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呈现强势爆发的姿态,共计批售新能源乘用车366.2万辆,同比增长119.4%。
新能源的持续火爆,带来的是中国车市的深度重构。新造车企业在“跑马圈地”,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扑,甚至一些已经被市场淘汰掉的车企,借助着新能源的东风,好像也都纷纷焕发出了“第二春”。
车市“妖气”重
死而不僵是为妖,从这个角度看,近期的国内汽车市场上,“妖气”可不小,不少此前看起来生机已经不大的汽车企业,最近又都纷纷“还了魂”。
比如说力帆,此前一度负债数以百亿计,变卖了生产资质(力帆拥有两块“牌照”,其中一块卖给了理想汽车,自己还保留了一块),转让了生产基地,看起来就是一副大厦将倾的状态。但进入2021年之后,随着“骑着白马”的吉利汽车正式入主力帆实业,这家曾经摇摇欲坠的民营车企又被重新拉回了轨道。
2021年年初,力帆实业正式更名为力帆科技,同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推出了新车枫叶80V,多位吉利系高管开始掌舵力帆科技。2022年年初,吉利与力帆科技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睿蓝汽车,重点布局换电市场。
此前,力帆科技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94万辆,同比增长18063.55%。市场向好的同时,力帆科技的整体经营状况也在持续好转,今年上半年,力帆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34亿元,同比增长80.55%(两大核心业务中,汽车业务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3587.23%;摩托车业务收入11.64亿元,同比下降18.32%);归母净利润9932.31万元,同比大增165.58%。很显然,借助换电新能源汽车出行业务,力帆已经迎来发展拐点。
再比如说众泰,经历了数年的高光时刻后,众泰汽车在2020年前后也迅速就陷入了经营困境,上市公司主体进行了破产重组;母公司——铁牛集团被拖累的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旗下多个生产基地先后都被变卖,曾经红极一时的众泰模式正式宣告“覆灭”。
但众泰同样没有真的倒下,就在大家都以为众泰的下一步要么是彻底破产清算,要么是被收购的时候,众泰表示,自己要“复活”了。今年6月,众泰汽车宣布将募资60亿元,进行复工复产,重新进入汽车行业,而这一次,众泰汽车要发力新能源,按照众泰汽车的规划,募资的6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
到了8月,虽然在股市上依旧还“带着帽”,但ST众泰还是有了大动作,8月19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的全资下属企业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将租用原重庆众泰生产线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建一座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的生产基地。此外,在工信部的新车申报名录中,已经出现了江南汽车的小型纯电动车——江南U2,据相关报道,这款车将是众泰汽车重整后的第一款新车。
此外,还有一个就是近期刚刚官宣回归的观致,数日之前,观致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自己又回来了。作为奇瑞汽车十数年前探索中高端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观致汽车曾被寄予厚望,但多年以来,伴随着这家车企的热词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高层调整、长期不温不火的市场表现以及大幅度的亏损。
被宝能收购的初期,观致汽车一度曾迎来过市场“曙光”。但因为宝能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缺乏自主“输血”能力,短暂的辉煌之后,观致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坠落”。拖薪、欠费,被限制高消费,甚至还被官方点名警告(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曾发布过《关于观致品牌汽车消费警示》的文件),整体经营困境可见一斑,行业中曾流传出观致将再一次被抛弃的传言,好在,官方很快就证实了这只是谣言。今年5月,观致汽车给用户写了一封信,表示将解决用户售后服务难的问题,8月底的回归宣言中则表示,全国48家服务网点已经恢复部分售后服务,开始正式营业。
目前,观致汽车官方虽然还没有公布下一步的计划,但重启了服务网点之后,肯定还要有新的产品规划,从当前的行业大势以及母公司宝能汽车要进行电动化转型的企业战略(宝能曾发布过自己的电动车规划,带来了全新的“BAO品牌”和自主研发的xEV平台,旗下的“GX16”电动车项目曾接近量产)看,观致接下来要发力的方向大概率也会是新能源(2021年观致曾申报过一款增程式车型)。
新能源真有“起死人”的神效吗?
新能源市场的持续走俏,确实创造了许多此前看起来的不可能。
首先是帮助自主品牌完成了高端化的逆袭。短短5、6年之前,如果告诉你一款自主车的售价可以超过30万,且还能交出不错的订单,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但现在的事实是,不仅“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已经将主售产品的售价拔高到了30万元以上,不少传统车企目前也都依靠旗下新晋发布的汽车品牌,如智己、岚图、阿维塔等,逐步完成了市场触角的上探,布局的市场基本也都在30万元以上。
其次,盼了多年的自主“超车”成为可能。借助电动化的大趋势,自主车企开启了在小众化市场“觅食”的尝试,电动化带来了新的市场可能性,而在这些新兴的市场之上,抢到先机的自主车企,也有了领跑细分市场的可能性。插混市场成就了比亚迪的风光无限,微型电动车市场上,五菱再次完成了现象级的“表演”,而为了抢占新的商机,目前在电动越野、电动MPV、电动皮卡等细分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既是拓荒也是赌未来,抓住了某一品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就有直线超车的可能性。
新能源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魔力”和“魅力”,但靠着新能源,真的能让哪些已经“濒死”的车企重获新生吗?力帆、众泰甚至是观致汽车,之前都开展过新能源车业务,但效果其实都不太理想,已经被市场淘汰过一次的品牌,真的还有明天吗?
比较早就走上“复活”之路的力帆科技,好像已经证明了新能源“气死人肉白骨”的能力,市场销量暴涨,营收状况也大有起色,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我们其实是可以找找原因的。销量暴涨100多倍的直接原因是此前力帆汽车基本上已经停产,因为对比的基数足够低,涨幅才会如此夸张,事实上,力帆科技前8个月累计销售的新能源车还不足2万辆,远谈不上复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力帆科技的销量中,包含了部分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及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力帆科技对外销售的车型。而且力帆科技还有不少来自B端运营市场的大客户,究竟有多少销量是真正流入了私人市场,官方并没有公布明确的数据。
盖世汽车整理的8月上险量数据显示,力帆科技8月共计售车1445辆,其中使用用途为非运营的销量为28辆。换言之,虽然有了吉利的包装,但力帆科技主打的换电模式前景究竟如何,还有待私人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众泰也一样,虽然有了60亿的“复活基金”,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想要东山再起,最终考验的还是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
新能源消费趋势的兴起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市场机遇,但要抢救一家濒死的企业,只靠这个外因显然还不够,有没有“白马骑士”的助力、可不可以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能不能享受到政策上的扶持等也同样重要,当然,归根结底要依靠的还是自主造血能力,2020年前后消失的一大批新能源品牌已经用血淋淋的现实证明过这一点,熬不熬的住,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