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下半年将疫情耽误的损失抢回来,可三季度已过,不少企业仅完成年度KPI的一半,甚至一些新品牌连一半都没有完成。没想到特斯拉成为最先扛不住的车企,率先掀起四季度的价格大战。
10月24日,特斯拉对两款主销车型Model Y和Model 3进行调价,降价区间在1.4万~3.7万元。在当前电动车成本居高不下,上半年诸多品牌争相涨价的背景下,特斯拉的这波操作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特斯拉在四季度突然大幅度降价,是为全球交付量冲刺做准备。强如特斯拉尚且要降价冲量,再看国内一众新品牌,是否也会跟随特斯拉的脚步以价换量,一波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或在酝酿之中。
哪吒、埃安上岸 其余KPI难完成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较2020年大幅增长157.57%,成为汽车行业的最大亮点。不断提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新车渗透率,让各大新能源车企在今年年初踌躇满志,纷纷定下了“小目标”。
特斯拉今年表现抢眼,前三季度分别交付了31万辆、25.5万辆、34.3万辆新车,累计交付量达到90.8万辆,目标完成率超过60%,不过要想完成150万辆的年度目标,意味着特斯拉在第四季度需要交付近60万辆新车,至少需要完成73%的季度环比增长。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中,仅有哪吒汽车前三季度交付11.12万辆,完成了年度目标的74%,实现年销15万辆几乎没有悬念。作为一个主打性价比的新能源品牌,哪吒汽车大概率能够完成目标,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定价合理,另一方面还是对自身实力以及对市场有着充分的认知。
广汽埃安作为自主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代表,得益于对于技术的坚持投入、产品的高性价比、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庞大的渠道体系,今年1~9月累计销量18.23万辆,实力碾压众多新品牌,已完成25万辆销量目标的73%,年底顺利达标亦没有难度。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蔚小理们”却集体“哑火”了。前三季度,蔚来交付了8.2万辆,第四季度需完成6.8万辆销量缺口,意味着月均销量至少要达到2.3万辆,属实有些难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98553辆,目前仅完成25万辆的39%,即使其四季度交付量达10万辆,也与2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存在很大差距;理想汽车实现销量86927辆,完成其全年目标20万辆的44%,完成度不到一半,四季度压力可想而知。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前三季度,极氪略好,实现销售39474辆,完成7万辆目标的56%;而岚图实现销售13619辆,完成3.1万辆目标的44%;极狐则实现销售9800辆,只完成4万辆目标的25%。其他品牌中,零跑实现销售87602辆,完成20万辆目标的44%;有着华为加持的AITO问界也仅完成30万辆的15%,也与年度销量目标差距极大。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对此,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分析认为,除了埃安、哪吒外,多数新品牌的增速没有跑赢大盘,是受到疫情冲击、经济走势相对低迷所累,消费者对未来信心不足,偏向于持币观望,这给今年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而不难理解,新品牌销量增长乏力,年度销量目标的完成率不甚理想。
是否降价 折射利润与规模两难
出于对新能源车市的乐观预期,以及去年,主要造车新势力已经实现了月销售1万辆的突破,年销量达到10万辆左右,今年将目标定为20万辆左右,在寻求进阶突破的情理之中。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车企2022年的销量目标有些“激进”。
那定下的目标就一定要完成吗,为什么车企似乎在拼了命冲销量?李金勇认为,原因在于,四季度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非常关键,特别是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后。
此前因为提价,Model Y全系车型无法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但在这轮价格调整后,后驱版重回30万元以内,赶上了补贴的末班车。作为对比,降价前,在中高端纯电动SUV领域,Model Y起售价仅次于蔚来ES6,小鹏G9位列第三。降价后,Model Y起售价不仅低于小鹏G9、蔚来ES6,且仅比问界M5 EV和比亚迪·唐EV的起售价分别高了300元、9100元。
而在降价当天,特斯拉还重启了车主“引荐计划”进行获客,交付周期也有所缩短,整体提车周期都在两个月之内,这无疑在降价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刺激销量。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特斯拉降价一方面是由于产能提升。今年以来,特斯拉改进了上海超级工厂,使得年产能爬升至75万辆;而位于德国柏林和美国得州的奥斯汀超级工厂相继投产,到明年三季度,两家工厂的年产能将分别提升至9万辆和10万辆,特斯拉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利润率一直显著高于其他车企,存在降价空间,通过降价可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达到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
李金勇指出,汽车产业注重规模经济,只有销量达到一定量级,才能降低磨具开发、零部件采购等边际成本。一些新能源车企年销量仅为几万辆甚至万辆左右,其成本必然是相当高的,即使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如今每卖一辆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并未进入良性循环。特斯拉仅凭两款主销车型就能实现每年超百万辆的销量,这使其成本控制达到较好水平,虽然也用了多年时间才实现盈利,但如今已进入良性循环。降价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战术,即使降价依然可以保证可观的利润,即所谓的强者恒强。
而特斯拉的降价,对其他造车新势力会带来直接冲击,使其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即如果降价,将亏损更多,财务指标会更难看;如果不降价,市场份额难保,如果既不盈利又丢了份额,在消费者和投资人心中的位置会遭到动摇,没有了用户支持和投资者加持,新势力就难有未来了。
新品牌定价 多看市场少看成本
其实压力并非完全来自特斯拉。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今年年底彻底取消,这意味着新车价格将上涨万元左右;而银河证券刚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供需紧张锂盐生产商仍将获取一定利润的情况下,锂盐价格至明年一季度仍将有极强的上涨动力。两大不利因素作用之下,明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或将面临更大挑战,因而今年四季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可以看到,各家新势力企业为了抓住年底促销的尾巴,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措施。蔚来明显调整了交付周期,ET7与“866”车型的交付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对ES8(全系)、ES6(性能版/运动版)、EC6(性能版/运动版)新增了选装优惠,选装大NP、HUD和nomi可共减9400元。小鹏的交付周期也出现明显变化,多数车型均为5周以内即可交付,同时对诸多版本车型提供了不同额度的权益礼包(购车积分)。同时,小鹏汽车还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内部调整。
当然,上述促销手段与特斯拉的大幅官降相比,杀伤力还是弱了不少。李金勇判断,特斯拉的降价会引发车市较强的“多米诺效应”。短时期内,新品牌除了调价,似乎难有更好的应对之策。因而他建议,新品牌要适当降价;同时,新品牌定价要基于用户思维和市场行情,而非成本。
李金勇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新品牌因销量规模小而导致成本高企,因而售价偏高,或者认为只有高价才意味着高端。但事实上其产品竞争力与价格并不匹配,高定价无疑于自寻死路。“不同品牌要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和价格定位,这很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本月,自游家NIUTRON首款车型NV正式发布;小米汽车则宣布了量产时间表,目标是年产1000万辆的出货量,力争进入全球电动车前五,和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掰一掰手腕”;很快,全新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宾理也将亮相……新玩家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
李金勇指出,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新品牌不能获得足够的订单,其引以为傲的直营模式也将受到挑战。价格公开透明,是目前新品牌直营的一大亮点,但如果销量增长乏力,直营价格固定的特色将会变成缺点,那时新品牌或许不得不对营销模式做出调整。