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汽车“总舵手”雷军,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张与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的合照。
而就在今年8月初的小米秋季发布会上,雷军更是坦率直言,要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汽车的突破方向。据了解,目前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的第一期研发投入达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超过500人,相关测试车辆也已经有140台。
只不过,令人心里没底的是,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确实轰轰烈烈了起来,那么零部件配置、整车制造呢?
不管“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如何深入身心,也不能改变汽车是在硬件零部件之中,逐渐磨合出来的产品。
远到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近至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对于汽车来说,肉体的完整、健康程度,并不比所谓的汽车灵魂“弱”。
而且不容忽略的是,跨界而来的小米,本身就在汽车领域肉体孱弱、根基浅薄,那就更要求其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好产品质量、制造的把控。
显而易见,小米汽车也有一颗“大制造”的心。去年11月,小米汽车官宣落户北京经开区。而按照规划,小米将在那里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一期产能15万辆,二期产能也是15万辆。
只不过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小米汽车工厂的所在地属实有些难找。
因为小米汽车工厂的名称,并没有被收录到地图里,整个寻找过程就显得曲折了许多。最终经过几番搜寻与问路之后,才得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镇房辛店村牌坊的另一侧,窥得小米汽车工厂的全貌。
小米汽车工厂,真?平凡?工地
工地能有啥?钢筋、水泥、尘土,以及忙碌的工人。尽管顶得是小米的名头,但小米汽车的在建工厂,仍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工地;更甚者,大门口连个小米的牌子,都没有挂。
因为选址在北京的“郊区”,小米汽车的周围虽不能说尽是“荒地”,但是浑浊的路面、积灰的车身,以及来来往往的碴土车、洒水车,都在说明一件事——小米汽车的工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明年再来,基本上能看个大概,现在还早着呢!”
与门口的保安大爷打听工厂的近况,但获取到的信息不多。除了来往的工程车辆,时时刻刻表明着工地热火朝天的施工中之外,并不能有效地探寻到工程进度的具体情况。
问:“大爷,能放我进去看看吗?”
答:“不行,除非里面有人出来接你,你进不去。”
事实上,对比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到一年便整车下线的速度,4月就开工建设的小米汽车工厂,其速度并不算快。
而在与保安大爷商量无果之后,笔者也只能透过工厂大门口,在大爷的“监视”下,向内部望去。
其实,工地还是那个工地。
首先,第一感觉就是宽敞。据了解,小米汽车工厂的一期占地面积就接近72万平方米;如果搭配北京的房价来看,小米造不造车暂且不提,“拿地”确实是做了一笔好买卖。
举目望去,除了四处的土方、工程车、吊车之外,最能彰显建设进度的事物,恐怕非那片已经基本完成的钢架结构(见上图)莫属了。
而通过与门口保安大爷的闲聊得知,前段时间的北京疫情,也是对小米汽车工厂的进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的工人,远比那时候多得多。
而与钢架结构所在区域不同的是,另一片土地上,才刚刚开始地基的建设。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的一期项目会建设四个工厂,年产能15万辆。如果按照传统整车工厂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来看,这里应该是属于其中的一环。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在笔者最后即将离开的时候,碰到了工程承接方、头戴白色安全帽的领导,稍微聊了几句题外话,却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小米确实给了工程的钱,但是不够,需要自己垫付的许多。”
也许,建设工程进度缓慢,不仅仅与疫情影响有关系吧。
收购北汽工厂,真相并不重要
站在小米汽车的角度,开建整车工厂无疑是为了自己能够将制造环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现在摆在小米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却是:造车资质,究竟应该如何获得。
可惜,不久前的小米秋季发布会上,雷军并没有透露任何关于造车资质的消息,反而泼了一盆冷水:“在未来的2年时间里,不准备辟谣了,也不准备介绍任何新的进展,到合适的时间再定期汇报。”
只不过,恐怕小米自己也没能想到,就在雷军表示不再辟谣小米汽车的相关信息不久,坊间就有了新的传言。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或将接手北汽新能源位于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并且正在与北汽集团商谈电动汽车制造的相关事宜。
随即,最先动作的是股市,小米和北汽的股价双双迎来暴涨。不久,北汽集团就对此表示,“没有听说过此事”;但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意味着小米汽车“造车资质”问题的严重性。
小米官方肯定不会对此进行回应,因为刚做了“不辟谣”宣言;所以在笔者向小米官方人员进行求证的时候,得到的同样是“不予置评”。
可是,保持沉默,就代表完全没有问题吗?
时至今日,华为联合小康、长安,合纵连横之下,正干得热火朝天;集度汽车,也将在9月份,发布上市量产版的ROBO-01。
相对比之下,作为同一批次跨界而来的小米汽车,反而更像是困在了造车资质里面,谣言四起、隐忧不断、动弹不得。
事实上,摆在小米面前的,无外乎就两条路可走:其一,正规申请,但因为历史原因,大概率此路不通;其二,收购车企以获取造车资质,这同样也是目前新势力造车的主流。
已经有许多没落车企,排队等着被收购。对于小米来说,是否收购北汽工厂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高性价比的取得造车资质,而不是既花了钱,又背上了原车企一地鸡毛的烂摊子。
造车的路很难,像小米这样的跨界者“开荒”更难。
但无论是整车制造问题也好,造车资质问题也罢,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处于“荒地”状态的小米造车,同时也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小米汽车不会因为流言蜚语而止步;万丈高楼平地起,属于小米汽车的故事还在继续。
所以,不妨就去期待一下“年轻人的首款电动车”,且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