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接连下挫的油价,赚了大半年容易钱的欧佩克坐不住了。
(公众号hxny3060)获悉,10月6日,“欧佩克+”部长会议一致同意,从今年11月开始,将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下调200万桶/日,几乎完全回吐了今年以来的产量增幅,也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
减产消息发布之后,国际油价应声暴涨。在国庆假期的一周里,WTI油价涨幅超过16%;布伦特油价涨幅则超过了11%,双双创下今年3月以来的单周涨幅纪录。
面对如此大幅度且令人意外的减产,美国方面脸上挂不住了,总统拜登发声称,对“欧佩克+”减产“这一短视的决定感到失望”。
今年7月,拜登曾对沙特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寻求后者在能源生产上的支持。但是“欧佩克+”只是象征性地增产了10万桶/日,如今又大幅减产200万桶/日,宣告了拜登外交行动的失败。
欧佩克大幅减产刺激油价回头上涨,将继续推高通胀,美国方面只能通过更加激进地加息应对,进而增大经济衰退的风险。
此外,欧佩克减产的动作也向全世界宣告,在对欧佩克的影响力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已经弱于了俄罗斯。在这背后,美国与沙特这对传统上的盟友,裂痕已经越来越大。沙特领导下的“欧佩克+”,正在以实际行动来对抗美国及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做法。
限价影响深远
在地缘政治博弈之外,减产的背后自然也有经济的考量因素在。
在决定减产之后,沙特王储本·萨勒曼表示,“欧佩克+”的决定是由市场基本面因素推动的,该组织需要在市场极度波动的时候采取积极行动。而该组织秘书长则表示,减产是基于全球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种种迹象做出的决定。
在欧佩克减产前,国际油价经历了罕见的连续暴跌。布伦特油价从八月末105美元/桶暴跌至9月末的84美元/桶,跌幅超过20%;WTI油价更为惨烈,从八月末的97美元/桶跌至9月末的76美元/桶,跌幅超过21%。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大机构对于油价的未来,也从此前偏乐观转向偏悲观。国际能源署(IEA)在9月份的月报中,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为200万桶/日,较此前预期减少约11万桶/日,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970万桶/日。
需求削弱,意味着油价下降,也意味着欧佩克成员国的收入会降低。沙特阿拉伯的初步预算报告称,尽管上半年沙特获得了779亿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402亿)的预算盈余,但需要对今年末至明年的收入下降做出准备。
也是因此,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选择了稳油价: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无视了美国和西方对全球经济陷入危机的警告,毅然决定减产。
同样也有分析认为,“欧佩克+”选择减产,是在回应美国等国家对俄罗斯的原油限价和制裁打压动作。
“长期以来,原油定价权是掌握在生产国手中,而不是消费国。一旦美国对俄罗斯限价落实,那么‘欧佩克+’就会担心,这种行为在以后成为常态,会损害欧佩克在石油市场的权威地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长期收入。”一位石油行业的分析人士告诉(公众号hxny3060)说。
说白了,“欧佩克+”所担心的,正是目前这套围绕在他们身边的石油市场游戏规则遭到破坏。尽管限价政策并没有得到如中国、印度等亚洲消费大国的认可,但这个头一旦开启,将会给欧佩克的头顶悬上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美国政府也不是善茬,作为对欧佩克减产的回应,有消息称美国两会正在寻求推动《禁止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NOPEC法案)。这一法案曾延宕20年之久,在欧佩克宣布这一轮减产之后又重新被提出。
该法案的前身,曾在一百多年前瓦解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帝国,而一旦在未来获得两会的通过、总统的签署,将赋予美国政府以反垄断为由起诉产油国的权利。
而届时,本就关系脆弱的美国和欧佩克,将迎来更加尖锐的矛盾。
美沙分崩的背后
美国与欧佩克的领导者——沙特阿拉伯之间,曾是亲密的“盟友”和“伙伴”。
美国与沙特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前者用安全保证换后者的石油。这一基本原则由二战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沙特阿拉伯创始人伊本·沙特在1945年确定。
自那之后的70多年间,美国为沙特提供战略安全保护,沙特则为美国开放国内巨大的石油资源。期间双方虽然偶有摩擦,美国一直在以人权问题为由指责沙特,沙特也曾发动过全球石油危机,但这一关系的基本逻辑始终没有改变。
进入21世纪,真正改变双方之间力量均衡的,是美国发起的“页岩油革命”。凭借着水平井的大规模应用,美国的原油产量快速上升,并在2018年超过1000万桶/日成为了原油净出口国,与沙特、俄罗斯并列为全球原油产量最高的国家。
页岩油革命之后,美沙两个传统盟友出现裂痕。2001年的“9·11”事件的参与和发起者,有不少是沙特人;2018年,美国记者卡舒吉被谋杀,幕后黑手则被认为是沙特王储本·萨勒曼。
在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竞选期间,曾公开对沙特表示过强烈不满,并承诺对沙特谋杀美国记者卡舒吉进行报复。2021年拜登正式成为总统后,虽然并没有兑现这些承诺,但与沙特之间的关系在渐行渐远。
特别是在今年以来,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美方与沙特的地缘政治对手伊朗互动频频,拜登持续推动新伊核协议的动作,导致了沙特的不满。
而在博弈的另一边,俄罗斯不仅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至关重要,也在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俄罗斯不像美国,不仅不会对沙特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在伊朗核协议的谈判中也愿意与沙特进行沟通。
在不久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俘交换中,沙特王子作为第三方调停者进行了积极斡旋,展现出了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关系。此消彼长之下,以沙特为“带头大哥”的欧佩克各成员国,没有参与美国发起的对俄制裁,在诸多能源问题上更是愿意配合俄罗斯。
也是因此,此次超大幅度的减产,可以看作是欧佩克对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的一次“抗议”。在国际政治大博弈下,这只是个开始,欧佩克产油国与美国的裂痕将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