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SH:688599)子公司天合美国遭到道达尔能源起诉索赔一事又有了新的变化。
《华夏时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道达尔能源于9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对天合光能提出修改的法律诉讼,指控天合光能未能履行多项合同义务。与7月下旬的公告相比,天合光能本身和几位高管均被列为本案被告。根据记者拿到的法律文件显示,目前天合光能董事、副总经理曹博的名字出现在诉状中。
天合光能证券事务部门并未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邮件,但在电话沟通时也未否认诉讼已发生变化。“该请求一旦被美国加州法院受理,天合光能本身就完成了由非涉诉主体向涉诉主体的转变。”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佳律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市场的拓展正频频遇到麻烦,天合光能此前声称,其与道达尔能源的纠纷是受到美国商务部和国土安全局启动的反规避调查以及WRO政策突变等因素的影响。9月14日,欧盟委员会也提议禁止所谓“强制劳动”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这引发了光伏企业的股票在9月15日、9月16日连续大幅下跌。
不过,机构并不就此看空光伏行业。“关于欧洲光伏产业链脱钩的担忧,此次欧委会没有列出涉及的国家、地区,相较美国的相关法案力度明显小,且该提案将在生效后24个月后才正式执行。欧洲一直都有光伏供应链自主诉求,但其本土产业链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一刀切脱钩完全不符合其能源危机的现实,因此中短期几乎没有实质影响。”华夏基金如是认为。
天合光能成为被告
天合光能此前于7月底曾公告了子公司天合美国遭到道达尔能源起诉索赔一事,如今这一诉讼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华夏时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道达尔能源于9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对天合光能提出修改的法律诉讼,指控天合光能未能履行多項合同义务。其修改后的诉讼理由包括:承诺欺诈、欺诈性诱因、违约(纽约法)、承诺禁止反言、不当得利、 违反诚信和公平交易的默示契约、声明性救济(未能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适当通知)。与7月份时天合光能的公告相比,被告不再只是天合美国,天合光能自身成为了被告,天合光能的数名高管也遭到起诉。
天合光能7月底的公告曾简述了纠纷的原因:原告道达尔能源于2021年7月与被告天合美国签署了约900MW、价值3亿美元的组件合同,并支付了875万美元的预付款,约定从2022年2月开始交付至2022年12月止。后因美国商务部和国土安全局启动的反规避调查以及WRO政策突变等因素造成原始协议签订的形势背景发生重大变更,触发双方对新的交货条件重新进行协商,但未达成新的变更协议。而后,道达尔能源于近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声称其未曾收到组件产品,指控被告存在“违约”或“欺诈”行为,损害了原告利益,因此提起诉讼。起诉状列明金额的损失为:因天合美国未交付组件而向第三方采购组件增加的成本,以及因天合美国迟延交付组件而导致原告的项目损失,合计约2亿美元。
天合光能当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认为道达尔能源的指控中,对事件的描述在诸多方面与事实不符。根据境外律师的初步意见,天合美国将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上述美国法院可能不会进入案件实体审理程序;本次诉讼程序预计持续的时间将超过三年,在法庭作出最终判决之前,公司将不被要求支付任何经济赔偿。经对案件情况进行梳理并初步咨询境外律师意见,公司认为,该诉讼案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天合光能于今年7月底发布的公告中载明,收到美国加州法院送达的道达尔能源提起诉讼的传票、起诉状等材料的仅是天合美国,该公告中特别注明:公司(指天合光能)尚未收到美国法院的传票。这就意味着,天合光能在该公告发布时并非本案的涉诉主体。当地时间9月13日,天合光能被道尔达能源追加为被告,该请求一旦被美国加州法院受理,天合光能本身就完成了由非涉诉主体向涉诉主体的转变。道尔达能源的请求一旦被受理,天合光能即有及时披露的义务。”马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拿到的法律文件显示,数名天合光能的高管也被列为被告。其中,天合光能董事、副总经理曹博的名字出现在诉状中。
“国外的判决在国内也是有既判力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81条规定,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我国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中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于美国的生效判决,中国的法院也是可以受理执行在中国的财产。”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鹏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哪怕在美国没有财产,也不代表国内的高管无需理会美国的诉讼。不过,如果中国法院不认可相关判决,则该判决在中国境内无法执行。
光伏企业欧美拓展频生波澜
中国光伏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获得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今年7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中,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我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的拓展频频生波。
就拿天合光能在公告中提到的WRO政策来说,其全称为(Withhold Release Order),中文一般翻译为美国海关“暂扣令”。WRO由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全称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执行,通常指向通关产品存在所谓“强迫劳动”的情形。其依据是根据美国的国内法the Tariff Act of 1930 - Section 307(19 U.S.C.§1307)规定所有在外国全部或部分由受刑罚的人通过罪犯劳动或/和强迫劳动或/和契约劳动开采、生产或制造的货物,均不得进入美国任何港口,并禁止进口。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海关和CBP在发出暂扣令执行时采取的是“有罪推定”的策略,即企业需要自行举证证明与所谓“强迫劳动”无关。
而在欧洲市场,近期也有较大变动。9月14日,欧盟委员会也提议禁止所谓“强制劳动”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冯德莱恩主席在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欧盟提议禁止欧盟市场上由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无论这些产品是在哪里生产。这引发了人们对光伏企业的担忧,光伏企业的股票在9月15日、9月16日连续大幅下跌。
不过,国内基金机构多数对光伏行业的欧洲拓展保持乐观预期。华夏基金观点认为:“关于欧洲光伏产业链脱钩的担忧,此次欧委会没有列出涉及的国家、地区,相较美国的相关法案力度明显小,且该提案将在生效后24个月后才正式执行。欧洲一直都有光伏供应链自主诉求,但其本土产业链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一刀切脱钩完全不符合其能源危机的现实,因此中短期几乎没有实质影响。”金鹰基金则表示,与此前美国UFLPA相比,该政策宽松许多,我国光伏产品较容易通过。
据统计,欧洲今年前7个月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两成,核能发电量减少12%,电力能源供应的紧张直接推动的欧洲电价的飙升。为了应对高电价带来的不利影响,欧洲的光伏装机市场格外火爆。据英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报道,近些日子每周都有3000余起安装太能能板的施工正在英国家庭的房顶上进行,与两年前的夏天相比翻了足足三倍。据悉,2021年底以来,西班牙、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推出政府补助、减税降费、并网审批加速等政策措施,鼓励分布式光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