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64岁的舒印彪挥别挑灯奋战过1413个日夜的华能集团总部大楼,隐入长安街节前流光溢彩的夜幕之中。按照我国现行退休制度,他是最后一位挂靴的“50后”电力央企董事长,也是站完最后一班岗的“50后”普通电力职工。随着他远去的背影,中国电力行业波澜壮阔的“50后”掌舵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两网五大”先后诞生过14位“50后”掌舵人。他们是:李小鹏、王炳华、刘振亚、陆启洲、李庆奎、曹培玺、黄永达、云公民、朱永芃、乔保平、赵建国、刘顺达、陈进行、舒印彪。
最早登台的李小鹏、王炳华曾与“40后”前辈们一起合奏“厂网分开”的改革交响曲,最后谢幕的舒印彪则跟“60后”后浪们一道弄潮于“双碳”新时代。如今,他们中有的更上层楼,有的黯然落马,还有的人已作古,但更多的则是以退休老干部身份继续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光发热。
“50后”掌舵人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出生在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英雄的50年代,东方红的旋律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基调;他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在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热潮中毅然选择留守,用青春与热血在中国大地上书写春天的故事;他们于世纪之初开始掌舵,迎着加入WTO的东风,带领中国电力行业乘风破浪走进新时代;而当他们准备卸任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他们亲手培养的后辈已足以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音。
“50后”时代可以“扩规模”作为关键词。从2002年底的不到3.6亿千瓦到2022年8月底的24.7亿千瓦,短短20年发电装机容量跑出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从0到“17直15交”,特高压输电网络为电力大规模远距离运输贡献中国智慧。“扩规模”是“50后”保障能源安全的时代使命,也是“60后”接棒者在双碳新时代“调结构”的前行基础。
激荡二十年,光荣属于这些奋斗台前的“50后”掌舵者,光荣更属于千千万万在幕后为共和国电力事业奉献半生的“50后”平凡电力人!
浮沉十四人
2002年12月,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50后”李小鹏、王炳华与“40后”翟若愚、贺恭、周大兵分掌五大发电集团帅印。
1959年6月出生的李小鹏担任华能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在14位“50后”掌舵人中,他既是最早登场的两人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人,还是唯一升任正部级干部的一位。分家时华能获得“五大”中最优质的资产,这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先天优势在他掌舵期得以保持并扩大。2008年5月,李小鹏调往山西,成为一名地方大员。如今,他已官居交通运输部部长。
1954年10月出生的王炳华担任原中电投总经理兼党组书记。14人中,他是最早登场的两人之一,也是执掌“两网五大”时间跨度最大的一位(2002年12月执掌原中电投,2018年1月于国家电投退休)。不过,2007年2月王炳华曾调任原国家核电董事长兼党组书记,直到2015年5月原国家核电与原中电投重组成国家电投时他才重回“五大”,而他执掌的国家电投成为“五大”中唯一拥有核电牌照的一家。此外,王炳华也是最早交棒的“50后”,2018年1月钱智民接替了他在国家电投的职务,从而开启电力央企的“60后”时代。
第三位登场的是1952年8月出生的刘振亚。2004年10月,他从“40后”赵希正手中接棒,出任国家电网总经理兼党组书记;2013年5月该公司设立董事会后,他担任董事长兼党组书记,直到2016年5月退休。刘振亚对中国电力行业影响巨大。他带领国家电网从世界500强第46位跃升至第2位,这是中国企业目前达到的最高名次;他被外界称为“特高压之父”,这项中国原创、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如今不仅是与高铁齐名的“中国名片”,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他还为中国电力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4人中的曹培玺、陈进行以及“60后”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等都曾是他在山东电力局的下属。
第四位登场的是1955年8月出生的曹培玺。2006年10月,他接棒“40后”贺恭,出任华电集团总经理兼党组书记。两年后,李小鹏调任山西,其华能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两项职务分别由曹培玺和黄永达接替,前者担任总经理兼党组副书记,后者担任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2017年4月华能设立董事会后,曹培玺担任董事长兼党组书记,直到2018年11月退休。曹培玺是14人中实际执掌“两网五大”时间最长的一位(12年零1月)。他掌舵华能的十年间,该公司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领先地位,直到2017年被新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超越(原国电集团与原神华集团合并)。目前中国共有三家电力装机容量破2亿千瓦的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其中华能是唯一没有依靠合并重组达成这一目标的一家。
第五位登场的是1951年6月出生的陆启洲。王炳华入职原国家核电期间,由他执掌原中电投。原中电投在分家时资产实力相对最弱,但陆启洲另辟蹊径带领该公司入局当时还十分冷门的光伏发电行业,使其在“调结构”方面领先了同行一个时代。如今国家电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和光伏发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
2008年“两网五大”迎来第一轮人事变动潮。14人中有5人于这一年份登场,即李庆奎、黄永达、云公民、朱永芃、乔保平,而这5人中目前有2人落马1人去世,不免令人唏嘘。
1956年3月出生的李庆奎最先登场。2008年3月,他接棒“40后”周大兵,出任原国电集团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三个月后,曹培玺调入华能,其华电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两项职务分别由云公民与李庆奎接替,前者担任总经理兼党组副书记,后者担任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2013年11月华电设立董事会后,李庆奎担任董事长兼党组书记。2016年6月,他又调任南方电网董事长兼党组书记。李庆奎是14人中执掌企业最多的一个(3家),也是已落马的两人之一。2019年10月,他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此前,李庆奎于2018年8月交棒“60后”孟振平。
其余四人于2008年6月16日同日登场。
1957年11月出生的黄永达与曹培玺分担了李小鹏的华能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两项职务。2017年4月华能设立董事会后,黄永达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兼党组副书记,成为曹培玺的副手,直到2018年7月到龄退休。曹培玺与黄永达是“两网五大”中合作时间最长的一对老搭档(10年零1月),他们带领华能延续了李小鹏时代的荣光,并为之后舒印彪时代的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1950年9月出生的云公民与李庆奎分担了曹培玺的华电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两项职务。云公民是14人中为数不多的非电力出身者,此前他一直在内蒙古、山西等能源大省担任地方官员,后一度出任原神华集团党组副书记兼副董事长;他也是唯一获刑的一人,2022年6月以受贿罪被判死缓。此前,云公民已于2013年11月到龄退休,同月华电设立董事会,老搭档李庆奎开始董事长、党组书记一肩挑。
1950年4月出生的朱永芃与1955年12月出生的乔保平分担了李庆奎的原国电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两项职务。朱永芃是14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13年5月到龄退休后,原国电集团于当月设立董事会,乔保平开始董事长、党组书记一肩挑。朱永芃还曾兼任子公司龙源电力董事长,在他的支持下,该公司比原中电投更早开启向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龙源电力自2015年起稳居全球最大风电开发商之位。
乔保平的职业生涯在2017年11月迎来巨大飞跃。当月,原国电集团与原神华集团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乔保平便由原国电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变身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前者只在“五大”中装机规模第二、营收第四,后者却头顶“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公司”“全球最大火力发电公司”“全球最大风力发电公司”“全球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四大光环,今年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家闯进世界100强的发电央企。乔保平于2019年3月交棒“60后”王祥喜。两年后,他因病在京去世,享年65岁。
第十一位登场的是1958年出生的赵建国。2010年1月,他接棒“40后”袁懋振,出任南方电网董事长兼党组书记。2016年6月,他与李庆奎对调,接任华电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两位前任、掌舵华电8年的云公民和李庆奎相继落马,使得赵建国的接手多少有些收拾残局的意味。他于2018年11月交棒“60后”温枢刚,后者前不久又接替舒印彪执掌华能,成为目前掌舵“两网五大”企业最多的“60后”。
第十二位登场的是1955年1月出生的刘顺达。2010年2月,他接棒“40后”翟若愚,出任大唐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至此,中国电力行业告别最后一位“40后”,正式进入“50后”全面掌舵时代。从2002年12月开始掌舵,到2010年2月全面掌舵,“50后”花了7年零2个月;相比之下,“60后”从2018年1月开始掌舵到2022年9月全面掌舵,仅仅花了4年零8个月。“50后”的早熟及其与“40后”长期并肩作战,保证了中国电力事业这艘巨轮过去二十年的平稳快速航行;而剧变的“双碳”新时代则催生出“60后”的快速成长和创新思维。
第十三位登场的是1955年6月出生的陈进行。2013年4月,他出任空缺半年的大唐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一职,此前刘顺达已于2012年10月调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任上,他背负沉重压力一直试图解决前任们留下的煤化工难题,而大唐煤化工板块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首次实现整体盈利。陈进行于2018年8月交棒“60后”陈飞虎,后者曾是2002年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时设计分家方案的负责人、国家电力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和总经济师。
最后一位登场的是1958年7月出生的舒印彪。他于2016年5月接替刘振亚出任国家电网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并于2018年11月交棒“60后”寇伟;又于2018年11月接替曹培玺出任华能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并于2022年9月交棒“60后”温枢刚。舒印彪是14人中唯一一位院士,去年他的院士科研团队曾发布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他也是跟“60后”并肩作战时间最长的一位,可谓最像“60后”的“50后”掌舵人:他率领华能拿下中国第四张核电牌照,从此改变中国核电行业牌照获取逻辑;他凭借院士、政协委员、IEC主席三重身份,在更广阔的舆论场积极扮演新能源领域意见领袖角色。
激荡二十年
“50后”是幸运的,很少有一代人能像他们那样用二十年时间引领一个行业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史诗级的飞跃从公司治理和电力发展两个维度展开。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及其排名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过去20年,在国家电网的引领下,中国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在数量上对美国的逆袭。
早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的2002年,中国还只有1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排名最高的原国家电力公司也仅位列第60名,进入世界100强的企业不过原国家电力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三家。排行榜上绝大多数企业均来自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但2022年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大陆(含香港)有136家公司上榜,加上中国台湾地区共有145家榜,连续3年位居各国之首,而美国仅有124家公司上榜;中国排名最高的企业是国家电网(第3位);世界前10强中,中美各有4家,平分秋色;世界100强中,中国有35家,超过美国的33家,其中仅电力行业就有国家电网(3)、山东能源集团(69)、国家能源集团(85)、南方电网(89)、中国电建(100)5家上榜。
“两网五大”征战世界500强的历程是过去20年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每年世界500强排名是以前一年公司营收为标准,2002年底成立的“两网五大”从2004年起首次纳入榜单。2004年,7家企业仅国家电网一家入榜,排名第46位;2005年,南方电网紧随国家电网之后入榜,排名第316位;2009年,华能成为首家入榜的发电企业,排名第425位;2010年,“两网五大”迎来两大突破,国家电网首次闯入世界前10强(第8位),而大唐和原国电也继华能之后进入榜单;2012年,随着华电和原中电投入榜,“两网五大”从此进入全员上榜的新时代;2016年,国家电网冲刺中国企业目前最高排名(第2位),南方电网则成为第二家闯入世界100强的中国电力企业;2022年再迎新突破,国家能源集团首次闯入世界100强,“两网五大”呈现出1家前三甲、3家100强、全员500强的新格局。
过去20年“两网五大”企业竞争力提升建立在中国电力行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之上。
2002年下半年起,我国出现严重的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当年底开启的电力体制改革催生“两网五大”,发电侧竞争态势初步形成,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电力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后20年,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电力需求也水涨船高。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驶入增长快轨。200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3.57亿千瓦,截至2022年8月底这一指标已飙升至24.7亿千瓦。其中2013年中国就以12.58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并不断扩大优势至今。
中国发电量也随之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02年我国发电量仅有16540亿千瓦时,2021年这一指标飙升至85342.5亿千瓦时。其中2011年中国就以47001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优势保持至今并不断扩大。
囿于时代与国情,过去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跨越式增长主要依靠火电。不过,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尤其是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也蓬勃发展起来。水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底的1.17亿千瓦增长到2022年8月底的4.0亿千瓦,发电量从2005年底的3964亿千瓦时增长到2021年的13390亿千瓦时;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22年8月底的3.4亿千瓦,发电量从2005年的16亿千瓦时增长到2021年的6526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几乎忽略不计增长到2022年8月底的3.5亿千瓦。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居全球第一,且发展势头强劲。
激荡二十年,是“50后”与“40后”、“60后”携手领航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20年,也是包括广大“50后”在内的全体中国电力人共同奋斗的20年。如今,接力棒递交到“60后”掌舵人手中,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他们将带领中国电力事业创造怎样的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