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自游家NV突然宣布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7.88-31.88万元。
一些你没听说过名字的新车,搭上新能源版本后,售价直指30万元,从价格上进入豪华车的范畴。
一款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品牌SUV,如果是燃油车,卖10万元就不错了,现在一举来到30万元级别,达到了豪华车的门槛。
用网友的话就是“ 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因为自游家推出的是新能源(主要为纯电BEV和插混PHEV,增程版也算PHEV的一种)版本。
自游家只是一个案例,9月底上市的飞凡R7售价也在30万元级别。仿佛不卖30万元,都对不起新能源车这个品种了。
新能源增长迅速,9月份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这比国家的规划—2025年占比25%提前了3年多。
不管网友怎么评价,新能源车价格越来越高,这也难以阻挡新能源车的火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9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456.7万辆,同比增1.1倍。其中,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
新能源车不仅成为车市的最大亮点,也帮助我国实现 “弯道超车”、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这种“新能源车盛世”让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强国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企的亏损却越来越大,这让火爆的新能源车产业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
新能源车越来越贵,超出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力
如果你只有10万元的预算,新能源车其实没什么选择,普通消费者能入眼的车型基本在15万-40万元之间,30-40万的车型层出不穷,40-60万元的车型也不少。
以知名的比亚迪为例,之前超过10万元的燃油车很难卖出去,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几乎没有低于10万元的,在9月份就卖出了20多万辆。
新能源车价格涨个不停。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不知经过了几轮涨价。
根据汽车之家的统计,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整体价格指数为98.52,市场交易均价为18.07万元,较去年同期涨1.0万元,环比上月涨了1400元。
其中,纯电SUV细分市场的价格指数为100.51,细分市场整体均价为21.89万元,环比上月涨了100元。
这种变化近两年尤为明显,以比亚迪的旗舰SUV唐为例,2018款2.0T 燃油版的售价为12.99万起,到了2022年,唐DM-p的最高售价已经达到33.98万元(含选装配置),足足增加了21万元,而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定价被认为是比较厚道的。
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没那么有钱。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末,中国无车家庭户数仍占58.33%,有车家庭只占41.67%;在全部有车家庭中,车型价位在20万元以下的比例是81.2%,也就是说,拥有20万元以上价位车型的家庭只占有车家庭的18.8%,占全部家庭户数的7.8%。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仅为29975元;总理都说,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今年上半年的上险数据显示,10-20万车型的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46.1%,加上5-10万元区间,两者就占到了65%。
因此,大多数人是没法消费20万级别车型,更不用说30万元以上的。
面粉比面包贵,车企亏损越来越多
一般而言,车价越来越贵,那车企们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才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机构最近做的一份关于新能源车企盈利情况的统计报表显示,单车售价超过30万元的岚图汽车,每卖一辆新车亏损12.99万元,威马单车亏损12.1万元,蔚来单车亏损9万元,零跑每卖出一辆车净亏损7.9万元。
小鹏汽车的单车亏损6.4万元,哪吒汽车则为4.38万元,极氪的平均售价超过30万元,但单车也亏损3.99万元,理想汽车单车亏损1.06万元。
新能源车企普遍属于新创企业,亏损几年属正常情况,但这么多车企亏损,有的持续多年一直亏损,而且亏损额越来越大,成为新能源车“阿喀琉斯之踵”。
比如说, “蔚小理”们都已经成立近10年,亏损不仅没有减小,反而在扩大之中,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了45.70亿、44.02亿、6.29亿元,窟窿越来越大。
不要以为随着销量规模的扩大,能很快实现盈利。一家头部的新能源车企业今年预计能完成30万辆,够多了吧!但其负责人也曾透露,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在长期不能盈利的情况下都不可持续,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当然,也有特斯拉、比亚迪等个别企业盈利,但纵观全球也只有这两者能赚钱,别人想学也学不来。
特斯拉市场遍布全球,其最低端的Model 3起步售价都在29万元,是一个高端品牌,享有品牌溢价;比亚迪已深耕市场十几年,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全产业链,请问还有谁能做到?
“蔚小理”们再亏损,毛利好歹已经转正,零跑、威马连毛利还是负数。根据它们的招股说明书,威马、零跑的所用原材料及耗材成本竟比营收还高,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局面,亏损额超过营业收入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电池、芯片等成本高居不下,而其控制权又不在主机厂手中。
其中,电池成本占到新能源整车成本的40%-60%,但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也抱怨,钱都被上游的矿产商给赚走了。
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例,已经从去年的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元/吨以上,至今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行内人士都知道,碳酸锂这种材料主要集中在澳洲和南美洲,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貌似风光的新能源车产业是给国外的矿产商打工。
乘联会也在发布9月靓丽销量数据的同时也呼吁:“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控制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品,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否则将会受制于电池供应商。”
不能只押宝新能源,要多条线路并举
一方面车价高居不下,另一方面车企亏损越来越大,新能源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困境。
今年以来,四川等地限电,让不少纯电动车集体趴窝,再次暴露纯电动车的脆弱。
当然,我们不是一股脑地反对新能源车。现在新能源车已经从“政策驱动型”向“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不能把宝完全压在新能源车上,要燃油、混动、纯电、插混等多种路线形式并举,才能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
相比之下,燃油车具备价格实惠的优点,又没有续航的焦虑。以帝豪为例,燃油版的售价在6.99万起,而雷神插混版则12.98万元起,足足贵了5万元,多出了一台五菱宏光MINI EV的价格。
如果要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家用车,似乎只有燃油车才能满足,10万元的纯电动车只能是微型车了。
此外,油电混动HEV也越来越受欢迎,它既好开又省油,是比燃油车更高级的品类,价格仅比同档的燃油车贵1-2万元,又没有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对大多数只能拥有一台车的普通家庭而言,为极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