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再度对价格高企的硅料出手,这次是动了真格。10月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下称“三部门”)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要求相关单位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
目前上游硅料价格过高已经“伤害”到了下游企业。谈到当前的硅料价格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个题无解,年初预测3月底下调价格,四月预计6月底下调,七月开始预计最快9月,现在看来,当初的预测都是下游厂家给自己打的强心剂。上游涨价会往下游组件价格传导,每个环节都会涨,包括硅片和电池,组件生产的环节最难,当价格到了一定程度,市场就接受不了了,比如央企投资某项目,收益率卡在7%,满足不了就审批不过去,所以需求就会下降,导致组件停产,才会倒逼着上游降。”
有专家表示,国家三部门的这次集中约谈,也表明了官方的一个明确的导向,硅料的价格要逐渐下调,不能再继续疯狂上涨。未来硅料价格将逐渐企稳,明年初可能会迎来市场拐点。
组合拳调控硅料价格
早在今年8月24日,上述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次约谈也是三部门针对上述《通知》的后续动作,根据《通知》的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为促进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对于本次约谈的目的,上海有色网光伏资深分析师史真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多晶硅当前的利润太高,占据着行业大部分的利润,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国家三部门的这次集中约谈,也表明了官方的一个明确的导向,硅料的价格要逐渐下调,不能再继续疯狂上涨。官方集中约谈多晶硅骨干企业,会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调控会更有效果。
除了上述举措外,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宣布暂停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的公告。上述机构表示,近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供应链价格持续震荡上涨,冲击晶硅光伏产业稳定运行。为避免安泰科采集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
硅料价格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下游企业。史真伟表示,目前,下游组件企业停工率约为30%,硅料价格过高,加上终端价格的压制,大大压缩了中间环节企业的利润,由于硅料供不应求,国内硅片和电池片也出现了短缺,所以一些企业自动降低了开工率。
市场价格何时迎拐点?
从目前来看,硅料价格还在高位徘徊。PVInfolink于9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单晶致密块料主要价格维持每公斤人民币303-306元范围,整体价格趋势趋于平稳态势,散单价格仍有较高位置成交,但是主流价格区间已经逐渐平稳,硅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下降,而且买方心态处于持续调整变化的阶段,对于10月硅料有效供应量的增幅信心充足的预期下,抢购或囤货现象陆续消退。
多晶硅近期产量有所回升,对于稳定市场价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SMM统计,9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7.62万吨,环比8月增长近23%,国内多晶硅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硅料供应紧缺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缓解。一方面随着限电影响的结束以及部分检修厂家的复产对多晶硅供应形成一定支撑,其中新特能源、四川协鑫、东方希望等一线厂家的恢复生产对多晶硅带来了约9000吨的增量。另一方面,新建产能的顺利爬坡亦带来了供应的增长,其中协鑫、内蒙新特、青海丽豪等厂家带来约7000吨的供应增量。
PVInfolink也分析称,硅料环节新产能在即将到来的四季度继续提升,而且季度环比提升幅度继续扩大,终于将在Q4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期。9月硅料整体供应量环比提升,有效增量主要集中在下旬,9月最后一周上游主要大厂之间已经陆续开启新订单的洽谈和签订,确保生产环节得以连续和稳定运行。
硅料何时会迎来市场拐点?史真伟分析,目前硅料价格已经月度连涨了一年多,从目前来看,10月份迎来拐点比较难,因为10月份的大单基本上已经签完,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动。11月和12月份的走势,需要结合市场装机量来分析,看年底是否会出现装机潮。目前业界公认的价格拐点是明年初。
在价格走向平稳的同时,硅料产能过剩风险也需要企业提高警惕。史真伟表示,在高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企业扎堆进入硅料行业。建设一万吨的多晶硅产线,前期要投入将近10亿元,硅料产业技术壁垒高,且投资周期较长。很多企业盲目建设,没有感受到后续的市场风险,现在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从目前来看,多晶硅扩产速度远高于光伏行业装机量增速,行业发展速度并不匹配,所以国家要提前管控,提醒一些市场后入者,不能盲目进场,上下游要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