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微商怎么加好友  网易  凝胶  奢侈品  文案策划  微商快速成交  视频营销  微信小程序  阿里巴巴  微商 

因势而变是能源政策应有的更是理性的方式

   2022-09-03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390
核心提示:任何一个国家及其政府,必然会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中既包括外交的、经济的也包括金融的等等,能源政策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及其政府,必然会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中既包括外交的、经济的也包括金融的等等,能源政策当然也是其中之一,这不是什么高大尚的话题,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常识,本无需讨论,但近期世界能源领域发生的一些情况,却让这个话题有了认真讨论的必要!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能源危机从欧洲蔓延全球,俄乌战争使得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因为对俄罗斯的制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洲首当其冲,电价和天然气价格都涨出了历史新高。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天,从欧盟委员会到德国等有关国家,在要求减少天然气消耗的同时,还纷纷启动燃煤电厂。这些举动,引来了部分媒体有关欧盟放弃双碳目标的议论,早在7月中旬就有媒体爆出德国取消2035碳中和目标的新闻,近日更有媒体将某院士过去接受采访时的谈话嫁接上当前欧洲国家的能源政策举措,冠上了这些国家在“放空炮”、“正在陆续放弃2025-2035碳中和目标”的标题,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话题。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我们陆续撰写并发表了40多篇文章,力图从俄罗斯的能源生产和出口、欧洲和美国等国家的应对举措、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以及运输等方方面面,跟踪、分析和研判这场战争对全球能源形势的影响,其中,“立此存照”类的文章七篇,介绍的是国际能源署、欧盟和美国等应对俄乌战争的能源政策,这些文章的主体内容,是我们较完整翻译的相关国际组织和政府文件的原文;从俄乌军事冲突谈对世界能源形势的新认识三篇,从俄乌军事冲突谈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再思考四篇,从不同的角度,较深入地讨论了我们对俄乌战争下世界能源形势的认识,较全面地梳理了不同类型国家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

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俄乌战争,已延续了6个多月,目前仍看不到停止的迹象。这场战争,使得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全球性能源危机进一步恶化,能源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迅速调整能源政策,全球能源市场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其影响将是长期的和深远的。面对一段时间媒体有关欧盟能源政策的议论,在已有四篇关于能源安全问题再思考文章的基础上,促使我们撰写了本篇文章,通过欧盟积极进行能源政策调整的具体案例,展现一个国际组织或国家能源政策的灵活性及坚定性,希望从更多的角度,对能源安全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更加清醒的认识。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由于其对全球经济政治和外交多方面的、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包括俄罗斯本身在内,都在持续地调整自己的对外和对内政策,其中能源政策的调整最为剧烈,是媒体和舆论关注的重点,其产生的影响非常的大而且还将会是非常的深远,我国能源进口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研究人员,密切跟踪形势的变化,并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提出建议性的政策建议和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一、因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外政策是一个简单的常识

政策,是实现一定目标的工具。在具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因为内外部形势发生了变化,政策就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而不能一味地固守已有的政策,否则,不但可能无法实现设定的目标,而且还可能产生重大的损失,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成人的世界里,无须进行讨论,如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则既是一个常识,更是一个常态。

金融政策,是国家政策经常性调整最好的案例。一定时期内,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就要收紧货币的供应,典型的如加息,而经济过冷就要放松,加大货币的投放力度,并辅之以减息等手段,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无论是放还是收,金融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让百姓安居乐业,维持社会的稳定。这个世界里,除非常少的几个国家外,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不经常进行调整。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策经常性变化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讨论长时间周期的历史,就是当下的国际社会,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国家的政府,一会儿是朋友,但可能很快就变成了敌人,除了不断升高的外交调门之外,还有可能兵戎相见,大打出手。“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虽然过于直白,但却是这个世界上,对国家对外政策最简单的也是最经典的表述。

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人因循守旧,我们会形容这个人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会非常惋惜。如果是一个组织或国家,不知道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政策不做调整,一定是这个组织或国家的灾难。

二、重启燃煤电厂等是欧盟应对能源危机应急和理性的举措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我们看到,作为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最严重的地区,在不断升级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同时,欧盟也在为可能出现的最坏能源形势做准备,重新使用煤炭、重启燃煤发电,是欧盟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主要替代手段之一。

(一)俄罗斯与欧盟是能源高度相互依赖的双方

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是世界第三大的煤炭出口国,庞大的能源产业也使得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生产,尤其是能源出口,油气行业总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约40%,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油气。

在当今的全球能源市场中,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形成了十分严重的相互依赖局面。其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高度依赖欧洲单一的市场,天然气出口的约75%、原油出口的约一半和煤炭出口的约三分之一,都流向欧洲;与此同时,欧洲也高度依赖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煤炭进口超过46%、天然气进口超过41%、原油进口超过26%,都来源于俄罗斯一个国家。更加严重的,从原油到天然气,俄罗斯与欧洲国家,都高度依赖管道输送,这一运输方式虽然安全、方便,但任何一方想摆脱另一方,从技术角度来说,都将是十分的困难,并且成本高昂。

从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紧张关系升级以来,欧盟发起了七轮对俄罗斯的制裁,其中涉及到能源进口的内容包括:2022年4月8日,欧盟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煤炭,8月10日已正式实施;2022年6月3日,欧盟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其中,6个月内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原油,8个月内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产品,豁免通过管输方式进口俄罗斯原油的成员国,并对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进口俄罗斯海运原油和减压蜡油也进行了豁免。截至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宣布禁运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以上说明,欧盟同俄罗斯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贸易,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目前都还在正常开展之中。

(二)煤炭是欧盟“节气”过冬的替代燃料选项之一

作为欧洲国家管输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来源,2022年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大幅度下降,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面临严峻的形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2年前7个月,俄罗斯通过管道向欧盟和英国出口的天然气,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近40%,比2017-2021年平均水平下降了近50%。2022年7月中旬,俄罗斯对欧盟和英国的管输天然气出口数量,降至每天12亿立方英尺,为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2022年8月31日开始的三天里,俄罗斯方面宣布因为维修,向欧洲主要供气管道“北溪-1”停止供气三天。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等俄罗斯领导人,不时嘲讽冬天里的欧洲将不得不烧柴火,宣称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每千立方米将涨到3000美元或4000美元。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天里天然气供应的不足,202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颁布“节气”条例,规定从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27个成员国必须将天然气的消费量减少15%。条例明确,为节约使用天然气,欧盟成员国可改用煤炭、石油、核能等其他能源。

          

事实上,在这份条例之前,早在今年炎热的夏季里,包括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很多欧洲国家,或提高了燃煤电站发电量的上限,或重新启用燃煤电站。随着冬季的到来和欧盟的正式官宣批准,欧洲国家正在更大规模地重新启用燃煤发电站,其中在气候政策上激进的德国最有代表性。2022年6月19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就宣布,德国将更多地依赖燃煤发电厂,8月初梅鲁姆发电厂成为德国第一家恢复供电的煤电企业,8月29日海登煤电厂重新启动,还有数家德国煤电厂在几周内也将重新启动,以应对来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下降。

不过,就在这份“节气”条例中,欧盟还明确提出,在可能的情况下,冬季节约天然气,应优先考虑转向可再生能源或更清洁、低碳密集或污染的能源选项,转用煤炭、石油或核能仅是必要的临时措施,要避免长期的碳锁定。

除大量重启燃煤发电之外,为了缓解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欧盟正在采取行政措施,干预欧洲的电力市场。2022年8月2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正在飞涨的电价表明,欧盟电力市场现有的机制已不适用俄乌冲突爆发导致能源价格高企的特殊情况,欧盟计划对其电力市场进行“紧急干预”,以遏制电价飙升。冯德莱恩讲话后,2022年8月30日,欧洲能源价格出现暴跌,其中德国2023年交付的电力价格一度下降了26%,荷兰近月天然气期货价格下降了11%。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冬季的到来和能源形势的可能进一步恶化,除更大规模地重启燃煤发电之外,欧盟可能会采取包括法律、行政等一切可用的手段,干预能源市场,保证欧洲百姓能温暖地并安全地度过2022-2023年冬季。

(三)欧盟寄希望于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2030年前实现对俄罗斯的能源独立

众所周知的是,欧盟、特别是诸如德国之类的部分欧洲国家,是气候问题与能源转型的激进派。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就公布了“欧洲绿色协议”,也被称为“欧盟绿色新政”,提出到2050年要把欧盟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气候中性的大陆,为此要大力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2010年德国政府发布的“能源政策”文件中,就提出要开展能源转型,2011年相关文件又进行了补充完善,核心的目标是到2050年,德国的能源体系转变为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主导的低碳和无核化能源系统。但是,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2021年下半年发生的能源危机就是源起于欧洲。

因为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从俄乌战争一开始,在对俄罗斯发起经济、金融和外交等全方位制裁的同时,欧盟就积极采取措施,为欧洲国家可能出现的最坏的能源形势做准备,但也一如既往地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希望通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独立。

就在俄乌战争打响后不久的2022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推出了“重新赋能欧盟--欧洲联合行动促进更廉价、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计划,提出欧盟成员国要采取联合行动,为下一个冬天重新注满储气库。在这份计划中,欧盟特别强调,根据《欧洲绿色协议》,大力发展更廉价、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具体包括:更多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泵;2030年欧盟生物甲烷年产量目标翻一番,达到350亿立方米;进口不同来源的1000万吨可再生氢;从而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依赖,实现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独立。

           

2022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了新一份的“重新赋能欧盟”计划,这份计划的完整标题是:“重新赋能欧盟:为欧洲提供廉价、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在这份计划中,短期政策措施包括,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寻找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的供应替代,节约能源,减少天然气的消费;长期目标包括,安排3000亿欧元的投融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203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目标从40%提高到45%。在这份计划中,欧盟再次重申,要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例如,2025年欧盟内部的可再生氢产量要达到1000万吨;在203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达到1236吉瓦;2025年,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20吉瓦,是目前水平的两倍多,到2030年达到近600吉瓦;从而加速欧盟的清洁能源转型,在2030年前,实现对俄罗斯的化石燃料独立。

          

即使在俄乌战争当下能源危机越演越烈之际,在欧盟的官网上,“欧洲绿色协议”仍是网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个网页的副标题,就是“努力成为第一个气候中性的大陆”。在这个网页上,欧盟明确提出: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系列建议,以使欧盟的气候、能源、运输和税收政策,适合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5%。

三、密切跟踪全球能源形势和有关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已无法置身于国际能源市场的事外。专业机构和专家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研究,服务于社会,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变化应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能呈一时的口舌之快,不能对他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幸灾乐祸。

(一)双碳目标下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从2009年超越美国之后,我国就一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地位。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22年版《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的数据,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高达157.65艾焦尔,占比世界的26.5%,即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能源由我们一个国家消费;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21年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05.23亿吨,占比世界的31.1%。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份文件对2030年和2060年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具体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和生产国,世界煤炭消费量和产量的一半以上,都来源于我国,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2022年6月15日,在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要充分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用电安全。今年夏天,面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罕见高温和严重干旱导致的水力发电不足,煤炭和燃煤发电在我国能源及电力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彰显。2022年1至7月,我国煤炭产量25.6亿吨,同比增长11.5%,煤炭生产持续高位运行。

(二)俄乌战争已使我国能源进口多支付了巨额费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无论是原油、天然气还是煤炭,进口数量都排名世界第一,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尤其是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必然会对我国产生严重的影响。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本已紧张的国际能源市场陷入了更大的动荡,国际石油价格历史性地第三次跨过每桶100美元的大关,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截止2022年7月,我国三大进口能源产品均出现了量跌但价升的现象,我国为这场战争而引发的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多支付了巨额的进口成本。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前7个月,我国进口原油2.898亿吨,同比减少4%;进口天然气6220.9万吨,减少9.6%;进口煤炭1.385亿吨,减少18.2%。但是,相应的进口金额却大幅度地增加,其中,原油进口金额为1.3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了52.1%;天然气进口金额为2356.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了47.5%;煤炭进口金额为1437.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了58%。大增的能源进口费用,在大幅增加我国经济运行成本的同时,其中的绝大部分最终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落在普遍消费者的头上。

(三)以正面和积极的心态密切关注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国际能源市场,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市场,原油价格的涨跌,会引发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波动,欧洲大量进口煤炭和天然气,亚太地区就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相应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因此,高度一体化的全球能源市场,可以用“牵一发而动千钧”来形容。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我国原油消费的近73%、天然气消费的近45%,都依赖国际市场,国际能源市场的任何动荡,我们都无法置身事外。因此,今天我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量和地位,都要求应该有大量的专业机构和数量众多的专业研究人员,去跟踪、分析和研判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去跟踪、分析和研究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政策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减少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对我们产生的冲击,提出对策和建议,这应该是专业研究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专家的本职和职责之所在。

早在2021年1月5日,作为2021年度的第一篇文章,面对2020年负油价以及2020年底天然气价格的大涨,我们撰写并发表了“多研究市场,少扯淡博弈--从2020年两大事件谈对能源研究工作的谬见”一文,提出作为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市场,向行业、国家和社会贡献专业的知识,少谈些“阴谋”和“博弈”。今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欧洲国家采取的有关能源政策调整,更多的我们应该去分析其原因,研判其对国际能源市场及相关能源产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同样很快就要进入冬天的我国提出政策建议,而少一些嘲讽,更不应该幸灾乐祸。

毕竟,无论是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能源市场中,还是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舞文弄墨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应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互联网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互联网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