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不见下降,需求端萎靡不振,石化行业龙头开始陷入亏损泥潭。
(公众号hxny3060)获悉,日前,恒力石化(SH:600346)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减少60.1%。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亏损高达26.3亿元,同比减少170%。
不仅是恒力石化,另外两家石化民营龙头恒逸石化(SZ:000703)和荣盛石化(SZ:002493)三季报也不好看。第三季度,恒逸石化录得4.96亿元净亏损,同比下降159.91%;荣盛石化净利润缩水至8399.90万元,同比减少97.64%。
三大民营石化龙头的业绩,均大幅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尽管亏损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在三季度出现大倒退,折射出的是石化行业当下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第三季度经营不顺
对于第三季度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各家企业的口径各不相同。其中,恒力石化在半年报和三季报中均对业绩进行了解释,其中既有化工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也有恒力自身的问题。
上半年,恒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80.3亿元,同比下降7%。
恒力石化表示,上半年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纺织、建材等下游行业增长放缓,如涤纶长丝产业链,即“原油-PX-PTA-涤纶长丝”,受成本端价格抬升,终端消费需求偏弱,加之疫情对物流和港口出货的限制,上半年化纤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受到一定程度挤压。
到了第三季度单季,恒力石化出现巨幅亏损26.3亿,原因就不止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下游需求空间的萎缩。
恒力石化表示,从7月份开始,恒力炼化以检修为主线,对常减压装置、渣油加氢裂化装置、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溶脱装置、醋酸装置安排检修,苯乙烯和乙二醇装置催化剂到期,相继安排换剂检修。
到了8月份,以恒力化工乙烯裂解装置停工检修为主线,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碳四加氢、丁二烯、汽油加氢等装置同步停工检修或待料;9月份随着炼化装置检修结束,加工量逐步恢复高负荷。
因为持续的检修,影响了恒力石化第三季度的原油加工量比正常负荷减少约两成,总体影响三季度炼化产品产量约百万吨规模。
一般情况下,大型化工企业的检修通常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消费淡季进行,检修对利润的影响也会体现在半年报中。但是,七八月份属于传统旺季,恒力石化为何选择在此时检修?在过去三年,均未看到恒力石化有过在三季度进行检修的旧例。
对此,恒力石化在公告中称:此次检修是“按照行业惯例。
(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实际上,其他几家民营石化企业并未在三季度进行大规模的检修。行业的“惯例”似乎是:一旦市场上出现了产品价格与原料价格倒挂的行情,为了避免“越产越亏”的情况出现,就主动通过检修来调降设备负荷。
三季度通过降低负荷避免更大规模的亏损,这或许是恒力石化在市场状态之下主动选择的方案。
盈利能力能否恢复?
如同恒力石化一样,第三季度净利大幅下降的企业并不稀有,全球化工企业在这个季度都不好过。
日前,中国最大的石化企业中国石化(SH:600028;HK:00386)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多项数据指标出现下滑。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28.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8%。
(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全球化工龙头巴斯夫也在上个月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9.09亿欧元,同比减少27.5%,大幅低于市场分析的预期,其德国境内的业绩也宣告亏损。
行业在第三季度普遍遭遇业绩“滑铁卢”,能否在第四季度实现修复?需要从成本端和产品端进行分析。
成本方面,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4.65美元/桶,WTI原油价格则为89.27美元/桶。尽管相比前两个季度有所下降,但依然很有可能在第四季度保持在高位运行,对化工企业的成本构成极大的压力。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供需天平倒转是当前油价走势相比此前有所回调的主要因素。美元的走强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美国的产量博弈,在短期内对国际油价形成压制,但欧美对俄罗斯制裁带来的俄石油供应降低,将限制油价的下行空间。
展望第四季度,产品端或许能够释放出一些潜力。
根据券商研究报告观点,受全球疫情影响,二、三季度化工品需求同比减少,原有的旺季时间被动调整,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原有的旺季将延后至四季度。
不过,指望通过市场情绪的恢复获得盈利只是指标之策,长远之策在于提升自身产品线的“质量”,增加高端化学品和稀缺化学品的产品比例。
也是因此,石化龙头纷纷积极转向,增大差别化、高端化、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能力。如恒力石化方面,三季报披露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汾湖80 万吨/年功能性薄膜项目、16 亿平方米/年锂电隔膜项目等均稳步推进,进一步加码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及新能源新材料建设。
大力布局高端化学品,一方面可以给公司贡献更高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在行业遇到极端事件情况下,其抗风险能力更显著。不过,由于时间有限,高端产品真正释放价值,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四季度化工企业的日子依然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