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并称将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及企业开展约谈、告诫,对违法违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光伏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不平衡问题,解决速度或将加快。
对于该政策的发布,有光伏头部企业人士表示,这些政策很好,企业将积极严格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通知的出台,对协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加强行业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协同机制,引导价格和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有正面作用,后续是否会有进一步细则出台也值得关注。
上游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表示,伴随多晶硅涨价,组件价格也冲破2元/瓦的报价,已经抑制了今年的装机市场。
“不过最近两个大的招标,组件价格到了1.94元/瓦(龙头厂540W,双面),这个价格终端可以接受。”他认为,组件价格很难突破1.95元/瓦,预计国内地面电站会加速安装。
剑指价格上涨推动上游扩产
该通知对光伏产业优化布局、鼓励创新进步、深化全链合作、支持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管理,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通知还提到,“为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全球最大光伏材料供应商之一协鑫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宋昊表示,硅料行业的市场竞争是极其充分的,而且硅料企业现在都是负库存,完全没有囤积,通知要求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颗粒硅正好避免了产业趋同,开启技术方面的差异化竞争。
通知中提到,“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精神,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加强多晶硅等新增项目储备,协调手续办理工作,根据下游需求稳妥加快产能释放和有序扩产。”宋昊表示,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上游企业扩产的。
对于“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的要求,宋昊认为,这个主要涉及电站开发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着力降低非技术成本。
专家提示头部企业不要买了长单再抢零售
目前,国内市场多晶硅价格仍然继续维持高位。
据生意社消息,下游硅片厂家开工率受局部限电因素导致开工率下降,本周硅片大厂价格暂未调整。国内硅料厂家开工率保持低位,截止目前,国内硅料大厂大约有5家有装置进入检修期或暂时停车,本周部分企业有复工计划,但四川2个厂家由于限电原因,生产负荷降至最低,供应量吃紧雪上加霜。
总的来看,硅料仍保持供应偏紧格局。终端方面,电池片开工也有下滑,价格暂稳,组件开工率继续走低,普遍对高价原料抵触,分布式装机需求略有下滑,后期需求或对上游形成压制。据生意社监测,型号为一级太阳能级的单晶致密料主流区间行至29.5-30.8万元/吨区间。
近日,隆基绿能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预计2023年一季度硅料短缺将结束,二季度硅料价格会下行,但还是要看需求,“如果明年有400-500GW的需求,二季度价格也不会下来。”他们认为,国内需求延迟,也可能造成硅料价格下跌更早。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介绍,多晶硅的供销主要是长单,为期3年5年不等,也有8年的,锁定总供应量并分解到月,价格随行就市,一般是每月底商定第二月的提货价格。
“目前长单交易占90%以上,剩下的供中小企业零售。”他表示,硅料的交易都是企业对企业,包括进口,现在已经很少中间贸易商,除非是半导体边角料。
对于市场走势,吕锦标认为,近期的晶硅价格上涨是因为零售交易市场拉动。“主要的多晶硅都是头部企业长单锁定,长单交易是刚性优先的,留给零售市场的硅料供应太少,去年以来每月只有几千吨,而众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有一两万吨,持续供不应求推高价格,也把长单价格一路带高。”
他认为,对应全球光伏装机,总量上看多晶硅的供应已经充足有余量,今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会翻翻到120万吨,全年产量超过80万吨,加上进口,总供应量超过90万吨,足够350吉瓦的光伏用料。
“现在8月份的供应量有7万吨,12月份预计超过10万吨。随着新产能密集投产,零售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价格才会松动。”吕锦标指出,现在要注意的是,头部企业不要在落实长单采购后再到零售市场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