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笨功夫的能见”要跟大家聊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
今年是公认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在疫情蔓延、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体制内的“铁饭碗”。中央三令五申“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央企国企也自觉承担起促就业的社会责任。
然而,当我们梳理能源央企近年社会责任报告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员工人数普遍不增反降了?
以“三桶油”为例,中石油从业人数从2017年的152.26万人减少到2021年的117.72万人,降幅达22.68%,年均减少8.6万人;中石化员工人数从2017年的72.5万人减少到2021年的59.3万人,降幅达18.21%,年均减少3.3万人;中海油员工人数从2018年的9.4万人减少到2021年的8.1万人,降幅达13.83%。
不只是“三桶油”,电力央企的员工人数也呈现出下滑趋势。
部分电力央企还公布了近年吸纳就业的情况。如图所示,华能集团2021年吸纳就业人数是高于2019年和2020年的;而国家能源集团则是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增长。
能源央企员工人数普遍减少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近年的“史上最大退休潮”。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7年三次“婴儿潮”。其中以1962年开始的那次为最。而根据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大多数央企干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岁”;大多数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婴儿潮对应的退休潮带来自然减员。
其次是央企拆分与重组。拆分使得能源央企部分员工分流到新成立的央企,如拆分“三桶油”相关业务形成的国家管网集团、拆分国家电网相关业务再与西电集团重组形成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
再次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精兵简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就曾向媒体透露,改革使得央企的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
此外,我们注意到,华能、大唐、国电投等电力央企公布的是“在岗员工人数”。由于历史原因,央企依然要承担广大退休人员的管理费用,因此退休潮只是带来在岗员工人数的减少,而央企实际承受的人员包袱却并未减轻,这也使得其在吸纳就业时有所顾虑。于是近年来“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呼声渐强。
未来能源央企将延续减员态势,还是触底反弹重新扩招,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