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合光能(SH:688599)子公司天合美国被道达尔能源(法国能源公司,世界500强)起诉索赔一事又有了新进展。
道达尔能源于9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对天合光能提出修改的法律诉讼,指控天合光能未能履行多项合同义务。与7月下旬的公告相比,天合光能本身和几位高管均被列为本案被告。
而这正是美国商务部和国土安全局启动的反规避调查以及WRO(暂扣令)政策的结果。因组件成本增加,天合美国预计损失2亿美元。
不仅在美国,中国光伏产业在扩张欧洲的道路上也面临阻力。
欧洲:亦步亦趋
去年底,美国通过了另类反倾销——UFLPA(美国涉疆法案)的法案。今年,欧盟紧随其后效仿,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该法案6月9日已经对外宣布,9月14日正式落地草案。
2022年6月9日,欧洲议会以“503-6”的高票通过反强迫劳动海关措施决议,要求欧盟各国海关采取措施禁止强迫劳动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目前,相关决议的后续立法正在进一步的推动中,预计将在9月份形成一个更明确的结论。
美东时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完“盟情咨文”后,发布一项立法提案。该提案规定,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
欧盟这份提案直指中国光伏制造业,毕竟,美国“珠玉在前”,2012年开始的反倾销一直打压中国的光伏产业链。而这次欧盟的反强迫劳动法案和美国的UFLPA尚有区别:
美国的法案是受害者有罪论,认定所有光伏企业有罪,需要其自证清白;欧洲则是所有企业无罪论,需要自证没有罪责。
这次的提案让方兴未艾的光伏市场波澜起伏。提案初始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但随着市场担忧情绪加重,上周,新能源集体进入寒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亿纬锂能、锦浪科技等光伏头部企业集体重挫。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9月份商讨出的结论仅停留在提案部分,需要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讨论和同意,才能通过。它将在通过后24个月内生效。
动了谁的奶酪
无论是反倾销,还是反强迫,说到底皆因市场争夺。如今的光伏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潜能巨大,发达国家的需求量更为庞大。换言之,光伏这块蛋糕还有做大的可能。
同时,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各个细分赛道上迅速进军国外的市场。2021年,12家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合计出货140GW,占全球75%以上份额。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国外的光伏企业悬上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2年,光伏企业电池技术集体进入技术的更迭期,TOPCon、HJT、钙钛矿等电池效率转化更高的技术正在占领市场。
有发展就有制约。对于国外企业来说,本国市场被占,留给他们的生存空间则被挤压。技术不够,法案来凑,这也是美国和欧盟接二连三出台各种法案、草案限制中国光伏企业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中国企业夹在苛刻的法案和已签协议之间,处境艰难。以欧洲为例,2022年光伏需求量成倍增长,若提案实施,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将会受到重创。
但从另一层面来说,中国光伏企业有足够的底气和国外周旋。第一,新政策的真正实施时间要在24个月之后。目前,欧盟没有自己的光伏产业链,面对能源紧缺的现状,贸然停止光伏进口不太现实;第二,技术领先。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等关键部件产业化量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若三部委继续出台刺激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对光伏行业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光伏的四起三落
虽然靴子尚未落地,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对内来说,硅料价格高企,技术更新迭代,企业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对外来说,对海外市场的蚕食鲸吞也让诸多光伏厂商面临海外市场的反击。
但在光伏短暂的发展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光伏企业经历过三次起落:
第一次:1997年,“中国光明工程”造就了第一批中国光伏企业,2005年中国光伏企业集体出海,有11家在美国上市,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年产量达到1088MW。产量迅速扩张的背后,中国光伏企业“三头在外”:90%的原料依赖进口,9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90%的核心技术不在手里。随后,欧美推动晶硅原材料价格上升,多晶硅就从40美元/千克涨到了500美元/千克,企业陷入高收低卖的困境,随即失去市场。外部的打压让光伏市场立马枯萎一片。
第二次:2008年,多晶硅再次掀起多晶硅的热潮,被欧美一众厂商坑过的中国光伏企业开始转变策略,和上游合作商签订长协,基本都在3-10年的产量。不幸的是,同年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价格暴跌,中国光伏企业进退维谷。这一年,超过300家光伏企业倒下了。
第三次:2007年陈维平主导的华陆多晶硅装置落地,一举创建了三项世界第一。技术突破后,2009-2012年,中国光伏实现了上中下产业链国有化。摆脱掣肘后,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的地位节节高升,到2011年,中国光伏仅组建产量达到了24.3GW,占全球总产量66%,欧洲51%、美国86%的光伏组建源自中国。
随着中国光伏企业的崛起,欧美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美国排名前三的光伏企业均破产,称为中国光伏企业恶意倾销所致。2011年和2012年,美国和欧盟相继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并认定中国存在严重的倾销行为,以此征收高额的双反税,这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无异于灭顶之灾。2013年,破产的中国光伏企业就超过350家,第一代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尚德电力破产,绥化宝利被法院查封,赛维申请破产保护)。
第四次重新崛起是在2012年,中国出台相关光伏政策。在政府的补贴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光伏的发展如火如荼,2013年-2017年,成为光伏发展的黄金时代。
至今,中国企业在不断出海碰壁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底气应对欧盟所谓的“反强迫劳动法”。不论欧洲是先进行部分地区的限制,还是进行大区域的抵制,中国企业都有相应的应对之法。
但不可忽视的是,光伏产业正在经历又一轮的大洗牌,市场的加速成长不断重塑着现今的光伏龙头。如今,光伏市场已暂时摆脱欧盟“反强迫劳动法”的阴影,小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