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石化浙江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在宁波正式上岗,并网投运。不久前,中石油首座太阳能供电的加油站也落户北京亦庄。
除了“两桶油”都在加油站添了新装备,积极向绿色运营转型,中海油也提出将投资约200亿元用于福建地区海上风电建设。
在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下,“三桶油”上半年营业收入等指标实现正增长,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时,三家公司都在按下了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加速键。
转型各有节奏
“三桶油”虽目标一致,都是要聚焦新能源,但侧重点仍有不同。
1、中石油
作为“三桶油”中的老大哥,中石油涉猎的新能源业态最为宽泛。目前新能源业务涵盖地热、风光气电融合发展、氢能产运储用全产业链、动力电池及充换电业务,以及CCUS技术研发等。
中石油目标亦最为宏大。2019年和2022年,中石油先后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计划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中石油两次更新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印证争取用20多年时间,再造一个绿色的中国石油的决心。
今年下半年,中石油加快了在吉林、玉门、新疆、塔里木油田光伏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海南、广西、江苏等一批风电项目取得突破。
2、中石化
中石化在三年前立下了“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旨在打造从上游到下游贯穿的“氢能全产业链”。
中石化在发展氢能上具有三大优势。首先,其化工副产品可以为制氢提供充足来源。其次,在气液储运方面,中石化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其建成的“巴陵-长岭”氢气输送管线已平稳运营6年,全长42公里,是国内最长氢气输管线。此外,中石化在于氢能终端也形成优势,其已建成83座加氢站,全年氢气加注量超过800吨。
3、中海油
中海油的新能源规划则更加清晰明确:靠海吃海,发展风电。
海上风电是中海油重要的新能源布局。2021年10月19日,中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成立新能源分公司,统筹海陆风光发电等新能源业务。
“十四五”期间,中海油计划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10GW,装机150万千瓦。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布局海上风电施工等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仍是初入局者
在“三桶油”各自的历年年报与半年报中,目前仍然没有单独关于新能源板块的数据。他们在新能源领域可能仍处在投资布局阶段。
据国资委官网文章,2021年,中石油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同年,中石油建成投产2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而2021年我国 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中石油光伏发电量在全国光伏发电量中占比是0.000074%,这颠覆了中石油在能源中的“巨无霸”形象。
在2014年新能源投资因亏损剥离解散后,重新回到新能源阵地的中海油亦算是新人。中海油曾于2019年试水风电业务,具体方式是斥资20亿元成立了融风公司,但当时已错失了2018年的海上风电核准大潮,借力这股核准浪潮,中广核、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已经成为海上风电开发的佼佼者。作为后进者的中海油,还曾与国家电投签订过合作协议。去年,国家发改委明确2021年起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不再补贴,2022年起对海上风电项目不再补贴。近两年,中海油加大对海上风电的投资力度,补贴红利期却已过去。中海油在风电市场竞争中能否占据主要席位仍是未知数。
最后是中石化,为了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等项目落地,中国石化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预计今年在营销及分销板块支出237亿元,但其旗下的5家氢能源公司皆没有披露盈利情况。而据2022年上半年氢能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绩单显示,制氢、注氢、储氢及应用氢气的代表性上市公司均存在因业务成本高导致利润下降、亏损问题。
迎难而上,选定氢能
氢能是能源转型中备受瞩目的一环。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但目前不少氢能公司面临因业务成本高导致利润下降的问题。研发方面的高投入和氢能设备应用尚不具备规模,都让不少能源企业对这片万亿蓝海望而却步。
氢能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三桶油”相比其他氢能公司具有重要优势。首先,“三桶油”拥有可作为制氢原料的化石燃料。其次,已有储运氢能装备、终端设备投运,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均已建成输氢管道;三家公司都能够在加油站基础上拓展运营加氢站。此外,“三桶油”当前良好的业绩是其投资发展氢能的重要保障。这些让三家公司有在底气氢能领域迎难而上。近期,“三桶油”皆透露氢能业务进展与规划。
8月,中海油自主研发的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促进制氢设备国产化替代;9月2日,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瞄向“中国第一氢能公司”;9月27日,中石油在上海的第二座加氢站投入使用,为动车与公交提供加氢服务。
“三桶油”密集布局氢能,也是符合政策导向。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氢能产业体系。另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报告显示,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此外,政策补贴已落在实处。10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数据,在2018年—2020年期间,有2317辆氢车已享受10.2亿元补贴。
在政策利好下,氢能赛道火热。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表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中央企业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在诸多央企布局氢能产业链的带动下,加快了氢能时代的到来。
“双碳”目标在前,能源转型在后,发展氢能是“三桶油”转型新能源的表现之一,未来,还会有更多清洁能源纳入能源巨头们的视线。在“3060”目标下,新能源市场前景可期,“三桶油”肩负国家开拓新能源重任,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将越来越多战略资源投向新能源领域,朝着各自的新能源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