的螺旋上升,加剧通胀粘性。
2)为应对高通胀,7月欧央行时隔11年首次加息,开启了货币收缩周期。而通胀或延续高粘性的风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后续货币政策的的灵活性,超预期的加息节奏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情况的副作用,将大概率加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6、 整体看来,受供应紧张的消息面扰动,天然气价格后市来看仍可能多见脉冲式行情。而鉴于欧洲能源困顿的格局短时间未有实质性解决方案,气价中枢在年内或难以大幅下行。此外,受电力紧张辐射的海外煤炭价格在中短期也将大概率维持强势局面;而工业金属在库存下行周期,受海外或有限电的影响较去年应该是边际缓解的。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限电规模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