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双叒叕出来diss燃油车了。
昨天,马斯克也再度在推特上炮轰燃油车,表示:“今天购买的燃油车的剩余价值将比人们想象的低得多”。
说完还不忘加个“比喻”,称燃油车是下一个“蒸汽机”。
按理来说,看“马斯克、燃油车”这两个关键字放一起,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新闻了。
毕竟身为特斯拉的领军人,有所偏袒新能源车也是正常的。
近一年来,车圈对于燃油车的抨击开始变得频繁而又激烈。
华为余承东笃定地说,“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蔚来李斌也用疑问语气反问,“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除了能闻一点汽油味,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好”。
有些大佬,则说得稍微委婉些。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停售燃油车的基本条件。”
就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全面禁售燃油车。
伴随着大佬接连发声,“燃油车是不是彻底不行了”的讨论声开始愈发激烈。
为什么车企大佬这么喜欢diss燃油车?燃油车又是否真的走远了呢?
马斯克口中买“蒸汽机”的人还是大多数
昨天马斯克的言论,一度冲上热搜。
但在评论区,对于这个观点的评论仍然是‘调侃式反对”居多。
这似乎也是常态了。
但凡大佬们提到反对燃油车的相关言论,无一不迅速登上了热搜,但同时也无一例外地激起了广泛的舆论争议与讨论。
而这些争议与讨论的出现,也恰恰说明了燃油车虽然在当下处境尴尬,但其仍有用户基础和市场需求的现实。
既然燃油车这个下一代“蒸汽机”还有人买,为什么大佬们还要diss燃油车呢?
归根结底,未来的钱在哪,大佬们的屁股就在哪,嘴也就靠哪说话,这无非是利益面前的生存法则罢了。
就当下而言,燃油车利润仍在,但已经是不断走下坡路的状态。
那下一个利润点在哪?那必然是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目前存在的价格高、充电、续航、安全、残值一大堆问题,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一定能够在未来得以解决。
同时,新能源车一定代表未来的技术主流路线之一,这是全世界大趋势。
以大佬们的长远眼光,总归要先一步布局。
这时候,炮轰一下燃油车,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看看自家车企也是站在未来风口上的,也不难理解。
而且,这些大佬蹦出来diss燃油车,多少也能给新能源车的潜在消费者带来些许的“优越感”。
毕竟,嘴上说几句又不会掉几块肉,更何况是这种“只赚不赔”的拉流量嘴炮呢。
燃油车,真的走远了?
今年四月,比亚迪打响炮轰燃油车的第一枪,高调宣布成为全球第一家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随后,比亚迪一跃成为国内销量最高的车企。
这声枪响,似乎又给燃油车宣判了一道“死刑”。
大佬接连炮轰,又有比亚迪“正面教材”,难道燃油车真的走远了?
并非如此。
从萌芽期到如今的调整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余年。
新能源车这十余年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1.6%。
业内更普遍认为,到2025年中国汽车的新能源化渗透率有可能会达到25%到27%,或是接近30%。
但即使如此,燃油车仍然是绝对的“主流”。
功夫汽车认为,汽车市场绝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依旧是燃油车业务,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只是一个细分市场,类似于越野车市场、紧凑型轿车市场等。
说白了,电动车和燃油车本就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平衡和互补的。
除此之外,新能源乘用车自身存在的弊端,也很难让其快速完成“取代”燃油车的任务。
若进一步对这些用户忧虑的问题抽丝剥茧,则能发现核心症结还是在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还达不到用户需求。
而所谓“里程焦虑”,不过是对基础设施不足的担忧的外显。
燃油车的优势在于,即使没油了也可以在加油站以几分钟的时间消耗为代价进行“满血复活”。
可以说,这是新能源车型,在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的洒脱。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58.1万台,同比增加91.5%。今年前五个月,公共充电桩27.1万台,同比增长253.8%。
从数据来看,确实很多,但放在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前,显然不足以消除新能源用户的里程焦虑。
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以及一二线核心城区,带来的使用问题或许更加明显。
如此种种,使得新能源车型在当下的使用条件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有限。
功夫拍案
在当下呼吁尽早淘汰燃油车,多少都有些操之过急。
功夫汽车认为,大佬们与其在当下大声疾呼尽早淘汰燃油车,还不如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品质、提速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来得实在。
剩下的,就交给消费者选择就好。
毕竟,当年用户选择抛弃“蒸汽机”选择“内燃机”,并不是因为有大佬不断地呼吁禁售“蒸汽机”,而是因为内燃机打开了用户未曾拥有过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