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微商怎么加好友  网易  凝胶  奢侈品  文案策划  微商快速成交  视频营销  微信小程序  阿里巴巴  微商 

碳市场一周年——全国碳市场一周年成绩如何?

   2022-09-14 互联网货源代理网300
核心提示: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迎来一周岁“生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市场经过一年的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迎来一周岁“生日”。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市场经过一年的实践运行效果开始显现。一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碳价处在合理区间。截至2022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在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总结及签约活动上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市场机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提高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作用初步显现,发挥了碳定价功能,实现了搭建基本制度框架、夯实管理基础,打通各环节流程的预期目标。

一年建设硕果累累

建设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向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并要求企业在履约周期结束时提交与其排放量相等的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配额,为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这样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引导全社会实现低成本减排。

2011年起,我国开始探索碳市场建设工作,2013年~2015年间先后启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试点碳市场,为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2015年的中美气候联合声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建设国家碳市场。2017年国家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回首一周年,全国碳市场建设硕果累累,令人欣喜。

一是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管理框架。

二是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步显现。通过市场机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三是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向社会公开碳市场数据造假典型问题案例,有效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四是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促进全球碳定价机制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总体而言,这一年,全国碳市场在制度体系、技术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成绩可圈可点

运行一年,全国碳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之一。

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以来,电力行业是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高排放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运营的“全国碳交易”公众号公布的数据,成交数量上,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启动当天成交量超410万吨,首日效应过后,交易热度逐步减弱,履约期前成交量显著提升,2021年11月、12月总成交量1.59亿吨。首个履约期结束后,市场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显回落。

成交金额方面,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额15.5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8%;大宗协议交易总成交额69.3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2%。

成交价格方面,挂牌协议交易:全国碳市场以48.00元/吨的价格开盘,挂牌协议交易单笔成交价在38.50元/吨~62.29元/吨之间,每日收盘价在41.46元/吨~61.38元/吨。2022年7月15日收盘价58.24元/吨,较启动首日开盘价上涨21.33%。

回顾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首周交易价格震荡上扬,于2021年8月初创下了最高单笔价格61.07元/吨的纪录。随后,单笔价格震荡下行,最低至38.50元/吨。2021年10月底至2021年12月上旬,价格总体平稳。2021年末,随着履约日的临近,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快速提高,履约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2.96%。价格的波动,反映的是参与主体在履约压力下短期的市场供需变化和交易心理,与真实的碳减排成本存在一定差距。

一年来,全国碳市场虽遭遇过市场交易的低潮期,但也积累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经验做法。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除了规模大,平稳也是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来的一大亮点。

在履约方面,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首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履约完成率达99.5%;在市场交易方面,全国碳市场初期平稳有序开展交易,初步发挥了碳定价的作用。尽管相较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碳市场的碳价来说仍然相对较低,但已高于我国大部分地方试点碳市场。

同时,作为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功能平台,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目前已与12家结算银行进行对接,其中两家结算渠道已正式上线运行,7家已进入业务测试阶段。截至2022年7月8日,累计完成了237个交易日清结算,清算总额达169.81亿元,自启动交易以来,无一日发生交易清结算异常情况。

运行平稳有序,价格稳中上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表示,全国碳市场是重要的减排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以市场机制完成减排目标的框架结构。

企业从以前只算“钱”账,到如今多了一本“碳”账。从“一本账”到“两本账”,全国碳市场成为推动企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指挥棒”,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初步显现。

  

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但建设与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待解。

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设计的参与者,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分阶段的和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工程,从过去一年的实践看,仍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碳市场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和短板,包括制度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作用发挥尚不充分,碳排放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对此,张希良和湖北经济学院校长、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方洁持相似观点。

“过去一年,全国碳市场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方洁观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少量企业没有按期履约的情况,这说明碳市场在行业覆盖范围、市场交易、能力建设、标准体系、数据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覆盖范围上,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仅包括控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暂未允许入场,降低了市场流动性。除全国碳市场“开张”首日成交410.4万吨以外,其余时间的日交易量维持在数十吨左右。2022年7月4日的交易量成交仅为10吨。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还比较单一,仅纳入电力行业,交易主体仅有重点排放单位,其交易目的同向、风险偏好相似且具有很强的行业同一性。

数据质量上,首个履约周期的运行中出现了因为造假而遭受处罚的案例。数据质量事关市场信誉,是市场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在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数据质量是一个受到多方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

张希良认为,数据质量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缺乏对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认识,没有把减碳当作一个要负的责任。“当然,企业诚信问题、数据质量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张希良看来,数据质量问题早暴露不是坏事,如果能够在早期有效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坏事就变成了好事,所以也要辩证看待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暴露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全国碳市场就是第一个履约周期,如果按一个小朋友来说也就才一岁,刚开始走路,还是一个起步的过程。”张昕坦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全国碳市场从无到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一年来的工作有成效,但是距离中央的要求、成熟市场的水平和全国碳市场可以发挥的作用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完善,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碳价格促进市场长远发展

碳市场通过发送价格信号来激励低碳行动并避免更多碳密集项目的投资。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碳市场被视为促进减排降碳最有力的政策工具之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碳市场作为一种碳定价工具,是实现总量控制下社会减排成本最小化的政策工具,而碳价格指数作为衡量和体现碳价格水平变化的“风向标”,对促进碳市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向市场提供公正、透明的价格信号,便于市场主体分析碳价走势,从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交易策略和模式;二是为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评估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碳定价机制有效开展减排成本和效益评估,形成投融资标杆性价格,促进企业和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战略制定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三是为政策制定和机制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四是为后续开发碳指数金融产品奠定基础,撬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当前,碳市场碳价仅反映企业在短期内对配额的需求,并未反映碳市场的长期供需关系,碳价信号尚不能真正发挥对节能减排和低碳投资的引导作用。

这主要是控排企业的交易特征导致由供需决定的碳价无法反映出真正的减排成本;配额总量设定未能体现配额的稀缺性,导致碳价偏低;碳价的差异性使得跨区域交易存在困难。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上海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力波认为,全国碳市场存在着众多影响供需两端的因素,在缺乏必要干预的情况下,碳价格易受到外部冲击而剧烈波动,价格太低无法起到激励低碳投资的目的,价格太高则可能增加过高成本,建议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就很有必要。

吴力波坦言,目前,从全国碳市场情况来看,整个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尚未完善,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失真,碳价跟国际碳市场相比还普遍偏低,而且交易品种单一。

张昕认为,全国碳市场核心是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的市场机制作用,这需要不断完善碳定价功能。

张昕建议,坚持“全国碳市场是碳减排工具”的基本定位,夯实全国碳市场的法律法规基础,抓住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的生命线,同时逐渐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温室气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

“碳价格要能够向消费者、生产者和创新者发出信号,提醒消费者减少使用高碳商品和高碳服务,引导生产者进行低碳投资和生产,鼓励创新者不断创新更为低碳的技术。”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表示,只有足够高的碳价、足够广的覆盖范围,才能提供有效的减碳动力和压力,才能让碳市场更加有效助力碳中和。

当前,我国碳定价机制只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健全体制机制。

第二个履约期更多源头活水

当前,第二个全国碳市场履约期是碳市场走上正常运行的重要阶段,也是“查缺补漏”的重要时期,有效发挥碳市场功能,是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如何真正激发碳市场交易主体的积极性?如何做好碳核算工作,确保数据质量可靠?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碳减排?

在张希良看来,从短期看,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一是要夯实碳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法律基础,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二是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增强数据监管能力,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是扩大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行业,“十四五”期间,除了发电行业以外,配额交易能够扩大到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四是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提高配额分配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增加有效应对价格剧烈变动风险的手段;五是增加交易主体类型,扩大市场参与度。

从中期看,全国碳市场能够实现对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重点排放单位的全覆盖,有近7000家企业,碳市场管控的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70%左右。随着电力市场化基本完成,发电行业有相当比例的配额采用有偿竞卖方式,全国碳市场逐步由基于强度的碳市场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过渡。

除了现货交易外,也将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引入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不断得以发挥。届时,碳市场低成本减碳的机制作用会得到有效发挥,碳市场在控制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一个主要政策工具。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深度脱碳阶段,碳市场不仅成为我国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的主要抓手,碳市场形成的碳价足以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和投资提供有效的激励,碳定价机制成为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基础性市场机制。

张昕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必须在有序健康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市场要素功能,在稳妥的步伐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需积极发挥监督管理的服务指导作用。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以来,无论是交易主体还是交易产品都较为单一,市场活跃度、配额流动性有限。”张昕认为,随着信息披露制度、排放统计制度等机制建设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碳市场的市场要素将不断丰富,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方洁认为,按照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改革的力量、法治的力量、开放的力量,让碳价格体制在碳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维护碳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碳配额以及激发碳市场参与主体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更上新台阶。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过程中,作为既有地方试点碳市场又有全国碳市场核心系统的省份,湖北应该努力争当排头兵。”方洁表示,建设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尤为重要。

方洁建议,要充分发挥好系统平台在碳价格登记监管方面的支撑作用,打造全国绿色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工具;促进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积极参与碳市场规则制订,持续深入国内外交流合作。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全国碳市场将发展成为交易主体多元、交易产品多样、交易价格合理、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有力有效的全球样板碳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互联网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互联网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