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的裁员瘦身与新能源车企的扩招扩建,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据外媒报道,9月6日,梅赛德斯奔驰表示将对其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卡车和巴士底盘工厂进行重组,在重组过程中将裁员3,600人,以应对生产面临的压力。
不久之前,福特也确认,将在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裁减大约3000个岗位,其中2000人为固定薪酬的全职员工,其余1000人为合同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中国的扩招甚嚣尘上,并且在近日又传出了在泰国扩大招聘力度的消息。而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的比亚迪,在国内疯狂扩充产能,并于近日传出了在泰国打造首家东南亚电动汽车工厂的消息。
梅赛德斯奔驰与福特的瘦身,特斯拉与比亚迪扩张的消息,就这样发生在了同一时间段。似乎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中,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正在演绎攻守大战。
传统车企瘦身演绎守之道?
从报道来看,奔驰巴西工厂的裁员并没有明确指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图,只是,有意将前轴和中型变速箱的生产、物流和维修服务外包出去,优先交给本土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包括巴士底盘和卡车的生产。
但结合奔驰此前的裁员计划来看,瘦身或许与降本促进新能源转型脱不开干系。早在2019年,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前身)就计划削减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员工数量,以节约成本,实现向自动化和电动化的转型。戴姆勒称,这次裁员的目标是在2022年底之前节省10亿欧元(约合11亿美元)。而在这之后,梅赛德斯奔驰的裁员范围又再一次扩大,呼应着其向自动化和电动化转型的规划。
如果说奔驰巴西工厂裁员不能坐实为转型而瘦身的目的,那么福特近期的裁员则已经明确说明了传统车企正在为转型进行瘦身。福特此次裁员并非毫无预兆,且或许只是一个开始。福特裁员风波中,早有报道分析其目的在于压缩成本,用更多的资金进行电动化转型,而福特CEO吉姆·法利的发言也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在7月底的福特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吉姆·法利已经明确表示将会裁员,并称,“毫无疑问,我们有些地方的人确实太多了”、“我们有的技能已经不适用了,有些工作需要改变”。
其中“有些”所指不言而喻。事实上,从近年来国际燃油车巨头的动作来看,裁员瘦身迎接转型已经成为了共同选择,包括通用、大众、奥迪、宝马等近年来的发展规划中,都有裁员降本一项。至于原因为何?我们不妨看看巨头们转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以传统车企转型中的优等生——大众为例,仅在MEB平台上的投入就达到70亿欧元,以当时的汇率来算超过了600亿人民币。另外大众集团还计划打造一个更高端的纯电平台PPE,两大平台预计的总投资额将会达到700亿欧元。在“烧钱”的转型中,通过“某些”方式进行降本不足为奇,而在短痛之后说不定也能够转守为攻。
新能源车企迅速圈地演绎攻之道
与传统车企巨头们的瘦身不同,新能源车企们尤其是发展较好的新能源车企们却在同时间段内疯狂圈地扩张。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泰国曼谷招聘各种职位,如特斯拉顾问、零部件顾问、行政专员、资深招聘专员、车辆技术人员、公共政策和业务发展经理、内部销售顾问等。
此外,据了解,除了泰国,特斯拉还考虑进入印尼市场。今年5月份,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会见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讨论了潜在的投资。此外,特斯拉的代表还在印尼就潜在的电池相关投资进行了会谈。
而一旁的比亚迪也没有闲着,扩张的意图跃然纸上,其先后进军欧洲、日本等成熟的汽车市场,而后又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甚至有了“落户”的打算。最新报道显示,比亚迪公司计划在泰国东部地区的罗勇府购置土地,建设其在东南亚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目前已发布邀请函,宣布将于周四与泰国最大工业地产开发商WHA签署土地购买协议。
据了解,目前WHA泰国伟华工业已官宣与比亚迪达成了购买工业用地协议。据称,公司方面还上调了2022年其工业园区土地出售目标,从起初的1250泰亩增加到1650泰亩,其中泰国工业园区占1400泰亩。
而支撑比亚迪、特斯拉疯狂圈地扩张的,正是它们如日中天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交付新车56.4万辆,同比增长46%。而比亚迪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4.13万辆,同比增长314%。无论从销量还是增速来看,两家车企在新能源领域都已经站上了行业头部,仅就新能源汽车业务来说,大众、宝马等众多车企已经被它们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比亚迪等热门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往往取决于产能,生产多少交付多少的现象在热门新能源车企中并不少见,圈地扩张也已经成了必要选择。
当然,攻守之间未必不能转换,传统车企耐得住寂寞的转型未必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只是目前看来,新能源领域传统车企已经相对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