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大势所趋,市场热点频现。
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受到光伏组件龙头的争抢,百亿、千亿级大订单层出不穷。例如9月初晶科能源与通威股份签订1033亿元“多晶硅史上最大订单”;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正式开启,其回收价格从2020年中的120-150元/度,涨到了2022年的约400元/度,两年翻了一倍。在较极端情况下,回收折扣系数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受此刺激,陕煤出手了!
一手以182亿元的金额成为“陕西国企单笔且产能最大”的硅料投资;一手与天奇股份(002009)合作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与曾经瞩目的借道投资或直接投资不同,这一次是“自己干”!
入硅:“下游火爆”中的预期看好
公开新闻来源是:陕煤集团子公司黄陵矿业公司“黄陵硅基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顺利通过评审。
新闻显示:该项目拟选厂址位于黄陵县双龙镇境内,项目总投182亿元,占地2513亩,建设规模为10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20GW单晶方棒+10GW单晶硅片,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14亿元,年利润总额119亿元。
单看这么高的利润表现,可以初步判断非常赚钱。但我们要先从产业链角度分析陕煤为什么入局硅基新材料。
对于硅基新材料产业链,陕煤此次的投资项目处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为各种硅基材料,主要包括绝缘体上硅、碳化硅、有机硅、微晶硅等,下游主要应用为半导体制造、光伏电池制造、特种玻璃制造及锂电子电池负极制造等。
范围缩小至工业硅产业链,陕煤此次的投资项目又处于产业链上游及中游,其产品涉及了“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的完整单晶硅制造流程。其在下游应用于光伏电池组件与芯片,2020年消费占比分别为80%与20%,可见,光伏是重头。
光伏行业景气度不用多言, 一方面是巨头纷纷抢票,2020年以来共有87家企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一方面是下游疯狂成长,下游组件出货量TOP4近五年营业总收入与市值呈爆发式增长。
我们的感受是,“下游疯狂成长”倒逼出了“巨头纷纷抢票”。而纵观整个硅料市场大赛道,情况却颇为复杂。
1、硅料市场火爆,硅原料价格攀升
2021年硅料供给紧俏,工业硅(金属硅)价格在2021年第四季度创十年新高,今年7月,以工业硅为核心原料的多晶硅价格已涨至28.4万/吨,为近十年来高位。
原材料价格相应而涨,国产石英砂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二季度,累计涨幅110%。如果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将是一个掣肘因素。但相较2021年第四季度,目前工业硅价格已经有所回落。产业研报预计今年工业硅价格将处于相对低位。
2、长期看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为解决硅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产业的压迫,硅料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中国光伏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硅料需求约为60-75万吨,而浙商证券报告预估 2022年全球硅料有效产能90万吨。由此看来,硅料行业可能存在阶段性供给过剩,价格回落的可能。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我们注意到,陕西在上游硅材料产业已有不少布局。
相比之下,陕煤此次入局将成为陕西国有企业单笔产能最大的硅料项目投资,选择在行业“最”景气的时候入局,陕煤的硅料赛道之路将如何?我们虽无法预见变幻莫测的行业发展,但作为陕煤“崭新一步”,我们对此抱有期待。
电池回收:退役电池中的“蓝海市场”
公开新闻来源是:9月7日,天奇股份(002009)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及废旧动力电池及电池废料回收再生利用领域内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
市场容量更是可观,《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预计2026年中国理论废旧锂电池回收量将达到231.2万吨,理论市场规模将达到943.2亿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退役高峰”将至。动力电池寿命通常在5-8年,按照报废时间推算,即将迎来报废高峰期,预计2022-2026年将产生报废动力锂电池合计486.5GWh。而回收处理后的废旧动力锂电池及其材料最终可重新应用于锂电池领域或粉末冶金等领域。
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所说,“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的,目前我们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技术上已在其子公司邦普循环得到印证。
2、原材料价格催化。金属价格从2020年末便进入上升通道,受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驱动,上游金属普遍出现较大涨幅。而动力电池回收无论从环境保护或经济效益角度来看都将是必然选择。
随之而来的市场反应十分迅速。
1、大小巨头纷纷入场。格林美、比亚迪及宁德时代等靠近新能源产业链端的巨头企业抢占先机开展布局,格林美2021年实现营收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4.83%、123.82%。
2、相关企业数量激增。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新增2.44万家,同比大增635.17%。截至2022年3月,国内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到4.06万家。
3、退役电池遭疯抢。退役电池价格达到“一天一个价”,某款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甚至从去年的150元/kWh上涨到了500元/kWh,涨幅高达3倍,回收价格出现“倒挂”,部分企业甚至提出“只要是特定品牌的电池,有多少、要多少。”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新兴产业都具有的市场机制还未成熟、体系尚不健全等通病,但就陕煤此次合作方选择来看,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天奇股份第二大主营业务,其“锂电池循环事业部”2022年上半年收入已达8亿元,子公司天奇金泰阁则入选“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
开辟航道:陕煤转型进行时
从一直追求转型的角度讲,或许此时是陕煤的最佳时期。理由如下:
1、预期确认:硅料下游聚焦光伏半导体,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影响下,全球光伏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全球及我国光伏用多晶硅需求在乐观情况下分别为110.89万吨、36.96万吨,中国企业已占据世界多晶硅供给主导地位,市场巨大。
预计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亿瓦时,2021年至2030年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
2、成本优势:对于硅料投资,在现有主流工艺中,电力还原是制取高纯晶硅的关键环节,2021年工业硅成本大致在3.7-4万元/吨,其中电力成本占比30%。这也是国内多数硅料产能聚集在新疆、内蒙古、四川和云南等低电价区域的原因。陕煤可以利用现有煤电优势,为自己生产上游硅料降低成本,既可以联动隆基,护航隆基发展,也可以拓展自身利益。
3、决策优势:在最近几年,陕煤集团没有明显的投资失败,显然从其内部团队和外部协作力量上看,已经做到了充分理性。
在这一方面,很多媒体都有梳理,主体是陕煤集团与上市公司陕西煤业(601225),详情见下表。
我们重点看几项投资:
如:投资隆基。陕西煤业今年上半年出售隆基绿能部分股份使投资收益增加29.16亿元;另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97.39亿元(主要是投资隆基绿能的会计核算方法变更,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幅较大),使净利润增加94.91亿元,占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的38.59%。
如:投资赣锋锂业。朱雀新材料基金早在2019年三季度便进行6次加仓,持股2.9%,建仓价仅12港元,随后频繁进出赣锋锂业,2020年一季度末持股比例高达28.13%,2021年二季度开始逐步减仓,彼时股价到达120港元,浮盈50亿。
如:曾经持有铂力特。2020年三季度买入390万股,成本合计约3.3亿元,202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清仓,减持金额合计超6亿元,浮盈2.7亿元,投资回报率达80%。
此外,被媒体称为“股神”的陕煤集团当前直接控股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陕西煤业、陕国投A(000563)、建设机械(600984)、北元集团(601568),同时陕煤集团也没有错过一级市场投资,旗下多只基金投出了珠海冠宇(688772)、高测股份(688556)等上市公司。
从陕煤的历史投资中,可以明显看到集团“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零碳转型”的战略一直得到了坚持,此次全面切入新能源产业,仍然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