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最后一天交易日,光伏、储能、风电等概念全线“熄火”了。
截止发稿,光伏概念股震荡走低。其中,公元股份、意华股份、瑞和股份等跌停,比亚迪跌超5%,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北方华创跌超4%,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等跟跌。
回看今年以来光伏概念已经经历了一轮大起大落。从今年4月下旬的低点到8月中旬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而近月以来开始震荡回撤,数据来看,4月至今,整个板块仍然累涨超26%,不过相较年初以来,整体跌幅超过15%。
值得注意是,据黑鹰光伏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初至9月27日收盘,光伏上市企业整体市值较年初减少3239亿元,降幅7.84%。在137家可统计市值升降的光伏企业中,从2022年初至今,市值整体下降的企业达86家,占比达63%。
截止9月27日,145家光伏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40897亿元,其中市值超过1000亿的企业总计9家,同比去年已减少5家。总市值排在前十位的企业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三峡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大全能源和晶盛机电。
继硅片后
光伏电池片迎涨价潮
虽然光伏板块整体持续萎靡,但行业产业链的涨价潮依旧如火如荼。
此前,光伏概念上游产品硅片报价已经掀起了一轮上涨(目前已缓和),当下在下游需求拉动下,作为中游的电池片的供给也处于紧张中,其价格也加速上涨。其中,9月份以来,通威太阳能已两度上调了单晶PERC电池的价格。
9月5日通威太阳能宣布上调电池片价格。报价显示,单晶PERC 166电池最新报价1.29元/瓦,上涨0.01元/瓦;单晶PERC 182电池最新报价1.31元/瓦,上涨0.01元/瓦;单晶PERC 210电池最新报价1.30元/瓦,上涨0.02元/瓦。
9月27日公布的信息显示,通威太阳能的210尺寸电池片报价1.33元/瓦,182尺寸电池片报价1.33元/瓦,166尺寸电池片报价1.31元/瓦。
同日,中来股份也宣布上调电池片价格,其中单晶N型TOPCon电池(140μm,双面)182尺寸和210尺寸均上涨0.04元/瓦至1.44元/W和1.45元/瓦。
东亚前海证券此前曾表示。国内龙头电池企业虽已复产,但单晶中尺寸电池片的供给仍较为紧张,尽管电池片价格目前处于高位,当前组件厂家采购需求的提升为9月电池片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电池片“逆势”涨价,说明下游旺盛需求使电池片盈利改善,实现了困境反转。
光伏后市怎么走?
中原证券指出,今年锂电设备订单饱满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持续。光伏仍然有大量资金进场,全产业链扩产力度都非常大,叠加TOPCON、异质结等电池片技术路线加快降本速度,迭代加速。美国推动半导体法案,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中长期将受益国产自主可控。风光锂半设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机械行业的主流赛道方向。
银河证券指出,随着光伏各环节互相渗透,行业竞争程度加剧,但是互相作用的结果将带来组件价格的下移,从而触发增量需求利好全行业。硅料下跌周期即将开启,电池环节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方。
国泰君安则表示,电池片涨价反应下游排产提升,需求持续旺盛,行业景气度提升。预计硅料9月产出环比大增20%,下游产业链均同步提升排产15%-20%,电池片将成为主产业链产能最为瓶颈环节,目前一线电池片龙头企业单瓦盈利已至7-9分。此外,新电池技术产能、爬坡、良率等均有不确定性,电池片紧缺时间可能较长。
国金证券此前也指出,2023年全球组件产出有望高于当前市场一致预期的400GW左右达到450-500GW区间,是板块当前较明显的预期差,后续市场对需求一致预期的上修,将边际驱动三类投资机会:a.各企业销量预测上调及驱动板块跨年估值切换;b.行业资本开支及设备订单超预期;c.电池片及一体化组件盈利超预期。
部分概念股一览:
通威股份:公司主要产品为水产饲料、太阳能电池、高纯晶硅。在新能源层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为主导,与此同时专注于“渔光一体” 终端设备发电厂的投资建设及运维管理。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 8 万吨级,太阳能电池年产能 27.5GW,在其中单晶电池年产能 24.5GW。
中来股份:A股最早以光伏背板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来股份主营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光伏背板,光伏电池与组件,分布式系统应用开发与新能源业态创新开发。2017 年,公司光伏背板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2019 年该公司自主研发并量产 N 型 TOPCon 电池,成为国内最早 GW 级量产的 N 型 TOPCon 电池厂商。
亿晶光电:单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多晶硅、石英制品、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单晶炉、电控设备的生产,销售自产产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风能、柴油发电互补发电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承包、转包项目;相关设备的研发和国内批发业务及其配套服务;国内采购光伏材料的出口业务。
隆基绿能:公司在HJT、IBC 等下一代N型高效电池以及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等技术方面储备了大量研发成果,其中HJT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26%。
钧达股份:公司持有捷泰科技51%股权,该公司是国内最先进光伏电池片生产商之一,产能规模在A股上市的独立电池厂商中仅次于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