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照例是围观新造车发布上个月销量数据的日子,不过这次明显感觉大家没有以前那股比学赶帮超的踊跃劲头了。
事实也是如此,最早那批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正在被埃安、极氪等这批脱胎自传统车企的“创二代”赶超。
2022年,“蔚小理”似乎突然就不香了,无论是销量,还是股价。
销量掉队
10月,广汽埃安再度霸榜,以超过3万辆的月销量和149%的增速碾压其他新造车,而且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20万辆的目标。
哪吒以超过1.8万辆的成绩排名第二,今年以来数次上演超越“蔚小理”的戏码。华为加持下的问界发挥也很稳定,助力赛力斯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
10月,“蔚小理”已经被挤到第五名之后了,而且环比9月都出现了销量下滑。
蔚来10月交付10059辆,同比增长174.3%,环比下降7.5%。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为9.25万辆,同比增长32%。
理想10月交付10052辆,同比增长31.4%,环比下降12.8%。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为22.11万辆。
小鹏汽车10月交付5101辆,同比下滑近五成,环比下降39.8%,前10个月累计交付103654辆。
疫情是影响“蔚小理”交付量表现的原因之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蔚来合肥的两座工厂10月中旬以来相继停产。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需求量和订单量在减少。这一点在小鹏汽车身上体现得最直观,10月小鹏交付的5千多辆车中,P7占2104辆、P5占1665辆、G3i占709辆,10月27日开始交付的G9则完成了623辆。
这样的表现,在如今卷到极致的新能源车市场,确实只能用表现平平来形容了。
一方面,有传统车企撑腰的“创二代”们快速崛起,在产品力和性价比方面都不输“蔚小理”,甚至在营销和造势方面更会玩,抢占了不少份额。
极氪目前只有001一款车,已经月销量轻松破万了,一年前这还是新造车中只属于理想ONE的光环。
不仅是“创二代”,此前对新能源车一直不太上心的合资品牌们,也都开始发力了,除了大众ID.系列,丰田的bZ4X和日产的Ariya等新车也都加入了竞争的队伍。
眼下的新能源车市场,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从纯电到增程,从轿车到MPV,选择无比丰富,消费者不再需要从特斯拉和“蔚小理”之间做取舍,过去两年属于它们的红利已经消失了。
更凶残的竞争还在后面,10月24日不讲武德的特斯拉率先开始降价,紧接着问界搞起了变相优惠,暗搓搓地跟进。
几天前,福特也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而且很直白的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们跟了,调价。”
对消费者来说,新能源车品牌目前还没有太高的忠诚度可言,你不降,我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就是这么残酷。
对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利润丰厚的品牌来说,价格战它们玩得起,大不了就是每台车少赚一点,总量不会亏。但是对于至今还在亏损的“蔚小理”来说,不跟进,销量遭殃,跟进了,亏得更多。
泡沫被戳破
比销量下滑更惨的,是“蔚小理”在股市的表现,前两年跟着老大哥特斯拉在美股平步青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年初以来,小鹏汽车在美股累计跌幅超过87%,市值蒸发超385亿美元,蔚来和理想的美股跌幅也分别达到了69%和54%。
港股也是如此,小鹏汽车较其在港股上市时股价已跌去80%以上,蔚来和理想的港股股价累计跌幅也超过了50%。
不久前,花旗分析师Jeff Chung更是罕见地将小鹏汽车评级直接从买入调至卖出,目标价从每股27.87美元跌至每股3.18美元,下调幅度达到88.59%。
Jeff Chung给出的理由是,认为小鹏汽车的车型周期在2023年会面临严峻挑战,正如其近期因销售和订单量不佳而失去市场份额所预示的那样。
“蔚小理”在前两年吹起的泡沫,正在被戳破。在新造车初登舞台之时,它们代表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全新的造车理念、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服务体系等等。
但是眼下,这些都已经不再是“蔚小理”的唯一,它们身上曾经的光环正在被“祛魅”,变成了传统的新造车品牌。
所以资本市场也开始用一个传统汽车企业的眼光,去衡量和评估“蔚小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并不比那些真正的传统车企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